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 > 第203章 士族心思,庞统献策

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 第203章 士族心思,庞统献策

作者:汉鼎客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16:29:41

江东使者吕范的离去,并未让襄阳城内的气氛真正松弛下来,反而像是一块投入深潭的石头,表面的涟漪散去后,更深层的暗流开始涌动。周瑜的诘问,与其说是一次外交危机,不如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林凡政权在荆北立足未稳的现实。外部压力暂缓,内部整合的艰巨性便凸显出来,首当其冲的,便是盘根错节的荆州士族。

礼葬刘表的筹备工作在徐文和庞统的主持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发出的讣告和邀请函,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却只在部分中下层官吏和与刘表关系密切的旧臣中引起了反响。对于以蒯、庞、黄、习、蔡(非蔡瑁一系)为首的顶级士族而言,他们依旧保持着令人不安的沉默。府门紧闭,谢绝访客,对于郡守府发出的任何讯息,都抱持着一种谨慎的、观望的态度。

这些家族,历经数代,根深叶茂。他们掌控着荆州近半的良田、矿藏、商贸网络,门下子弟、故吏遍布州郡,其影响力无孔不入。他们的态度,直接决定了林凡推行的政令能否出得了襄阳城,能否在广阔的荆北乡村落地生根。

郡守府书房内,炭火噼啪。林凡、徐文、庞统三人再次聚首,议题核心便是这些沉默的士族。

“蒯家闭门,庞家称病,黄家只派了个管家来回礼,习家干脆连门都没让送信的人进……”徐文揉着眉心,语气带着疲惫和无奈,“军师,礼葬刘表固然能收拢部分人心,但若得不到这些大族的明确支持,我等政令,恐怕难以下达乡亭。他们这是在用沉默表达不满,也是在待价而沽。”

林凡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问道:“他们不满何在?待何价而沽?”

庞统嘿嘿一笑,他容貌虽陋,但此刻眼中闪烁的智慧光芒却让人忽视了他的外表:“军师明鉴。其不满者有三:其一,军师以雷霆手段诛杀蔡瑁、张允,虽快意恩仇,却也让他们兔死狐悲,惊惧于军师之威,恐其自身特权不保。其二,军师在南阳推行的那套‘唯才是举’、‘屯田安民’、‘新政立信’,触动的正是他们这些依靠门第、垄断土地、把持官位的根基。其三,也是最关键的,他们看不清军师的‘路数’,不知军师最终要将这荆州引向何方,是如刘景升般与他们共治,还是如曹孟德般强力压制,抑或是……另有乾坤?”

他顿了顿,继续道:“至于待价而沽,无非是希望军师能给出承诺,保证其家族产业、政治特权,最好还能在新的权力结构中,为他们留下足够显赫的位置。”

林凡微微颔首,庞统的分析切中要害。这些士族不是不想合作,而是在等待一个能让他们安心,并且利益最大化的方案。单纯的怀柔不足以让他们心动,单纯的高压则可能逼反他们。

“看来,光是礼贤下士、施粥安民还不够。”林凡目光沉静,“需要给他们一个更明确的信号,一个能让他们看到未来,并且愿意为之投入的信号。同时,也需要让他们感受到,不合作的代价。”

他看向庞统:“士元先生,你与这些家族多有渊源,依你之见,当从何处着手破局?”

庞统早已成竹在胸,闻言正色道:“军师,统有一策,或可称之为‘分化瓦解,树立标杆’。”

“愿闻其详。”林凡身体微微前倾,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庞统清了清嗓子,道:“荆州士族看似铁板一块,实则内部亦有分歧。如蒯家,自蒯良、蒯越之后,虽势大,然子弟中并无特别杰出之辈,守成有余,进取不足,其首要在于保全家业。庞家,情况类似,但……嘿嘿,”他自嘲地笑了笑,“有统这等不肖子弟在,或可作为突破口。黄家,素重名声,与江夏黄祖同宗却不同心,其家主黄承彦公,乃真正名士,性情高洁,不慕权势,若能得他一句认可,胜过千言万语。习家,商贾之气较重,重利。蔡家(非蔡瑁系),则因蔡瑁之事,最为惶恐,急于寻找新靠山。”

他顿了顿,总结道:“故,统建议,军师可双管齐下。一方面,由统出面,先行接触庞家与黄家。庞家,统可凭宗族之谊,陈说利害,并以自身为例,展示投效军师之前程。黄家,则需军师亲自出面,以诚相待,黄承彦公不重权势,却重才学、重民生,军师可与之探讨学问,请教治国安民之策,若能得其认可,再由他影响其他家族,事半功倍。”

“另一方面,”庞统眼中闪过一丝锐利,“对于蒯、习等家,则需施加压力。可暂缓与其进行任何官方接触,同时,由徐别驾(徐文)出面,召集郡中尚未表态的中小士族及寒门才俊,委以实事,如清查田亩、整顿水利等。让蒯、习等家看到,即便没有他们,军师同样可以治理地方,并且正在培养新的、忠于军师的官僚阶层。他们若继续观望,恐将被边缘化!”

徐文闻言,眼睛一亮:“妙啊!拉拢有望争取的,震慑摇摆不定的!此策若能成功,不仅能打破僵局,更能重新塑造荆北的权力结构!”

林凡沉思片刻,觉得庞统此策确实老辣,既利用了士族内部的矛盾,又结合了怀柔与威慑的手段。他当即决断:“好!就依士元先生之策!文若,你立刻着手,以整顿春耕、兴修水利为名,征辟郡中那些素有才干却不得志的士人及寒门子弟,组建一个‘劝农使’团队,由你直接统辖,赋予实权,分赴各县!”

“属下领命!”徐文精神振奋。

“至于拜访黄承彦公……”林凡看向庞统,“还需先生引路。”

庞统笑道:“这个自然。黄公居于襄阳城外鹿门山,平日深居简出。统可先修书一封,为军师铺垫。只是,黄公性情古怪,不喜俗礼,军师前往,需以平常心,以学问会友即可。”

“我明白了。”林凡点头。他知道黄承彦在历史上的地位,不仅是名士,更是诸葛亮的岳父,若能争取到他的支持,意义非凡。

数日后,一支轻简的车马离开了襄阳城,向着城西的鹿门山而去。林凡只带了庞统和数名贴身护卫,轻车简从,并未摆出大军师巡视的仪仗。

鹿门山不高,却清幽雅致。在山腰一处依山傍水的草庐前,车马停下。一位须发皆白、身着葛袍、手持藜杖的老者,已在庐前等候,正是黄承彦。他面容清癯,眼神澄澈,仿佛能洞悉世情,却又带着一丝超然物外的淡然。

“山野老朽黄承彦,恭迎林军师大驾。”黄承彦拱手为礼,语气平和,既不显得谄媚,也不失礼数。

林凡连忙下车,快步上前,深深一揖:“晚辈林凡,冒昧来访,打扰黄公清修,还望海涵。”

庞统在一旁笑道:“黄公,林军师久慕您老之名,今日特来请教,并非为公务俗事。”

黄承彦看了庞统一眼,又打量了一下林凡,见他衣着朴素,态度诚恳,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侧身道:“军师客气了,请草庐叙话。”

草庐之内,陈设简单,唯书卷、琴案、茶具而已,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与药草气息。宾主落座,黄承彦亲自烹茶,动作舒缓自然。

“军师日理万机,何以有暇光临我这山野草庐?”黄承彦将一盏清茶推到林凡面前,淡然问道。

林凡双手接过茶盏,诚恳道:“实不相瞒,凡今日前来,一为瞻仰黄公风采,二则为心中困惑,求教于长者。”

“哦?军师有何困惑?”

“凡自执掌荆北以来,夙夜忧叹,唯恐有负百姓所托。欲行新政,使耕者有其田,学者有其馆,商旅畅其道,老幼皆有所养。然则,政令推行,常感滞涩,如臂使指,不能如意。不知黄公何以教我?”林凡没有拐弯抹角,直接将目前最大的困境,以请教的方式提了出来。

黄承彦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异色。他本以为林凡会像其他权贵一样,或炫耀武功,或直接许官拉拢,没想到对方开口谈的竟是治国安民的困惑。他沉吟片刻,缓缓道:“老子有云:‘治大国若烹小鲜’。军师可知,烹小鲜之要诀何在?”

林凡思索道:“在于不扰。频繁翻动,则鱼碎矣。”

“正是。”黄承彦颔首,“治国亦然。荆州历经动荡,民心如惊弓之鸟,士族如受伤之兽。军师锐意革新,其志可嘉。然操之过急,法令繁苛,如同频繁翻动锅中之鱼,非但不能成事,反易激起变故。当此之时,宜静不宜动,宜缓不宜急。先安其心,再图其政。”

他顿了顿,看着林凡:“军师诛蔡瑁,安流民,礼葬景升,此皆‘安其心’之举,善。然欲‘图其政’,则需明‘势’与‘导’。势者,人心所向,利之所在也。导者,因势利导,顺其自然也。军师之新政,于寒门庶民为‘势’,于高门士族则为‘逆流’。强行推行,必遭反弹。不若先行引导,示之以利,晓之以理。譬如屯田,可先与士族合作,许其以工代赈,或允其参与管理,分润其利,待其尝到甜头,阻力自消。”

这番话,与庞统的分化策略不谋而合,但更侧重于“导”的哲学,强调循序渐进和利益共享。林凡听得连连点头,深感黄承彦见识不凡。

“黄公金玉良言,凡受教了。”林凡郑重道谢,“只是,这‘利’当如何示之?这‘理’又当如何晓之?”

黄承彦微微一笑,目光似乎穿透草庐,望向了远处的襄阳城:“老夫听闻军师在南阳,曾设‘招贤馆’,不问出身,唯才是举。此乃示‘利’之一也,予寒门以晋身之阶。然,对于高门,其‘利’非仅官位,更在传承与名声。军师可设‘弘文馆’,邀各家名士大儒,整理典籍,教授生徒,使其学问得以流传,名声得以显扬。此其利也。”

“至于晓之以理,”黄承彦语气转沉,“军师可知,为何蔡瑁之辈,虽掌大权,却终致身死族危?”

林凡道:“因其无道,背主求荣。”

“是,也不全是。”黄承彦摇头,“更深层在于,其眼中只有私利,而无大局。未能看清,这荆州之安危,实与他们这些士族大家休戚相关。曹孟德乃虎狼也,其势大时,或可俯首,然其法度严苛,重用法家寒门,于士族何利?军师若能使他们明白,唯有与军师合作,保境安民,方能延续其家业,保全其传承,此即为最大的‘理’。”

一席话,如醍醐灌顶,让林凡对如何与士族打交道,有了更清晰、更深层的认识。这不仅仅是权力和利益的交换,更是理念和未来的塑造。

林凡与黄承彦畅谈近两个时辰,从治国方略到经学典籍,甚至偶尔谈及一些奇巧之物(林凡适度展现了些许超越时代的见识,引得黄承彦啧啧称奇),相谈甚欢。直到日头偏西,林凡才起身告辞。

黄承彦将林凡送至庐外,临别时,他看着林凡,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林军师非常人也。老夫闲云野鹤,本不欲过问世事。然,若军师真能如所言,以万民福祉为念,老夫或可于这鹿门山中,为军师摇旗呐喊几句。”

这便是隐晦的承诺了!虽然黄承彦不会出山为官,但他愿意利用自己的声望,为林凡争取士族的支持!

林凡心中激动,再次深深一揖:“多谢黄公!凡必不负所望!”

返回襄阳的马车上,林凡心潮澎湃。拜访黄承彦的收获,远超预期。不仅得到了宝贵的建议,更赢得了这位名士的隐性支持。

“士元先生,黄公已表态。接下来,庞家那边,就全看你的了。”林凡对同车的庞统说道。

庞统自信满满:“军师放心,黄公既已首肯,庞家之事,易尔!统定当说服族中长老,率先向军师投诚!”

果然,数日之后,以庞家为首,联合了数个中等家族,由庞统引领,正式至郡守府拜见林凡,表示愿意接受林凡领导,并派出子弟参与郡中事务。庞统更是被林凡正式拜为军师中郎将,地位仅次于徐文,参赞军机。

庞家的倒戈,如同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一直观望的蒯家、习家等大族,得知黄承彦的态度和庞家的选择后,再也无法保持沉默。尽管内心可能仍有疑虑,但他们开始陆续派遣家族中有分量的人物,前往郡守府试探、接触。

林凡按照黄承彦的建议和庞统的策略,对前来接触的士族,态度温和,耐心听取他们的诉求,在保证核心原则(如唯才是举、新政方向)不动摇的前提下,在一些具体利益分配上做出了适当让步,比如承诺在“弘文馆”中给予各大家族一定的名额,在屯田和商贸中考虑与他们的合作等。

僵局,终于被打破。荆北士族这潭深水,开始被林凡巧妙地搅动起来。虽然距离真正的同心同德还很远,但至少,通往合作的大门,已经被推开了一道缝隙。林凡知道,接下来,就是如何将这些初步的合作意向,转化为巩固统治的真正力量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