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 > 第12章 三策安民,根基初奠

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 第12章 三策安民,根基初奠

作者:汉鼎客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16:29:41

林凡、周卓率军出征,安阳城的重心暂时回到了内政建设。刘擎深知,军事上的胜利如同刀锋,固然锋利,但若没有深厚的根基,终难长久。林凡临行前也曾与他深谈,指出“民心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前首要任务便是利用暂得的和平期,快速恢复生机,收拢民心,夯实根基。

然而,摆在他面前的情况依旧严峻。安阳虽经守城战,元气未失,但负责协防的林县、曲河两地,却是饱经蹂躏。黄巾过境,豪强趁乱兼并,流民失所,田地荒芜,盗匪滋生,一片凋敝景象。加之新附之地,人心惶惶,政令不通。

刘擎虽得兼督三县防务之名,但如何将这名号落到实处,却是一大难题。直接派兵接管?恐引发地方豪强抵触,适得其反。放任不管?则三县防务成空谈,溃兵匪患难以根除。

这一日,刘擎召集了县内仅有的几位文吏(包括新投的一位寒门士子孙默)以及安阳本地几位较为开明的乡老,商议对策。

堂内气氛沉闷。文吏们拿不出像样的章程,乡老们则一味哭穷诉苦,希望减免赋税。

刘擎眉头紧锁,不禁想起林凡若在,必有奇谋。他强打精神,道:“诸位,乱世求生,非一人一姓之事。如今三县疲敝,若不能尽快恢复生产,安抚流民,恐生内乱,届时外贼未至,我等已自溃矣。还望诸位畅所欲言,共谋良策。”

众人面面相觑,仍是沉默。

就在这时,堂外传来脚步声,一名亲兵送来一封书信:“报!司马大人,林校尉派人星夜送来的军报!”

刘擎精神一振,急忙接过打开。信中是林凡汇报军情进展,已咬住溃兵尾巴,不日将有决战。但在信末,林凡却附上了几条关于内政的建议,显然他在军旅之中,仍心系后方。

刘擎看完,眼中顿时爆发出欣喜的光芒,拍案道:“先生真乃吾之子房也!有此三策,何愁三县不宁!”

众人皆好奇望去。

刘擎根据林凡信中所提框架,结合自身思考,朗声道:“林校尉建言,当此非常之时,可行‘三策’以安民固本!”

“其一,招流亡!”刘擎声音清越,“即刻颁布告示,宣告三县:凡流落在外之民,无论原本籍贯何处,只要愿回原籍或至安阳、林县、曲河三地定居垦荒者,皆可登记造册,编入户籍!官府提供简易农具、种子,并借予口粮,助其渡过今春!”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收拢流民意味着要付出大量粮食,承担巨大压力!一位老吏忍不住道:“大人,流民甚众,城中存粮本就不足,如何能……”

刘擎抬手打断:“粮草之事,本官自有计较。流民并非负担,乃是劳力,是恢复生产的根本!此事不容置疑!”

他继续道:“其二,兴屯田!将三县境内无主荒地、以及查抄的部分劣绅豪强之田,收归官有!仿效武帝旧事,行屯田之制!招募流民及军中眷属,编为屯田客,官府组织,集体垦种!所产粮食,官民按比例分成(如官六民四,或对半)。既可快速恢复生产,充实军粮,亦可安置流民,使其安居乐业!”

屯田!这个在历史上由曹操发扬光大的政策,被林凡提前提出。虽然细节还需完善,但大方向极具可行性。堂内几位有见识的文吏和乡老已经开始暗自点头。

“其三,劝工商!”刘擎越说越流畅,“减免境内手工业者、行商坐贾之税赋,鼓励其恢复生产,流通货物。尤其要鼓励纺织、冶铁、制陶等关乎民生军需之业。官府可出面订购,或为其提供便利。唯有工商恢复,市面方能繁荣,物资方能流转,税收方能增加!”

三策环环相扣,既解决眼前流民安置问题,又着眼于长远的生产恢复和经济发展。

刘雷厉风行,即刻下令:“孙默,你即刻草拟安民告示,将‘招流亡’、‘兴屯田’、‘劝工商’三策明细列于其上,加盖本官印信,快马分发三县,广为张贴宣传!”

“王乡老,李乡老,安阳本地屯田之事,便拜托二位协助孙先生,负责勘察荒地,登记造册,组织人力!”

“县尉(已由刘擎兼任),即刻派兵,维持秩序,镇压可能出现的骚乱,保护屯田点安全!”

命令一道道下达,整个官僚机器开始围绕着“三策”运转起来。

政策一公布,果然引起了巨大反响。

底层百姓和流民欢欣鼓舞,仿佛在无尽的黑暗中看到了一线生机。告示贴出之处,围满了识字和不识字的人群,听着吏员宣读,眼中燃起希望。大量藏匿于山野之间的流民开始试探着走出,前往官府指定的地点登记。

安阳城外,大片荒地被开辟出来,孙默带着人手丈量土地,划分田块。简陋的窝棚搭建起来,领到种子和农具的流民们,怀着对未来的期盼,开始辛勤劳作。军中抽调部分辅兵协助组织,维持秩序。

城内,几家濒临倒闭的铁匠铺、织坊得到了官府的订单(打造农具、制作军服)和少量钱粮支持,重新升起了炉火,响起了织机声。一些胆大的行商也开始重新走动,虽然规模不大,却带来了盐巴、药材等紧缺物资。

整个三县之地,仿佛一潭死水被注入了活力,开始缓慢却坚定地复苏。

然而,改革绝非一帆风顺。

“招流亡”需要消耗大量粮食。刘擎顶住压力,开仓放粮,甚至拿出部分缴获和赏赐,又通过“劝工商”换来部分物资,才勉强支撑,但库存肉眼可见地飞速下降。

“兴屯田”触动了地方豪强的利益。虽然用的是无主之地和查抄之地,但仍让一些豪强感到不安和嫉妒,暗中散布流言,诋毁新政,甚至唆使家丁骚扰屯田点。

“劝工商”则受到旧有胥吏的暗中抵制,他们习惯了卡拿索要,如今减免税赋、规范流程,断了他们的财路。

这几日,刘擎忙得焦头烂额,一方面要应对郡府可能的质询(毕竟大规模动用官粮需要报备),一方面要平息豪强的怨气,还要处理屯田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纠纷。

但他展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和政治手腕,在林凡打下的基础上,软硬兼施。对豪强,既拉拢安抚,又严厉警告,抓住两个跳得最凶、确有劣迹的,当众惩处,以儆效尤。对胥吏,则严明法纪,同时提高其正当俸禄(从屯田和工商收入中支出),恩威并施。

虽然艰难,但三策还是在磕磕绊绊中推行了下去,并且初见成效。荒地被开垦,禾苗被种下,工坊冒出烟火,市集有了人气……一种名为“希望”的东西,开始在饱经创伤的土地上滋生。

一月之后,林凡、周卓率军凯旋。

他们成功击溃了那支三千人的溃兵,斩首数百,俘获千余,自身伤亡却控制得极低。徐凡在战斗中表现勇猛且机智,立下战功,初步证明了自身价值。

当大军返回安阳地界时,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道路虽依旧坎坷,但已被简单修整过。沿途可见新开垦的田地,绿油油的禾苗在风中摇曳。昔日面黄肌瘦、眼神麻木的流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在田地里辛勤劳作、虽然清瘦却神色平和的农人。甚至能看到一些小商贩在路边摆摊。

“这……这是安阳?”周卓挠着脑袋,一脸茫然。

徐凡等新投之人更是面露惊异,他们对刘擎、林凡的评价瞬间又高了几分。

林凡骑在马上,看着这一切,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刘擎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将他的构想变成了现实。

回到安阳城,迎接他们的是更加热烈的欢呼。刘擎亲自出城相迎,兄弟二人把臂言欢,皆是感慨万千。

听完刘擎讲述这一月来的艰辛与成效,林凡郑重道:“公子辛苦了。内政之事,繁琐艰难,尤胜战场搏杀。然此乃根基,根基牢固,方能枝繁叶茂。”

刘擎笑道:“若非先生留下三策,擎亦是无从下手。如今屯田初兴,流民渐附,工商复苏,库中虽空,然秋后便有收获,届时……”

他的话还未说完,又一匹快马疾驰而至,信使滚鞍下马,气喘吁吁地送来一封来自郡府的紧急公文。

刘擎接过一看,脸色微变。

“太守急令,”他沉声道,“言雒阳朝廷有使者将至本郡巡视黄巾平定后的情况,命各县长官及有功将士,即刻前往郡治宛城集结候见!特别点名……要我与你同去。”

朝廷使者?!

点名要见刘擎和林凡?

众人刚刚放松的神经瞬间又绷紧了。

这无疑是莫大的荣耀和机遇,但福兮祸所伏,谁也不知道这场“觐见”是福是祸。郡内那些眼红他们升迁的势力,会趁机发难吗?朝廷使者又会如何看待他们这支迅速崛起的“地方武装”?

刚刚稳定的根基,似乎又要面临新的、来自更高层面的风浪考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