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 > 第94章 吴郡暗潮,巾帼初显

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 第94章 吴郡暗潮,巾帼初显

作者:汉鼎客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16:29:41

周瑜亲率江东水师主力北援广陵的消息,如同在沉闷的炎夏刮起的一阵疾风,暂时驱散了吴郡上空的部分阴霾,却也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主战派的决策压过了求和的声音,但朝堂之上的暗流并未平息,反而因大军出征、内部空虚而更加汹涌。张昭等文臣虽不再公开反对,但那种隔岸观火、甚至隐隐期待周瑜受挫的情绪,却如同潮湿的霉斑,在宫墙殿宇间无声蔓延。

徐庶的处境因此变得愈发微妙。一方面,作为坚定主战派周瑜请来的“盟友”,他不再像之前那样被明显冷落或软禁,行动限制有所放宽,甚至可以凭周瑜留下的手令,有限度地接触一些非核心的军政信息。但另一方面,他也清晰地感受到来自主和派乃至更多未知方向的审视与警惕。每一次出入驿馆,似乎都有看不见的眼睛在盯着他;每一次与江东官员的会面,对方的言辞都滴水不漏,客气中透着疏离。

“元直先生,公瑾兄临行前,可有何交代?”这日,鲁肃前来驿馆探望,屏退左右后,压低声音问道。他面色凝重,眼神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徐庶请鲁肃入内室,亲自斟茶,缓声道:“子敬兄放心,公瑾兄雄才大略,必有破敌之策。他临行前只嘱我安心在此,静候佳音,并留意……城中动向。”他刻意加重了“城中动向”四字,目光与鲁肃交汇,彼此心照不宣。

鲁肃叹了口气,接过茶盏却无心饮用:“广陵战事艰难,张辽非易与之辈。肃所忧者,非止于江北战局,更在于这吴郡城内啊。公瑾领兵在外,若后方有失……”他没有再说下去,但意思已然明了。主和派并未死心,若周瑜前线受挫,或是战事迁延日久,城内随时可能生变。而那个可能存在的“内奸”,更如同毒蛇潜藏,令人寝食难安。

徐庶沉吟片刻,道:“子敬兄所虑极是。我等虽为客居,然联盟之事关乎两家未来,亦不能坐视。不知近来,城中可有异常之处?尤其是……与江北曹军可能有所勾连的蛛丝马迹?”他试图从鲁肃这里打开突破口。

鲁肃摇了摇头,眉头紧锁:“难。若有明证,早已禀报主公处置。如今皆是猜疑,动辄得咎,反而容易中了敌人离间之计。唯有加强戒备,谨言慎行。”他顿了顿,似想起什么,“不过,近日倒有一事,颇为蹊跷。负责江防巡查的副将吕蒙,前日夜间率队巡江时,截获一艘形迹可疑的商船,虽未搜出违禁之物,但船上之人面对盘问,神色慌张,且其口音似是淮北一带。吕蒙将其暂扣,正在细查。”

淮北口音?徐庶心中一动,淮北乃曹操势力范围。“可知那商船欲往何处?”

“据称是欲往秣陵贸易,但其所行航线,却偏离常规,更靠近北岸曹军水寨方向。”鲁肃道,“此事可大可小,已秘报主公知晓。”

这无疑是一条值得关注的线索。徐庶暗自记下,决定让周卓设法接触一下这个叫吕蒙的将领,或可从其口中得到更多细节。

送走鲁肃,徐庶立即秘密召见了潜伏在城中的周卓。周卓虽年轻,但经历丰富,办事稳妥,这些日子已暗中摸清了吴郡部分街巷布局和某些低层官吏的作息规律。

“吕蒙?”周卓回忆了一下,“此人我略有耳闻,行伍出身,据说早年不读书,被孙策将军训斥后始发愤求学,如今已能识文断字,且治军严谨,颇得周瑜赏识,职位提升很快。”

“想办法接近他,但务必谨慎,不可暴露身份。只需探听关于那艘可疑商船的更多消息,尤其是船上人员的具体特征、货物明细,以及吕蒙对此事的判断。”徐庶吩咐道,“此外,继续留意城中与张昭等过往甚密的官员府邸,是否有异常人员出入。”

“属下明白!”周卓领命,悄无声息地退下。

安排完此事,徐庶心中稍安,但那股山雨欲来的压抑感并未消散。他走到窗边,望着吴郡并不算巍峨但布局严整的城郭,心中思绪万千。林凡在南阳定然也在密切关注此地局势,高顺的佯攻不知效果如何。自己身负结盟重任,却深陷这龙潭虎穴,每一步都需如履薄冰。

接下来的几日,吴郡表面平静,但暗地里的波涛似乎更加汹涌。关于广陵战事的消息断断续续传来,有说周瑜水军已与张辽接战,互有胜负;有说曹军增兵,广陵岌岌可危。各种流言在市井间传播,真伪难辨,进一步加剧了人心的浮动。

周卓那边进展缓慢,吕蒙口风甚紧,且忙于军务,难以接近。倒是监视张昭府邸的人回报,近日有一游方郎中模样的男子,数次出入张府后门,形迹可疑。徐庶令其继续监视,但不要打草惊蛇。

就在徐庶苦于线索匮乏之际,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了。

这日傍晚,一名身着普通侍女服饰、面容姣好的女子来到驿馆,声称奉家主之命,给徐先生送来一些本地时鲜果品。驿馆守卫见是女子,且篮中确是瓜果,并未过多阻拦。

女子被引至徐庶房中,屏退左右后,她并未放下果篮,而是迅速从袖中取出一方折叠整齐的素绢,低声道:“徐先生,此物乃我家主人命我务必亲手交予您,言道先生观之便知。”

徐庶心中诧异,接过素绢,展开一看,上面并无署名,只有寥寥数行清秀的字迹:“江船非商,乃曹军细作之舟,欲联络城中内应,图谋不轨。内应之位高权重,先生宜早作防备。妾身微末,偶得此讯,不忍见江东倾覆,特此相告。阅后即焚。”

徐庶看完,心中剧震!这封信直接点明了那艘可疑商船的真实身份和目的,甚至暗示内应身份极高!这送信的女子是谁?她背后的主人又是何方神圣?为何要冒险向自己这个外人示警?

他强压住心中的惊涛骇浪,看向那侍女,沉声问道:“姑娘主人尊姓大名?为何要告知徐某此事?”

那侍女却摇了摇头,神色平静:“主人名讳,婢子不敢言。主人只言,徐先生是聪明人,当知此事利害。信已送到,婢子告退。”说罢,不等徐庶再问,便躬身一礼,快步离去,身影很快消失在暮色中。

徐庶握着那方素绢,如同握着一块烫手的山炭。信息量巨大,但来源不明,真假难辨。是有人借刀杀人,陷害张昭或其他政敌?还是真有深明大义之人,暗中相助?亦或是……又一个更深的圈套?

他反复审视那字迹,清秀中带着一股不易察觉的英气,不似寻常闺阁笔墨。他想起周瑜曾提及,孙权有一妹,名唤孙尚香,自幼好武艺,喜兵事,性情刚烈,不类寻常女子,莫非……

但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并无实证。当前最紧要的,是如何利用这条信息。

直接禀报孙权?证据不足,仅凭一封匿名信,难以取信,反而可能打草惊蛇,甚至被反咬一口。

按兵不动?若信息为真,则江东危矣,联盟亦将不存。

思忖再三,徐庶决定采取一个折中之策。他连夜找到鲁肃,并未出示匿名信,而是以担忧江北战局、恐曹军细作渗透为由,建议鲁肃以加强城防、肃清内奸的名义,提请孙权下令,对近日所有进出吴郡的可疑船只、人员,进行更严格的盘查,特别是对各级官吏府邸的陌生访客,加强监视。

鲁肃虽觉徐庶有些过于谨慎,但考虑到当前形势,也觉得有必要防患于未然,便答应次日朝会时提出此议。

然而,还没等鲁肃的行动展开,变故就突然发生了!

次日凌晨,天刚蒙蒙亮,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和喧哗声打破了吴郡的宁静!一队盔甲鲜明的骑兵直冲张昭府邸而去,为首的竟是年轻将领吕蒙!紧随其后的,还有孙权宫中的侍卫长!

片刻之后,消息如同炸雷般传开:在张昭府中搜出与江北曹军往来的密信!信中提到商船联络之事,并涉及江东防务部署!张昭及其长子张承当场被带走软禁!那位曾频繁出入张府的“游方郎中”,也在试图乘小船逃离时被吕蒙的水军截获!

整个吴郡瞬间哗然!位高权重的文臣之首张昭,竟然是通曹的内奸?这消息太过震撼,让人难以置信!

徐庶得到消息时,惊愕之余,立刻想到了那封匿名信。信中言“内应之位高权重”,竟然一语成谶!那么,送信之人,其能量和消息之准确,简直可怕!她(或他)究竟是谁?为何要帮自己?或者说,是帮江东?

张昭通曹案如同一场政治地震,彻底改变了吴郡的权力格局。主和派势力遭到毁灭性打击,孙权在震惊和愤怒之余,迅速改组朝堂,提拔周瑜、鲁肃等主战派核心人物,江东的抗曹决心变得空前统一。前线作战的周瑜闻讯,军心大振,对张辽的反击更加凌厉。

徐庶的处境也因此大为改善。虽然无人明说,但鲁肃等人心中清楚,徐庶前日的提醒绝非偶然,无形中为稳定江东内部立下了大功。孙权亲自召见徐庶,态度亲切了许多,不仅重申了结盟的意愿,还主动提出可以先行开放部分边境贸易,以示诚意。

危机似乎解除了,联盟的基础更加牢固。但徐庶心中却并无太多喜悦,反而充满了更深的疑虑。张昭是否真是内奸?那封匿名信的出现太过巧合,仿佛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在幕后精准地操纵着一切,借自己和鲁肃之力,甚至可能利用了吕蒙的忠诚与果敢,完成了对政敌的清除。

这吴郡的水,比想象中更深。

就在徐庶准备将江东局势的最新进展和林凡的警示(关于内奸的猜测已应验)写成密信,派人送回南阳时,那名神秘的侍女再次出现了。

这一次,她是在光天化日之下,以孙权之妹、孙尚香郡主贴身侍女的身份,正式前来驿馆,递上了一封鎏金的请柬。

“徐先生,”侍女这次落落大方,声音清晰,“我家郡主久闻先生大名,钦佩先生智谋与气节。近日府中新得一批江北良驹,郡主欲设便宴,请先生过府一叙,共论天下兵法,还望先生赏光。”

孙尚香!果然是她!

徐庶接过请柬,心中波澜起伏。这位传奇郡主的邀请,是福是祸?她在此次风波中,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这场“共论兵法”的宴会,又将是怎样的龙潭虎穴?

他抬头看了看吴郡依旧明媚的天空,却感觉那阳光之下,隐藏着更多未知的漩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