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星期一。上午十点整,江涛和苏晓雯从别墅区集合到到了祈福新村售楼部。江涛手里拿着尺子苏晓雯手里拿着一个真皮笔记本。
赵经理早已等候在门口, 脸上带着职业而热情的笑容迎了上来:“江涛,晓雯,你们真是准时!” 她的笑容下是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今天是“绿怡居”剩余房源资产包能否最终落定的关键日子。
在她身边,还站着一位约莫三十岁出头、穿着蓝色工装、拎着一个沉甸甸工具箱的年轻人。 小伙子身材精瘦,双手指节粗大,一看就是常年与工程细节打交道的人。
“这位是我们集团工程部最细致的验房师傅,小陈师傅。”赵经理热情地介绍,“他对老房子的隐蔽工程和常见问题特别有经验,今天专门抽调过来配合我们验房。”
“陈师傅,辛苦你了。”江涛伸出手,与小陈师傅有力一握,语气真诚。苏晓雯也微笑着点头致意。
“应该的,江先生,苏小姐,我一定仔仔细细看!”小陈师傅话不多,但语气沉稳,眼神里透着专业和自信。他手里的工具箱里,装着卷尺、空鼓锤、手电筒、测电笔、水平仪等专业工具。
“那咱们就出发?开我的车过去方便些。”赵经理指着旁边一辆崭新的别克GL8商务车。
“好。”江涛点头。
四人登上宽敞的别克GL8。 赵经理亲自开车,小陈师傅坐在副驾驶,后排则是江涛和苏晓雯。车辆平稳驶出祈福新村社区,朝着“绿怡居”的方向开去。车内,赵经理简单介绍了今天的行程安排和注意事项,气氛融洽。
“绿怡居”是祈福新村里相对早期的组团,建成于1995年。 虽然整体维护尚可,但十年的岁月痕迹,在走近时便悄然显露:外墙的涂料颜色比新组团略深,部分楼宇底层的墙根处有细微的苔藓印记,楼间距和绿化风格也带着那个年代的印记。
在赵经理的指引下,GL8停在了一栋五层板楼下。小陈师傅率先下车,利落地打开工具箱,拿出文件夹和笔。
“江先生,苏小姐,赵经理,”小陈师傅拿出赵经理提供的剩余房源清单,“我们按清单顺序来? 先从1栋101这套60平的两居开始?”
“没问题。”江涛点头,表示认同这种严谨的方式。
接下来的时间,便是枯燥、繁琐却至关重要的重复过程。四人穿梭于一栋栋略显陈旧的楼宇之间,开启一扇扇尘封多时的房门。
小陈师傅是绝对的主角。 他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手持各种“手术器械”,对每一套房屋进行着“体检”:
门窗系统: 他反复开合每一扇窗户和入户门,检查合页是否顺畅、锁具是否完好、密封胶条是否老化变硬、玻璃是否有划痕或裂纹。遇到有问题的窗户,他会用卷尺精确测量尺寸,在记录本上清晰标注:“次卧西窗,密封条老化失效,需更换,尺寸:宽1.2米,高1.5米”。
地面墙面: 他蹲下身,用空鼓锤在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的每一片地砖和墙砖上轻轻敲击,侧耳倾听声音。沉闷的“笃笃”声代表牢固,清脆的“空空”声则表明瓷砖背后存在空鼓。遇到空鼓处,他立刻用粉笔在瓷砖上画圈标记。“主卧卫生间墙面,淋浴区上方两块墙砖空鼓,需处理。”
水电系统: 他打开每一处水龙头,检查水流、水压,观察水槽、马桶、台盆的下水是否顺畅,有无渗漏痕迹。他拿出测电笔,对每一个插座、开关进行测试,确保通电正常且接地有效。在厨房和卫生间,他会特别留意墙角、管道接口等容易渗水的位置,用手电筒仔细照射观察。“厨房洗菜盆下方,冷水管接口有轻微渗水痕迹,需紧固或更换密封圈。”
顶面排查: 尤其对于顶层的几套房源,小陈师傅检查得格外仔细。他仰着头,用手电筒仔细照射天花板各个角落,特别是卫生间和靠外墙区域,检查是否有洇水、发霉、开裂的痕迹。“5栋501,主卧天花板西北角(靠近外墙)有约0.5平米洇水痕迹,颜色较深,需查明外墙或屋顶渗漏点,并修复粉刷。”
其他细节: 踢脚线是否松动、脱漆;灯具开关是否灵活;排风扇是否正常运转;甚至阳台护栏的稳固性,都在他的检查范围内。
苏晓雯则扮演着“书记官”的角色。 她拿着笔记本,飞快而准确地记录着小陈师傅口述的问题点、位置和处理建议。她的记录条理清晰,根据房号分门别类。遇到需要重点关注的(如顶层渗水),她会在旁边打上醒目的星号标记。她偶尔也会提出自己的疑问:“陈师傅,这个地板踩上去有点轻微响声,是龙骨问题还是地板本身变形?” 显示出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对细节的关注。
赵经理在一旁全程陪同, 每当小陈师傅指出一个问题,她都会拿出手机拍照留存。对于一些需要维修的关键问题(比如渗水),她会立刻通过电话或短信与工程部负责人沟通,初步核实情况和寻求解决方案,确保现场就能给江涛一个明确的处理承诺,充分践行了上次在包厢里吃饭时的承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