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 > 第219章 天下四极,终成定势

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 第219章 天下四极,终成定势

作者:汉鼎客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16:29:41

建安十五年的秋天,是在一片前所未有的丰收喜悦与蓬勃朝气中降临荆北的。金黄的粟浪覆盖了原野,沉甸甸的穗头仿佛在向人们点头致意。与这自然丰收相映衬的,是荆北政权在林凡治理下所取得的全面突破性进展。内政、军事、外交,三条战线齐头并进,将荆北这艘大船稳稳地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首先传来佳音的,是西凉方面。马岱带着林凡那份极具前瞻性与野心的“战略盟约”构想返回后,不过月余,西凉方面便派来了快马回信。信是马超与韩遂联名所书,语气虽然依旧带着西凉武将的粗豪,但内容却充分体现了对林凡提议的重视与认可。

马超在信中原则上同意了林凡提出的“情报共享”与“战略协同”两条核心条款,对于“商贸深度绑定”,虽未完全理解其中深意,但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同意先行试点,以战马、皮毛优先换取荆北的粮食与部分军械。更重要的是,马超正式接受了林凡的首批军械援助,并邀请林凡派遣工匠团队前往西凉,“指导”军工建设。这标志着,荆北与西凉之间的盟约,从最初脆弱的利益交换,开始向着更紧密、更战略性的伙伴关系迈进。

几乎同时,经过林凡、诸葛亮、鲁肃(代表江东)三方反复磋商与细节打磨,并由各方主公最终用印的 **《荆襄同盟条约》** 正式文本,也终于在襄阳、公安、柴桑三地同时昭告天下!

条约以明快的文字,明确了孙、刘、林三方势力范围,规定了互不侵犯、共同抗曹的核心义务,建立了每季度一次的“荆襄联席会议”机制,并正式将扩大贸易、技术交流、乃至未来可能的联合军演等内容写入条款。这份条约的公布,如同在动荡的荆襄大地上,打下了一根坚实的定海神针,极大地安抚了民心,也向北方虎视眈眈的曹操,展示了南方联盟的团结与决心。

外部环境空前利好,荆北内部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新政深耕的效果在这个秋天集中爆发。徐文呈上的秋收最终统计报告显示,荆北两郡(南阳、襄阳及南郡北部)粮税总收入,较林凡初掌时,翻了近三倍!府库充盈,仓廪殷实,达到了一个足以支撑大规模军事行动和长期发展的惊人水平。

而更让林凡感到欣慰的,是民心与人才的汇聚。随着新政惠民落到实处,生活安定富足,荆北百姓对林凡政权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空前高涨。“林青天”、“王佐之才”的称颂不仅在民间流传,甚至开始出现在一些士子的文章之中。与此同时,“弘文馆”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不仅荆北本地的寒门士子踊跃投效,连北方、江东乃至蜀中一些不得志的士人,也慕名辗转来投。荆北,正以一种迥异于传统割据势力的崭新面貌,吸引着天下英才。

这一日,襄阳城内张灯结彩,万人空巷。郡守府前宽阔的广场上,正在举行一场盛大的“秋收嘉勉暨新军演武”典礼。这不仅是庆祝丰收,更是向荆北军民、乃至天下各方势力,展示林凡治理成果与军事实力的绝佳舞台。

高台之上,刘擎、林凡并坐中央,徐文、庞统、周卓、邓义等文武重臣分列两旁。来自荆南的使者(诸葛亮因事务繁忙未能亲至,派了孙乾为代表)、江东的观察使(鲁肃遣来的中级官员),甚至一些受邀的荆州本地大族代表,皆在观礼席上就坐。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广场之上。

典礼的第一项,是嘉勉各地涌现的屯田模范、优秀工匠以及“弘文馆”的杰出学子。当这些来自基层的普通人,从林凡和刘擎手中接过象征荣誉的锦帛和实实在在的赏赐时,台下爆发出阵阵由衷的欢呼与掌声。这一幕,深深震撼了那些来自江东、荆南的观察者,他们从未见过哪个政权,会如此隆重地表彰“贱业”工匠和寒门学子。

紧接着,便是重头戏——新军演武!

首先走过观礼台前的,是经过严格选拔、装备“明光铠”的重步兵方阵。五百名士卒,身着在秋日阳光下熠熠生辉的精良铁甲,手持长戟巨盾,步伐沉重而统一,每踏出一步,都让地面为之微微震颤。那冲天的肃杀之气与钢铁丛林般的视觉冲击,令观礼台上不少人都倒吸一口凉气。江东观察使的脸色更是瞬间变得极其难看,他深知,这等重步兵在战场上意味着什么。

随后是弩兵方阵。上千名弩兵手持荆北自产的制式劲弩,行动迅捷,阵列变换如臂使指。在号令声中,他们对着远处的箭靶进行了一次齐射演示,只听“嗡”的一声闷响,一片密集的弩矢如同死亡的乌云般掠过天空,精准地覆盖了目标区域,其射程与密度,再次引来一片惊叹。

最后压轴的,则是刚刚初具规模的荆北水军代表。虽然尚未有大型战舰,但数十艘新下水的蒙冲、走舸,以及船上士卒熟练的操舟技巧与配合,依旧让人不敢小觑。尤其是几艘经过特殊改装的斗舰上,那被红布覆盖的隆起物体(神机弩),更是引人无限遐想。

整个演武过程,荆北军展现出的严明纪律、精良装备、高昂士气以及全新的战术素养,彻底颠覆了人们对“军队”的传统认知。这不再是一支依靠将领个人勇武和士卒血气的旧式军队,而是一台组织严密、分工明确、杀戮高效的战争机器!

观礼台上,荆南使者孙乾面露震撼,低声对同伴道:“林军师治军,竟至于斯!观此军容,恐天下强军,无出其右矣……”江东观察使则面色铁青,一言不发,心中已然明白,周瑜都督为何在绿林山会后,选择了暂避锋芒。那些荆州本地士族代表,更是看得心潮澎湃,又暗自凛然,彻底绝了某些不该有的心思。

刘擎看着台下这支强大的军队,激动得难以自已,他紧紧握住林凡的手,声音哽咽:“文渊!此真乃王者之师!汉室中兴,有望矣!”

林凡感受着刘擎手心的颤抖与台下军民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心中亦是豪情万丈。这支军队,这片基业,是他在这乱世中安身立命、实现抱负的根本!

荆北秋收大典与军力展示的盛况,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了天下,最终彻底坐实了林凡势力作为天下第四极的格局,也引来了各方截然不同的反应。

许都,司空府。

曹操看着细作送回的详细报告,沉默了足足一炷香的时间。报告上关于荆北粮食产量、军械装备、军队素质的描述,字字如刀,扎在他的心上。

“三倍赋税……重甲步兵……制式劲弩……新式水军……”曹操喃喃念着这些词汇,猛地将报告攥成一团,独眼中闪烁着骇人的红芒,“林凡!林凡!汝真乃吾之心腹大患!”

他之前或许还将林凡视为一个运气好些的割据军阀,但此刻,他真正将林凡提升到了与孙权、刘备同等级别,甚至更为忌惮的对手位置上。因为林凡展现出的,不仅仅是一时的军力强盛,更是一种可怕的、可持续的发展潜力与迥异的治理模式。

“传令!”曹操声音嘶哑,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暂停一切对河北用兵计划!集结兵力,囤积粮草于宛城、叶县!来年开春,吾要亲征荆北,踏平襄阳,犁庭扫穴,必诛此獠!”

他知道,不能再让林凡继续发展下去了!必须趁其水军尚未完全成型,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

江东,柴桑。

孙权在接到观察使的密报后,将自己关在书房内整整半日。出来后,他召见了张昭、张纮等重臣。

“荆北之势,已成矣。”孙权语气复杂,带着一丝无奈与深深的忌惮,“林凡,确有大才,非刘表、黄祖之辈可比。其军其政,皆不可小觑。公瑾……当初未能一举压服,实乃天意。”

张昭沉声道:“主公,既然如此,更当谨守盟约。林凡势大,于我等抗衡曹操,亦有益处。只需谨防其水军坐大,威胁我江东根本即可。”

孙权默默点头,心中对周瑜的些许不满,也因林凡展现出的强大实力而消散了几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对强大邻居的深深戒备。他决定,要进一步加大对水军的投入,绝不能让荆北在长江之上挑战江东的权威。

江陵,都督府。

周瑜的反应则更为直接。他看完报告,什么也没说,只是走到江陵城头,望着西面襄阳的方向,久久不语。甘宁、吕蒙等将感受到都督身上那股几乎凝成实质的寒意与战意,皆不敢出声。

“练兵……造船……”周瑜低声自语,指甲深深掐入掌心,“林凡,你很好……且让你再得意些时日。待我江东儿郎准备就绪,这荆襄之地,终究要姓孙!”

他心中剿灭林凡的念头,非但没有因荆北的强大而消退,反而更加坚定和急切。

荆南,公安。

刘备与诸葛亮对坐,面前同样摆放着来自襄阳的详细情报。

“文渊治政练兵,竟有如此神速!”刘备抚须长叹,语气中带着由衷的钦佩,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观此形势,荆北已非昔日吴下阿蒙。孔明,我等亦需加倍努力才是!”

诸葛亮羽扇轻摇,眼中闪烁着睿智与了然的光芒:“主公,林军师之路,乃集中力量,精耕细作,其势虽猛,然亦有其极限。荆北地狭,潜力终有尽时。我军据有荆南,地广人稀,潜力巨大,正当广纳流民,西结巴蜀,另辟蹊径。未来天下,未必没有我等更广阔的舞台。”

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道:“况且,林凡势越大,北面曹操便越寝食难安。对我等而言,亦是好事。”

刘备闻言,心中豁然开朗,连连点头。

当天下各方因荆北的崛起而心思浮动、调整策略之时,襄阳郡守府的书房内,林凡却显得异常平静。

他站在那幅巨大的天下舆图前,目光缓缓扫过代表曹、孙、刘、林四方的区域。北方的曹操,如乌云压顶;东方的孙权,如盘踞水泽的蛟龙;南方的刘备,如潜藏山林的猛虎;而他自己代表的荆北,则如同一块被精心雕琢、日益坚实的磐石,牢牢嵌在中央。

“天下四极,鼎足之势,至此方算真正稳固了。”林凡低声自语,语气中没有太多欣喜,反而带着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

庞统和徐文侍立在一旁,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兴奋与自豪。

“军师,经此秋收大典,我军威名远播,四方震动!从此,天下谁敢再小觑我荆北?”周卓咧着嘴,用力挥舞着拳头。

徐文也感慨道:“是啊,军师。回想昔日颍川初遇,兵不过千,将只数员,惶惶如丧家之犬。不过十年光景,竟有今日气象!此皆军师运筹帷幄之功!”

林凡转过身,看着这两位一路追随自己走来的肱股之臣,微微一笑:“此乃诸位同心,将士用命,百姓归心之结果,凡岂敢独居其功?”

他走到窗前,望着窗外襄阳城璀璨的灯火与远处依稀可见的汉水,目光变得深邃而悠远。

“然则,诸位需知,登高,方能望远,亦意味着……风寒。”

“曹操视我为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周瑜心高气傲,盟约难束其心;刘备、诸葛亮,亦非久居人下之辈……这四方鼎立之局,看似稳固,实则暗藏杀机,比之以往,更加凶险。”

“我等切不可因一时之盛,而忘了脚下的万丈深渊。”

林凡的话,如同一盆冷水,让周卓、徐文激动的情绪稍稍平复,神色重新变得凝重起来。

“军师教训的是。”徐文躬身道,“居安思危,方能长久。”

庞统也沙哑地道:“军师放心,统等必当竭尽全力,辅佐军师,巩固基业,应对万难!”

林凡点了点头,目光再次投向那幅舆图,眼神重新变得坚定而锐利。

“传令各方,大庆之后,一切如常!内政建设,不可懈怠!军备扩张,尤重水军!外交通好,不可放松!”

“我们要让这‘天下四极’之一的地位,不是昙花一现,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他的声音在书房内回荡,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心与力量。荆北的故事,远未结束,而一个属于林凡的、更加波澜壮阔的时代,正伴随着天下四极格局的最终奠定,缓缓拉开序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