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 > 第207章 新政深耕,初现峥嵘

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 第207章 新政深耕,初现峥嵘

作者:汉鼎客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16:29:41

建安十四年的春天,似乎来得比往年更早一些。和煦的春风拂过汉水,吹绿了襄阳城外的田野,也带来了万物复苏的气息。随着伊籍的满意离去,以及与西凉盟约的初步落实,荆北的外部压力骤然减轻,林凡终于可以将绝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内部治理与新政的深化推行之中。

郡守府议事厅内,一场关乎荆北未来走向的重要会议正在举行。与会者除了林凡、刘擎,还有徐文、庞统、周卓、邓义,以及新近被提拔起来的几位表现出色的中层官员,如负责屯田的都尉,主管工坊的司金中郎将,以及掌管新设“劝学署”的博士祭酒。济济一堂,人才之盛,远非昔日南阳初创时可及。

林凡端坐主位,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外患暂平,然内政不可有片刻松懈。曹操、孙权、刘备,皆非庸主,我等唯有将荆北治理得铁桶一般,兵精粮足,民心归附,方能在这乱世中立于不败之地,进而图谋大业。今日召集诸位,便是要议一议,这新政深耕,该如何着手,方能事半功倍?”

徐文作为内政总管,率先发言:“军师,主公。去岁冬推行《劝农令》与屯田优化,成效初显。然春耕在即,仍有三大难题:其一,新附之地,田亩户籍不清,豪强隐匿人口田产依然存在;其二,水利年久失修,恐影响灌溉;其三,部分偏远乡亭,对新政阳奉阴违,推行不力。”

主管工坊的司金中郎将石鲁(原工匠头子,因功提拔)接着道:“军师,工坊如今分为军工、民品两坊,工匠已逾千人。然原料供应时有不济,尤其优质铁矿石、煤炭,多依赖南阳旧矿,产量有限。且水力锻锤虽好,然受季节水量影响大,需寻他法。”

新任劝学署博士祭酒,一位名叫桓阶的中年士人(原刘表旧吏,被林凡启用)禀报道:“军师,‘弘文馆’已招纳士子、蒙童三百余人,然师资、典籍仍显不足。且各郡县蒙学推进缓慢,地方士族多有观望,不愿出力。”

问题林林总总,涉及农业、工业、教育、基层控制等方方面面,皆是深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硬骨头。

林凡静静听完众人的汇报,并未急于下达指令,而是将目光投向一直摇着蒲扇、若有所思的庞统:“士元先生,你有何高见?”

庞统放下蒲扇,丑陋的脸上露出智珠在握的笑容:“军师,诸位所言之难,看似纷杂,实则核心在于‘人’、‘地’、‘财’三字。‘人’者,人才匮乏,尤其是精通实务、忠于新政之基层官吏;‘地’者,田亩户籍不清,政令难以下达乡野;‘财’者,府库虽有所积,然开源节流,仍需拓宽。”

他顿了顿,继续道:“统有一策,或可称之为‘三管齐下,以点破面’。”

“愿闻其详。”林凡身体微微前倾。

“其一,针对‘人’才与基层控制之难。”庞统眼中精光一闪,“可仿效秦汉之‘上计’制度,但加以变革。由郡守府派出‘巡行使者’,分赴各郡县,不只听其汇报,更要‘实地勘察’!核查田亩,清点户口,检验仓廪,观览学校,甚至暗访民情。使者不必皆是高官,可从中下层干吏乃至‘弘文馆’优秀学子中选拔,给予临时职权,直接对军师与徐别驾负责。此举,一可核实政令执行情况,二可发现并提拔实干人才,三可震慑地方宵小,使其不敢欺瞒!”

徐文闻言,抚掌赞道:“妙!此乃‘明察暗访’相结合,既能掌握实情,又能锻炼新人!可名之为‘巡政使’!”

林凡也点头认可:“此法甚善。可即刻着手选拔人员,拟定章程,春耕后便分派下去。”

“其二,针对‘地’亩户籍不清及水利之困。”庞统继续道,“可借‘巡政使’核查之势,推行‘标准田亩丈量法’与‘鱼鳞图册’。”他看向林凡,“军师曾提及以标准步弓、绳尺统一丈量,并绘制详图,标注田主、肥瘠、方位,此法大善!可先在襄阳周边试行,由‘巡政使’监督,招募熟悉本地情况之老农、寒门士子参与,遇有豪强阻挠,则‘巡政使’有权请当地驻军协助强制执行!同时,将兴修水利与清查田亩、以工代赈结合起来,既可解决水利问题,亦可安抚流民,清查过程中隐匿的户口,亦可重新纳入户籍!”

这一条更是触及根本,直接指向土地这一古代社会最核心的资源。一旦成功,将极大削弱地方豪强对土地和人口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

周卓有些担忧:“军师,如此强硬,会不会激起那些士族豪强反弹?他们刚安静下来没多久。”

林凡沉吟片刻,决断道:“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策。清查田亩,并非要夺其所有,而是为了公平税赋,明晰产权,于国于民,包括于大部分守法士族,长远来看皆有利。可先行文告,阐明利弊,给予主动呈报者优惠。若冥顽不灵,则依法严惩!伯勇,你调拨部分兵马,归‘巡政使’调度,以为威慑后盾!”

“得令!”周卓抱拳。

“其三,针对‘财’源与工坊原料。”庞统最后道,“开源方面,除正常田赋商税外,官营工坊产出之民用品,如改良农具、优质纸张、烈酒(消毒用外的饮用酒)等,可扩大生产,不仅内销,亦可尝试通过已建立的商路,销往西凉、荆南乃至江东,换取急需物资。节流方面,则需审计府库开支,杜绝浪费。至于原料,除加大南阳旧矿开采,亦需遣人勘察荆北境内矿藏,‘巡政使’亦可留意此事。”

庞统的策略,环环相扣,将人事、行政、经济改革紧密结合,展现出了高超的政治智慧。众人听完,皆感豁然开朗,对深耕新政充满了信心。

议事之后,各项政令迅速颁布执行。

首批二十余名“巡政使”被精心选拔出来,他们中有徐文一手培养的年轻干吏,有“弘文馆”中崭露头角的寒门士子,甚至还有两名原刘表时期不得志、但熟悉地方事务的低级官员。林凡亲自为他们训话,授予印信,强调“不惧豪强,不扰百姓,据实以报”。

这些“巡政使”如同投入水面的石子,迅速沉入荆北各郡县的基层。他们手持标准丈量工具,在部分军队的护卫下,深入乡亭,开始艰难但坚定的田亩清查与户籍登记工作。起初,确实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地方豪强或软磨硬泡,或暗中阻挠,散布流言。但在“巡政使”的坚持和军队的威慑下,再加上林凡之前礼葬刘表、结交四方积累的威望,大部分豪强选择了配合,至少是表面配合。一些隐匿的田产和户口被陆续清查出来,新的“鱼鳞图册”开始一册册汇总到郡守府。

与此同时,在林凡的“启发”下,工坊的工匠们改进了高炉的鼓风技术,尝试以煤炭替代部分木炭,提高了炉温和钢铁产量。石鲁更是带着人,根据林凡模糊描述的“找矿诀窍”,在荆北境内发现了几个小型的铁矿和煤矿脉,虽然储量不大,但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原料压力。改良的新式曲辕犁和轻便高效的耧车,通过官营工坊制造,以成本价向农民推广,极大地提高了春耕效率。

劝学署的工作也在桓阶的努力下稳步推进。随着林凡声望日隆,以及“弘文馆”展现出海纳百川的气象,越来越多的士子,甚至一些家中不算富裕的士族旁支,开始将子弟送入馆中学习。林凡偶尔会亲自去讲学,内容并非全是经义,有时会夹杂一些简单的数学、地理、乃至格物常识,虽被视为“杂学”,但其新颖实用,也吸引了不少有心人。

然而,改革从来不会一帆风顺。就在春耕最忙碌的时候,一桩突发事件,考验着林凡新政的成色。

襄阳以北的鄀县,一名“巡政使”在清查田亩时,与当地最大的豪强习氏(与襄阳习家同宗)发生了激烈冲突。习氏不仅拒绝配合清查,还纠结家兵,打伤了数名负责丈量的吏员,并将“巡政使”围困在县衙之内,声称官府“与民争利”,“迫害良善”。

消息传回襄阳,举城皆惊。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郡守府,看林凡如何处理。这不仅仅是一起简单的抗法事件,更是荆北新旧势力的一次正面碰撞。若处理不当,之前所有的努力可能付诸东流,刚刚稳定的局面将再生波澜。

郡守府内,气氛凝重。

周卓怒发冲冠,请命道:“军师!让俺老周带兵去,平了那习家!看谁还敢炸刺!”

徐文则较为谨慎:“军师,习家在鄀县根深蒂固,且与襄阳习氏关联颇深。若动用大军,恐激起更大范围的士族反弹,得不偿失。是否可先派人训诫,令其交出凶手,配合清查?”

庞统却摇了摇头,冷笑道:“徐别驾此言差矣。此事绝非孤例,不知多少双眼睛盯着鄀县。若我等等软,则各地豪强必群起效仿,新政将寸步难行!习家既然跳出来,正好拿来立威!然则,亦不可一味用强。”

他看向林凡:“军师,可双管齐下。一面,令周将军率一支精兵,即刻开赴鄀县,包围习家庄园,施加军事压力,但暂不进攻。另一面,请桓阶博士(劝学署祭酒,亦出身士族)持军师手令,亲往鄀县,召集当地父老、士绅,公开审理此事,将习家抗法、伤人之罪,公之于众!同时,宣布对于主动配合清查者,田赋可酌情减免等优惠政策。如此,既显我雷霆手段,又占尽道义民心,更可分化当地势力,孤立习家!”

林凡听完,眼中露出赞许之色。庞统此计,刚柔并济,既维护了法度威严,又避免了大规模流血冲突,最大程度地降低了负面影响。

“便依士元先生之计!”林凡果断下令,“伯勇,你点兵一千,即刻出发,兵围习家庄,不得我令,不许擅动刀兵,但要做出随时可攻的态势!文若,你协助桓博士,准备好相关文书、政策。桓博士,劳你辛苦一趟,务必将此案办成铁案,让鄀县百姓,让所有观望者,都看清楚,违抗新政、对抗官府的下场!”

“属下(末将)遵命!”众人领命而去。

数日后,消息传回。周卓大军压境,习家顿时慌了神。桓阶抵达鄀县后,在军队的“护卫”下,公开审理,人证物证确凿,习家伤人之罪无可辩驳。当地其他士绅见官府态度强硬,手段周密,纷纷与习家划清界限,甚至有人主动出面指证习家平日劣迹。最终,习家家主被迫交出凶手,并答应无条件配合田亩清查,其家产被罚没三成,用于补偿受伤吏员和兴修当地水利。

此事如同一场及时雨,迅速传遍荆北。所有还在观望、甚至心怀侥幸的豪强士族,都真切地感受到了林凡推行新政的决心和手腕。硬的,有军队和法律;软的,有政策和怀柔。反抗的代价,他们看到了;合作的好处,他们也听到了。

自此之后,“巡政使”的工作阻力大减,新政的推行进入了快车道。荆北大地,在林凡的精心治理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焕发着勃勃生机。深耕的种子已然播下,只待秋来,收获那累累硕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