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 > 第91章 江东密信,林凡定盟

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 第91章 江东密信,林凡定盟

作者:汉鼎客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16:29:41

烛火摇曳,将林凡和徐庶的身影投在书房墙壁上,拉得忽长忽短。那封来自江东、带着特殊火漆印记的密信,此刻正静静地躺在案几之上,仿佛一块烧红的烙铁,虽未展开,却已散发出灼人的热度。

孙策新丧,江东权力交接的敏感时刻,是谁?为何会送来这封密信?是辅佐幼主的周瑜?是稳坐后方的张昭?还是其他别有用心之人?无数个疑问在林凡脑中飞速闪过。他深吸一口气,与徐庶交换了一个凝重的眼神,然后小心翼翼地用裁纸刀挑开火漆,展开了信笺。

信上的字迹清峻有力,措辞恭敬而含蓄,但字里行间透出的信息,却让林凡和徐庶这等见惯风浪的人物,也不禁微微动容。

信并非来自张昭或其他文臣,而是出自刚刚接掌江东军权、辅佐孙权的周瑜之手!

周瑜在信中,首先对孙策的骤然离世表示悲痛,继而笔锋一转,盛赞林凡与刘擎以孤军崛起于荆北,智取宛城,力抗曹刘,乃是当世难得的英雄豪杰。他表示,江东与南阳虽相隔遥远,然同处江汉之滨,共临北方强邻(指曹操)之威胁,可谓唇齿相依。如今孙策故去,江东主少国疑,外有强敌环伺,内有山岳未平,正是需要广交盟友、共度时艰之际。故而,他代表年幼的孙权,愿与南阳刘使君结为盟好,互为奥援,通商贾,传消息,共保东南之安宁。信中并未提出任何具体的、可能让林凡为难的要求(如直接出兵相助等),仅仅表达了结盟的意愿,并邀请林凡派遣得力之人,赴江东一会,共商盟约细节。

“周瑜……周公瑾……”林凡放下信纸,目光深邃,喃喃低语。他深知此人在历史上的分量,其眼光、气度、谋略,皆属顶尖。在江东政权初立、内部未稳之际,能想到远交南阳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势力,其战略眼光确实不凡。

徐庶仔细看完全信,沉吟道:“周瑜此信,姿态放得很低,诚意似乎颇足。其意在结盟自保,而非驱使我等。观其内容,似是看中了我南阳能牵制刘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分散曹操注意力的战略价值。对我等而言,若能与江东结盟,则南面刘表必更加投鼠忌器,东顾无忧,可专心应对北地曹袁。此乃好事。”

“确是好事,但亦是烫手山芋。”林凡冷静分析道,“孙策新丧,江东内部绝非铁板一块。张昭等文臣主张保守,与刘表修好者恐大有人在。周瑜主战派,力主结盟抗曹(乃至日后图谋荆州),其压力必然不小。此盟约能否稳固,取决于孙权能否坐稳位置,周瑜能否压制内部反对声音。若我等着急与之结盟,一旦江东内乱,盟约不成,反可能开罪于胜出的一方,甚至暴露我方结交江东的意图,引来刘表猜忌。”

“军师所虑极是。”徐庶点头,“然机会难得。周瑜主动伸出橄榄枝,若我等拒绝,或态度冷淡,则可能将其推向刘表,或使其转向保守,于我长远不利。需寻一稳妥之法,既能回应其好意,巩固关系,又不至于过早卷入江东内部纷争,更不可让刘表察觉。”

林凡站起身,在书房内踱步片刻,忽然停下,眼中闪过一丝决断:“回信!而且要派一个足够分量、足够机敏的人亲自去回信!”

“军师意属何人?”徐庶问道。

“元直兄,此事非你莫属。”林凡看向徐庶,语气郑重,“你智计超群,善于应对,且身份超然,非我南阳嫡系将领,由你作为主公特使,携厚礼前往江东吊唁孙伯符,并会见周瑜、张昭乃至孙权,最为合适。此行目的有三:一,表达哀悼与善意,稳住江东;二,观察江东内部局势,评估其实力与稳定性;三,与周瑜密谈,可原则上同意结盟,但具体盟约细节,可待其内部稳定后再议。总之,既要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诚意与价值,又要为自己留有充分的回旋余地。”

徐庶略一思忖,便知此乃当前最佳策略,亦是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他肃然拱手:“承蒙军师信任,庶必不辱使命!定当见机行事,为我南阳结此强援,亦不堕我方气势!”

计议已定,准备工作立刻紧锣密鼓地展开。林凡亲自草拟给周瑜的回信,信中表达了对孙策逝世的哀悼,对孙权继位的祝贺,以及对周瑜结盟提议的积极回应,言辞恳切,不卑不亢。同时,刘擎以南阳之主的名义,准备了丰厚的吊唁礼品和结盟的见面礼,包括南阳特产的精良兵器、锦帛、药材等。

徐庶则仔细研究了江东的人物关系、地理形势和可能遇到的种种情况,挑选了精干的随从和护卫。林凡又特意调派了数名“暗羽”好手, disguised as随行人员,负责沿途安全和信息传递。

数日后,一切准备就绪。徐庶一行人马,打着吊唁使团的旗号,悄然离开宛城,乘船顺淯水而下,转入汉水,直奔江东而去。

送走徐庶,林凡的心并未放松,反而更加警惕。徐庶江东之行,关乎南阳长远战略,不容有失。而在此期间,南阳本土更不能出任何乱子。他加紧了内政的管理和军备的整顿,同时严令各边境守军提高警惕,谨防刘表或曹操趁虚而入。

也许是徐庶的出行足够隐秘,也许是南北两大巨头都忙于自己的事务,接下来的一个多月,南阳周边竟出现了一段难得的平静期。春耕顺利进行,新兵训练卓有成效,市井愈发繁荣,宛城乃至整个南阳盆地,都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气象。刘擎的威望随着地盘的稳固和民生的改善而日益提升,林凡“算无遗策”的名声也渐渐传扬开去,甚至开始有一些北方的寒门士子和不得志的武将前来投奔。

这一日,林凡正在校场观看新编练的弩兵演练阵型,忽有亲卫来报,言襄阳有使者至,已入城,正在郡守府等候。

林凡心中微动,刘表此时派使者来,所为何事?是察觉了徐庶的江东之行?还是因为南阳近来的发展感到了不安?他整理了一下衣袍,不动声色地返回郡守府。

来到郡守府客厅,只见来使并非熟面孔,而是一位身着文官服饰、气质儒雅的中年人,自称是州牧府新晋的从事中郎,名叫邓羲。

双方见礼落座后,邓羲并未像之前的韩嵩那样咄咄逼人,反而态度颇为谦和,先是代表刘表对刘擎“安定南阳、造福百姓”的功绩表示了一番赞赏,然后话锋一转,道:“刘使君宗室英才,林军师谋略过人,坐镇宛城,实乃荆州北疆之幸。州牧思虑再三,觉得以往诸多事宜,或有沟通不畅之处。为使南阳能更好融入荆州,共抗外侮,州牧有意表奏朝廷,正式擢升刘使君为镇南将军,假节,都督南阳诸军事。并请林军师出任南阳太守,总揽郡务。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林凡闻言,心中先是一惊,随即了然。这并非简单的升官晋爵,而是刘表一石二鸟之策!一方面,用镇南将军、假节的高位和南阳太守的实职来安抚、笼络刘擎和自己,试图将南阳更紧密地绑在荆州的战车上,给予名分,换取忠诚;另一方面,这也是试探,若接受,则意味着至少在名义上彻底归附刘表,今后再与曹操或袁绍接触,便是叛逆,若拒绝,则刘表便有借口指责其心怀异志,后续打压便名正言顺。

好一招阳谋!

林凡心念电转,脸上却露出恰到好处的“感激”与“惶恐”,起身拱手道:“邓先生此言,真令擎与凡受宠若惊!州牧如此厚爱,提携之恩,天高地厚!只是……”他恰到好处地停顿了一下,面露难色,“镇南将军位高权重,假节更非人臣所能轻受。擎年轻德薄,恐难当此大任,负了州牧期望。且南阳新定,百废待兴,林某才疏学浅,骤领太守之职,亦恐力有不逮,耽误地方。是否……容我等稍作准备,稍积微功,再行领受州牧美意?”

这番回答,既表达了感激,又婉拒了立即接受,将“球”巧妙地踢了回去,理由也冠冕堂皇——不是不想接受,是自觉能力不足,需要时间历练。

邓羲显然没料到林凡会如此应对,愣了一下,随即笑道:“林军师过谦了。州牧既敢委以重任,自是相信二位之能。不过,军师所言亦有道理,此事确需斟酌。待攸回禀州牧,再行定夺。”他又寒暄了几句,便起身告辞,看似平静,眼神中却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

送走邓羲,林凡的脸色沉了下来。刘表的“糖衣炮弹”,来得又快又猛,这背后,是否与江东的动向有关?还是曹操或袁绍那边又有了什么新变化?

就在林凡苦苦思索刘表真实意图之时,一骑快马带着徐庶从江东送回的第一封密信,抵达了宛城。

林凡迫不及待地拆开阅览。信中,徐庶简要汇报了行程顺利,已抵达吴郡,并见到了孙权与周瑜。孙权虽年幼,但举止沉稳,有乃父之风,周瑜则风采依旧,精明干练。张昭等文臣对南阳使团态度谨慎,但并未阻挠吊唁。徐庶已与周瑜进行了一次秘密会谈,周瑜再次表达了结盟的强烈意愿,并透露江东内部虽有分歧,但主战派仍占上风,短期内不会改变联刘(擎)抗曹的战略。徐庶已按计划,原则同意结盟,但将具体条款的商定推迟到“江东局势进一步明朗之后”,周瑜表示理解。

信的末尾,徐庶还提及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他在吴郡期间,似乎隐约察觉到,除了他们,还有另一股来自北方的势力,也在暗中活动,似乎与江东的某些士族有所接触,但其目的不明。

“另一股北方势力?”林凡放下密信,走到窗前,望向北方许都的方向,是曹操?还是袁绍?他们也在打江东的主意?

刘表的突然“示好”,徐庶在江东的顺利进展,以及这若隐若现的“第三方势力”……诸多线索交织在一起,让林凡感到,天下的棋局正在加速演变,而南阳这颗棋子,似乎正被推向一个更加关键的位置。

他必须更加谨慎,也更加果断。

就在这时,亲卫再次来报:“军师,府外有一游方道士求见,自称能卜算天下大势,言有要事相告,关乎南阳气运。”

林凡眉头一皱,游方道士?在这个敏感的时刻?是巧合,还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