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 > 第236章 纵横捭阖,棋局新篇

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 第236章 纵横捭阖,棋局新篇

作者:汉鼎客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16:29:41

汉水之畔的硝烟似乎暂时散去,但襄阳城头的紧张气氛并未因此松懈。江东的“孙”字旗如同刺眼的芒刺,扎在东南方向的江夏城头,时刻提醒着荆北上下那迫在眉睫的威胁。周瑜的按兵不动,非是仁慈,而是如同猛兽捕猎前的蛰伏,带着更令人窒息的压迫感。郡守府内,灯火常常亮至深夜,林凡与徐文、周卓等核心僚属,面对着舆图上那片被染上江东底色的区域,苦苦思索着破局之策。

“军师,周瑜小儿占据夏口,却引而不发,分明是想困死我们!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让末将再率死士,夜袭夏口,纵不能夺回,也要烧他个片甲不留!”周卓的耐心被消磨殆尽,再次请战,他身上的旧伤尚未痊愈,眼中却燃烧着比伤口更炽烈的战意。

林凡的目光从舆图上抬起,落在周卓那急切而忠诚的脸上,缓缓摇头:“伯勇,勇气可嘉,然非上策。夏口经吕蒙、甘宁经营,已成坚城,强攻徒损精锐。周瑜巴不得我们怒而兴兵,他好以逸待劳。”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声音带着一种穿透迷雾的冷静:“周瑜不动,是在等。等我们内部生变,等荆南态度明朗,等……北方的消息。他想不战而屈人之兵,或是等待最佳战机,以求一击必杀。”

徐文忧心忡忡地接口:“军师所言极是。然则,我军新创,府库空虚,久拖之下,恐生内变。且江东细作活动日益猖獗,散播流言,动摇民心,长此以往,非国家之福。”

林凡转过身,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所以,我们不能只守不攻。周瑜想困死我们,我们便不能让他如愿。他等待变数,我们便创造变数!明面上的刀兵暂且搁置,但这暗地里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他的手指在舆图上划过,越过荆北,越过江东,最终落在了西南方向的益州,以及更北方的中原。“周瑜以为凭借长江天险和水军之利,便可高枕无忧,扼住我们的咽喉。他却忘了,这天下,并非只有荆襄与江东。棋局,还可以更大。”

翌日,郡守府颁下两道看似寻常,却意味深长的命令。

其一,以荆北之主刘擎的名义,向益州牧刘璋派出了一支规格极高的使团。使团正使为荆北名士、素有清望的蒯越,副使则为能言善辩、熟知天下大势的伊籍。使团携带的国书中,绝口不提与江东的争端,而是以“汉室宗亲,同气连枝”为名,备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暴虐,西凉马超“兴兵作乱”之危害,以及江东孙权“虽表面臣服,然割据之心日显”的隐忧。国书强调,值此天下板荡、奸雄并起之际,刘氏宗亲更应摒弃前嫌,互为唇齿,共扶汉室。使团还携带了大量荆北的特产、书籍以及……部分非核心的工坊器械图样作为礼物,姿态放得极低,言辞极为恳切。

这道命令,意在结好刘璋。林凡深知刘璋暗弱,其麾下派系林立,既有张松、法正等对现状不满、意图另投明主者,也有黄权、王累等忠心辅佐、力求自保之辈。主动示好,并非指望刘璋能立刻出兵相助,而是要在他心中埋下一颗种子,一颗警惕曹操、防备江东的种子,同时,也是为未来可能的“借道”或“联合”打开一扇窗户。若能说动刘璋在益州东部(如巴东郡)施加压力,哪怕只是做出姿态,也足以让周瑜如芒在背,不敢将全部兵力投入西线。

其二,林凡亲自修书数封,以极其隐秘的渠道,分别送往许都的荀彧、程昱等曹操麾下重要谋士,以及仍在关中与马超对峙的曹操本人。送往荀彧的信中,着重强调周瑜夺取江夏,野心勃勃,其志绝非仅限荆北,若任其吞并荆州,整合力量,则“江东水师溯流而上,恐非朝廷之福”,试图利用荀彧心系汉室的心理。送往程昱及曹操的信,则更侧重利益分析,指出周瑜若据有荆州,则曹操未来无论是南下还是东进,都将面临一个更强大、更难缠的对手,不如趁其与荆北相持,暗中扶持荆北,使两虎相争,朝廷(曹操)坐收渔利。信中,林凡甚至隐晦地提出了愿意在名义上重新向许都称臣,并开放部分商贸往来的条件。

这一招,是标准的驱狼吞虎、祸水东引。林凡深知曹操老辣,绝不会轻易上当,但他要的也不是曹操立刻出兵,而是要在曹操心中种下一根刺,一根对周瑜和江东极度不信任与警惕的刺。只要曹操对周瑜抱有戒心,甚至只是在舆论或物资上对荆北有丝毫的倾斜,都足以对周瑜形成巨大的战略牵制。

这两步棋,一步向西南,一步向北方,如同两只无形的触手,悄然伸出,试图在荆北之外,构建一个更广阔的战略缓冲与制衡网络。

林凡的外交攻势,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很快激起了层层涟漪。

益州,成都。州牧府内,刘璋看着荆北使团呈上的厚重礼单和言辞恳切的国书,脸上露出既受用又犹豫的神色。他本性懦弱,安于现状,既怕引火烧身,又对荆北提出的“宗亲守望相助”感到一丝心动。

“诸位,荆北刘擎、林凡遣使来聘,意欲结好,你等以为如何?”刘璋询问麾下众臣。

别驾张松出列,他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目光锐利,朗声道:“主公,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天下皆知。孙权坐断东南,亦非纯臣。今荆北新挫曹军,又能与江东周旋,其实力不可小觑。林凡遣使结好,正合连横抗强之势。我以为,当厚待来使,与之结盟,至少可保我东部无忧。”

而忠直的王累则反对道:“主公不可!荆北新遭战火,林凡虽有小智,然其地与曹操、孙权皆接壤,乃四战之地,危如累卵。我益州偏安一隅,何必卷入其中,自招祸患?只需谨守关隘,静观其变即可。”

刘璋听着双方争论,更加犹豫不决,最终决定厚待荆北使团,但对其结盟之请,则采取“容后再议”的拖延态度。然而,荆北使团的到来,以及他们带来的外部消息,已然在益州高层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张松、法正等人心中,某些念头开始悄然滋长。

与此同时,林凡送往北方的密信,也几经辗转,送到了许都荀彧和关中曹操的案头。

荀彧看完信后,沉默良久。他虽心向汉室,但对曹操的忠诚亦不容置疑。林凡信中关于周瑜威胁的论述,确实触动了他。他深知一个统一、强大的荆州对曹操的霸业意味着什么。最终,他并未直接回复林凡,但在随后给曹操的例行汇报中,隐晦地提及了江东在荆州的扩张,提醒曹操需加以关注。

而曹操在军务繁忙之中,浏览了林凡的信件,那独眼中闪过一丝讥诮与玩味。

“林凡小儿,死到临头,还想借力于孤?”他随手将信递给一旁的程昱,“文若(荀彧)亦来信提及此事。你如何看待?”

程昱细细看完,冷笑道:“丞相明鉴,此乃林凡祸水东引之计,欲使我与周瑜相争,他好从中渔利。其心可诛!”

曹操抚须笑道:“虽是用计,然其所言,未必全虚。周瑜取江夏,其志不小。若让其全据荆州,训练水师,将来确是我心腹之患。”他沉吟片刻,下令道:“传令曹仁,南阳防线,可适当与荆北进行一些小规模的、非正式的物资交易,尤其是他们急需的药材、箭杆等,量不必大,但要让周瑜知道。另外,令细作在江东散播消息,就说……朝廷(孤)对林凡的‘恭顺’甚为满意,有意敕封其官职。”

曹操此举,并非真心帮助林凡,而是要故意示好荆北,抬高林凡的身价,以此刺激周瑜,加剧孙刘林联盟的内耗,让他能更安心地对付马超。

荆北使团在益州受到礼遇,以及北方隐约传来曹操对荆北“态度缓和”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通过各种渠道反馈回来,也传到了柴桑周瑜的耳中。

周瑜拿着这些情报,俊朗的眉头再次蹙起。他没想到林凡在如此困境下,非但没有屈服,反而能如此迅速地展开外交反击,而且手段如此老辣。

“联结刘璋,示好曹操……林凡,你这是要给我营造一个四面受敌的假象吗?”周瑜站在江图前,冷笑自语。他看得出林凡的意图,但这些消息本身,却不容他完全忽视。益州刘璋的态度暧昧,北方曹操的动向莫测,这些都成了他决策时不得不考虑的变数。

“都督,看来林凡已是黔驴技穷,只能行此虚张声势之举。”吕蒙在一旁说道。

“未必。”周瑜摇头,“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林凡此人,不可等闲视之。他此举,即便不能立刻引来强援,也足以扰乱我心,拖延时间。”他沉吟片刻,下令道:“加派细作,严密监控益州动向与曹营反应。同时,回复孙权,请其以吴侯名义,正式遣使谴责刘璋,质问其与荆北往来之意!至于曹操那边……暂且不必理会,但需提醒前方将士,谨防曹仁耍什么花样。”

周瑜的应对,同样冷静而精准。他试图以外交对外交,化解林凡营造的孤立态势。

襄阳郡守府内,林凡得知周瑜的应对以及曹操“配合”的举动后,脸上并无得意之色,反而更加凝重。

“周瑜果然机敏,未轻易入彀。曹操更是老奸巨猾,顺水推舟,意在加剧我与江东的矛盾。”林凡对徐文道,“我们的外交攻势,只是争取到了时间,制造了一些麻烦,远未到扭转局面的地步。”

“军师,那下一步……”

“下一步,该让我们的‘盟友’,再出点力了。”林凡目光转向南方,“以我的名义,再给诸葛亮去一封信。告诉他,益州已有回应,曹操亦露松动之迹,破局之机或将显现。问他,荆南是否已准备妥当,共襄盛举?”

林凡很清楚,所有的外交手段,最终都需要实力作为后盾。他必须尽快恢复荆北的元气,同时,也要将荆南的诸葛亮,更紧地绑在自己的战车上。这场围绕荆州的纵横捭阖,棋局才刚刚展开,远未到终盘之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