天幕这段视频详细讲述了老朱如何从一个衣食无着的乞儿,最终一步步走到真龙天子的宝座。
过程之艰难,连一群自诩开创基业的帝王们看了都不禁自愧不如!
后世对老朱有个极高的评价:
那就是——得国最正!
朱元璋确实可以说是历代帝王中,凭最正统的姿态登基的一位。
其实在历代帝王中,最后登上皇位的,往往不是出身卑微的百姓,而是前朝官僚、门阀世族、甚至是贵胄宗室。
他们手里握有资源、人脉、财富、军队,哪怕换个王朝,依旧能迅速站稳脚跟。
所以多数时候,王朝更替本质上只是权力在上层阶级内部的流转。
说到底,这都是内耗。
华夏的皇权可以通过禅让传递,可以靠宫廷政变,也能父死子继,但唯独容不得外族染指。
朱元璋的崛起,则完全不同。
他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旗号举兵,在法理上本就无可挑剔!
他不是单纯卷入内部权力之争,而是以推翻外夷统治为己任,真正实现了振兴中华。
可以说,他一扫百年腥膻,还给华夏一个清朗天地。
更让人叹服的是,老朱的创业经历简直可以载入史册。
这是一个真正的“从无到有”。
穷到极点,竟然能走到天下共主的位置——这样的情节,恐怕寻常扑街作者都不敢随便写!
他的人生开局,几乎就是人间炼狱。
家中饥饿蔓延,亲人一个接一个地饿死。
父母去世时,甚至连块埋葬的土地都没有,最后还是靠着地主施舍,才勉强入土为安。
很多人喜欢说“开局一个碗”,但其实老朱连个碗都没有!
他真正的开局,是两具破布裹着的尸体。
在这样的十八层地狱难度下,别说称帝了,能活下来都已是奇迹。
但老朱不仅活下来了,还走到顶峰,成就了不世之业!
他曾经给人放牛、借宿寺庙,靠要饭才能活下去。
一个饥饿的孤儿,能在乱世中被磨砺出钢铁般的意志,这本身就是传奇。
更值得注意的是,放眼整个中国古代史,唯有老朱实现了自南向北的统一!
要知道,华夏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北伐南下相对容易,而南伐北上却难如登天。
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北方军队对南方往往形成天然的压迫优势。
加上历代都城多建于北方,重兵屯驻,一旦北方势力坐大,南下几乎如水到渠成。
而南方若要北伐,则步步艰险,敌人只会越来越强,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
然而老朱却硬是逆势而行,完成了史上少有的南征北统。
这是因为在元朝末年,天下大势已经逼迫民众奋起反抗。
元廷推行森严的等级制度,南人地位卑贱,加之赋税繁重、灾荒不断,百姓生不如死。
南方社会暗流汹涌,底层民众积怨已久。
在那种环境下,南方的反抗力量也爆发出了惊人的韧性。
老朱正是顺应这一趋势而崛起。
更难得的是,他本人确实也是个旷世奇才。
在帝王之中,他的军事才能极为突出。
别的起义军领袖往往贪图虚名,纷纷迫不及待地称帝,抢着戴上皇冠,结果却是“昙花一现”。
老朱却能压制虚荣心,听从朱升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这一招,不仅麻痹了元廷,让其放松戒备,也让其他势力低估了朱元璋。
张士诚、陈友谅急于争王称帝,固然有一时声势,但与朱元璋的隐忍相比,最终注定不是对手。
他懂得等待,也懂得积蓄力量。
等到老朱羽翼丰满,他面对张士诚与陈友谅的抉择时,没有走寻常路,而是主动迎战更强的陈友谅!
这不仅仅是军事上的选择,更是政治上的谋略。
打败张士诚,只能收获一隅之地;
若能击溃陈友谅,则是彻底站上舞台中央,天下格局为之一变。
事实也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
鄱阳湖一战,他以弱胜强,硬生生把陈友谅拉下马。
那一役,奠定了他逐鹿中原的地位。
从此,天下人再不敢小觑这个出身寒微的和尚。
一个靠乞讨长大的孤儿,最终成了驱逐外夷、统一天下的真命天子。
这段经历,不仅让人震撼,更让无数后世之人感叹:
“这世上没有不可能,朱元璋就是最好的例子!”
换作常人,必然会先挑弱敌开刀,以图稳妥。
但老朱的魄力与格局,让他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
朱元璋在与群雄逐鹿时,并没有选择先拿下张士诚,而是把矛头直指更为强大的陈友谅。
他看得很清楚:张士诚心胸狭窄,只会静观其变;而陈友谅恃才自傲,锋芒毕露,野心勃勃。
一旦自己与张士诚交锋,陈友谅必然乘机出兵。
结果不出所料——
鄱阳湖一战,朱元璋彻底击溃陈友谅,坐稳了南方霸主的宝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