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 > 第216章 将计就计,荆襄和风

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 第216章 将计就计,荆襄和风

作者:汉鼎客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16:29:41

林凡的反制措施,以最快的速度被贯彻执行下去。

写给周瑜的信,由庞统亲自润色,措辞委婉而恳切,既未回避绿林山的不快,更将矛头直指北方“可能存在的离间之举”,强调大敌当前,同盟内部当以大局为重。这封信通过特殊渠道,绕开了可能被曹操渗透的常规驿路,直接送到了江陵周瑜的案头。

与此同时,关于郭嘉遗计“助林抑孙,虚张伐刘”的警示(林凡隐去了情报来源,只说是多方综合判断),也由徐文亲自交代给心腹,火速送往荆南公安,务必要亲手交到诸葛亮手中。

信使派出后,襄阳郡守府内,林凡、徐文、庞统三人,度过了一段颇为难熬的等待时光。郭嘉之策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谁也无法预料曹操会以何种方式、在何时落下这一剑,而周瑜与诸葛亮,又将作何反应。

“军师,若周瑜不信我等之言,反以为这是缓兵之计,如之奈何?”徐文不无担忧。

庞统则相对乐观:“周瑜虽傲,然非无智。曹操乃世之奸雄,其离间手段,周瑜岂能不知?即便他不全信,心中也必存疑,至少能暂缓其咄咄逼人之势。只要他有所迟疑,我军便赢得了时间。”

林凡默然不语,目光始终停留在北方的舆图上。他知道,关键在于曹操的行动。只要曹操一动,无论周瑜信或不信,局势都将被推向一个不可预测的方向。

数日之后,来自北方的第一波涟漪,终于荡到了荆襄。

并非预想中的大军调动,而是更加隐蔽、却同样致命的舆论攻势。许都方面,开始有“消息灵通之士”在各种场合“无意”间透露:曹司空对林凡林军师赞赏有加,称其“治政之才,可比萧曹”,更有甚者,传出曹操有意表奏林凡为“镇东将军”,使其与周瑜平起平坐,共镇东南。同时,一些关于周瑜“拥兵自重”、“目无君上”、“欲效孙策割据”的流言,也开始在荆北、江东等地悄然散播。

几乎同时,汝南、寿春方向的曹军开始频繁调动,旌旗招展,做出大举南征的姿态,矛头直指荆南的刘备!虽然细作回报,其实际兵力调动规模并不大,但造成的威慑效果却极其显着。

曹操果然依郭嘉之计而行!“助林抑孙,虚张伐刘”!

消息传来,襄阳城内暗流涌动。一些原本就与林凡新政有隙的荆北本地士族,闻听曹操如此“看重”林凡,心思不免活络起来,各种揣测与谣言开始在私下里滋生。而汉水前线的气氛也更加紧张,邓义回报,江东水军的巡弋力度再次加大,挑衅意味更浓。

“军师,曹操此计,果然毒辣!流言一起,恐惑乱我军民心!”徐文面色凝重。

庞统冷笑:“雕虫小技!此等离间手段,瞒得过庸人,岂能瞒过明眼之人?军师,当立刻发文,澄清流言,稳定人心!”

林凡却摆了摆手,眼中闪过一丝奇异的光芒:“不,暂且不必。”

在徐文和庞统疑惑的目光中,林凡缓缓道:“曹操欲‘助’我,我若急不可耐地澄清,反倒显得心虚,落了下乘。流言止于智者,亦止于实绩。我荆北百姓,受新政之惠,岂是几句空穴来风所能动摇?且让这流言飞一会儿……或许,还能为我所用。”

他话锋一转:“当务之急,是看周瑜和刘备的反应!”

最先传来消息的,是江陵方面。

周瑜在接到林凡的信件,又听闻北方流言和曹军“南征”的消息后,在都督府内闭门沉思了整整一日。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但随后,江陵方向的江东军,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其水军虽然依旧巡弋,但那种刻意的、充满挑衅意味的抵近行为明显减少了。同时,周瑜以“整训”为名,将部分最前沿的军队后撤了十里。

“周瑜……他信了?”徐文有些难以置信。

庞统眯着眼睛,沙哑地分析:“未必全信,但至少,他犹豫了。曹操的‘助林抑孙’太过明显,以周瑜之智,岂能看不出这是驱虎吞狼之策?他若此时全力攻我,无论胜败,最终得意的都是曹操。暂缓攻势,静观其变,才是老成持重之举。军师那封信,恰好给了他一个台阶下。”

林凡点了点头,这在他的预料之中。周瑜是顶尖的战略家,不会轻易被情绪和简单的离间计所左右。只要他冷静下来,就能看清背后的陷阱。

而接下来来自荆南的消息,则更让林凡精神一振。

诸葛亮在接到徐文转交的警示后,不仅没有如曹操所愿那般惊慌失措、疏远荆北,反而做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他亲自带着一支轻简的护卫队伍,离开了公安,星夜兼程,直奔襄阳而来!同时,刘备方面公开表态,坚决驳斥曹军南征的谣言,宣称已做好万全准备,誓与荆北盟友共存亡!

“孔明亲自来了!”林凡接到消息时,脸上终于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好!太好了!有孔明此言此行,曹操的‘虚张伐刘’之策,已破了一半!”

他立刻下令:“以最高规格,准备迎接诸葛先生!同时,将孔明先生前来襄阳、共商大计的消息,大肆宣扬出去!我要让曹操和周瑜都知道,孙刘林联盟,绝非几句流言、一点兵马调动所能撼动!”

数日后,襄阳东门外,再现盛况。林凡与刘擎依旧亲自出迎,而这一次,到来的则是羽扇纶巾、神采奕奕的诸葛亮。

没有过多的寒暄,双方一入城中,便直接进入了郡守府的密室。除了林凡、刘擎、诸葛亮,仅有徐文、庞统作陪。

“孔明先生星夜前来,凡感激不尽!”林凡率先开口,语气诚挚。

诸葛亮羽扇轻摇,神色从容:“林军师信中所言,关乎荆襄存亡,亮岂敢怠慢?曹孟德此计,名为‘助林抑孙,虚张伐刘’,实则欲令我三家自相猜忌,争斗不休,他好坐收渔利。其心可诛!”

他直接点破了核心,显示出了与林凡、庞统等人一致的判断。

“然则,看破易,破解难。”诸葛亮继续道,“周都督那边,虽暂缓兵锋,然其心难测。北面曹操,虎视眈眈。当此之时,我等三家,需拿出切实之举,巩固盟约,方能打破曹操之谋,安定了荆襄局势。”

“先生有何高见?”刘擎忍不住问道。

诸葛亮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亮有三策,或可解当前之困,亦能为未来抗曹大业,奠定基石。”

“其一,**明盟约,定疆界**。”他手指在带来的荆州舆图上划过,“以往同盟,多流于口头。今次,我等可共同签署一份《荆襄盟约》,明文规定三方势力范围,承诺互不侵犯,并建立定期的军政联席会议,共商防务。尤其要明确,汉水乃荆北内河,江东水军不得无故进入;江陵乃江东前沿,荆北亦需尊重。将此盟约昭告天下,以安民心,亦绝曹操离间之念。”

林凡眼中精光一闪,此策正合他意!以明确的条约形式固化现状,既能约束周瑜,也能安抚内部,更能向曹操展示联盟的团结。

“其二,**通有无,固根基**。”诸葛亮继续道,“荆北擅治政、工械,荆南有木材、矿产,江东则长于舟船、商贸。我等可在盟约框架下,扩大三方贸易,尤其是军械、粮草、战马等战略物资,若能互通有无,则各家实力皆可快速增长,抗曹根基方能稳固。”

庞统抚掌笑道:“妙!此乃化干戈为玉帛之上策!将对抗转化为合作,于三方皆有利!”

“其三,**联兵演,慑强敌**。”诸葛亮最后抛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建议,“待盟约签署后,可选一合适地点,举行一次三方联合军事演练!规模不必过大,但需精锐尽出,展示我军容,协调彼此战术。此举,一可磨合三方军队,二可向曹操炫耀武力,使其不敢轻举妄动,三可……进一步巩固盟约,使某些心怀异志者,不敢妄动!”

联合军演!这个极具现代色彩的概念,从诸葛亮口中说出,让林凡都感到一阵惊愕与佩服。这无疑是一步妙棋,能将表面的同盟,推向一个更具实质性的阶段,其威慑力远超各自为战。

密室之内,一时寂静。所有人都被诸葛亮这环环相扣、高瞻远瞩的三策所震撼。

良久,林凡深吸一口气,郑重地向诸葛亮拱手:“先生三策,高屋建瓴,思虑周详,凡叹服!此正乃破解当前困局、奠定未来大局之良方!凡与刘镇南,无不同意!”

刘擎、徐文、庞统也纷纷表态支持。

接下来的数日,林凡、诸葛亮、徐文、庞统等人,废寝忘食地投入到《荆襄盟约》的细节磋商之中。条款逐字逐句地推敲,势力范围精确到一村一亭,义务权利规定得清清楚楚。这是一项极其繁琐却至关重要的工作。

与此同时,林凡也修书一封,将诸葛亮的三策,尤其是《荆襄盟约》与联合军演的构想,再次派人送往江陵周瑜处。他在信中诚恳地表示,此乃打破曹操阴谋、共保荆襄的最佳途径,望周都督以大局为重,前来襄阳共商,或至少派全权代表与会。

信使派出后,又是一段焦灼的等待。周瑜的态度,将最终决定这份盟约能否达成。

这一次,周瑜的回应比预想中要快。他并未亲自前来,但派来了足以代表他意志的**鲁肃**,以及那位能言善辩的**顾雍**。

鲁肃的到来,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积极信号。他在密室内,代表周瑜,原则上同意了诸葛亮的三策,但在一些具体条款上,尤其是江东水军在汉水的“通航权”以及联合军演的主导权问题上,与林凡、诸葛亮等人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谈判过程异常艰难,时常陷入僵局。但无论是林凡、诸葛亮,还是鲁肃,都保持了最大的克制与诚意,因为他们都知道,这份盟约的意义,远超出条款本身。

最终,在林凡的适度让步(允许江东商船在报备后于汉水特定航道通行)和诸葛亮的巧妙斡旋下,一份标志着孙刘林三方关系进入新阶段的《荆襄盟约》草案,终于在襄阳郡守府内初步拟定!

盟约明确了三方势力范围,规定了互不侵犯、共同抗曹的义务,建立了定期会晤机制,约定了扩大贸易与合作,并原则上同意在合适时机举行联合军事演练。

当鲁肃、顾雍代表江东,林凡、徐文代表荆北,诸葛亮代表刘备,分别在盟约草案上用印之时,密室内的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

尽管这只是一份草案,还需各方主公最终确认用印,并昭告天下,但其象征意义无比巨大。它意味着,曹操郭嘉精心策划的离间之计,在林凡的巧妙应对和诸葛亮的积极斡旋下,非但没有成功,反而促成了一个更加紧密、更具实质性的同盟的诞生!

消息虽未正式公布,但那股笼罩在荆襄上空的紧张阴云,似乎已悄然散去了大半。

送走鲁肃、诸葛亮等人后,林凡独自登上城楼。春风拂面,已带暖意。

“郭奉孝,你的遗计,终究是帮我促成了一番新气象。”林凡望着浩荡东去的汉水,心中感慨,“这荆襄的和风,希望能吹得更久一些吧。”

然而,他深知,和平永远是暂时的。盟约的墨迹未干,未来的挑战,依旧遍布荆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