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锚点内部,弥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混杂着紧迫、警惕与一丝荒诞的氛围。他们,旨在孕育生命与和谐的“星语者”,此刻正与他们视为终极威胁的“虚妄之潮”建立着极其脆弱的临时数据链路。范因斯坦博士的核心数据库仿佛变成了两个敌对文明刚刚设立的、充满猜疑的联合指挥部。
来自“虚妄之潮”共享的规则密钥被验证有效,但其结构充满了冰冷的限制和监视后门。那份“晶噬弱点预测模型”精妙得令人惊叹,它精准地标注了“晶噬”规则结构在吞噬和转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短暂的能量汇聚节点和逻辑递归瓶颈——这些是其最脆弱的时刻。但模型本身,也像是一个诱饵,引诱着他们深入接触“晶噬”那危险的规则本质。
“没有时间犹豫了,”林墨看着星图上那已扩散到令人心惊规模的“银斑”,它的边缘已经开始侵蚀一片拥有数颗年轻恒星的、规则活性很高的星云,“按照模型标注的第一个最佳打击坐标,准备进行联合净化测试。”
目标区域,是“银斑”边缘一个刚刚吞噬了一个小型“秩序堡垒”、正处于短暂“消化”和结构重组状态的“晶噬”前锋节点。
行动方案如下:由“虚妄之潮”调动周边尚存的三个“秩序堡垒”,向目标区域投射强大的秩序压制场,强行延缓其重组速度,并放大其内部因快速吞噬而产生的逻辑递归瓶颈。同时,林墨将操控“秩序方舟”,利用临时获得的网络权限,引导一股高度凝聚的、基于“秩序堡垒”能量的净化光束,轰击那个被模型标注出的、转瞬即逝的弱点节点。
而林墨和范因斯坦博士,则准备了一种临时的、极其危险的“消杀”工具——“凋零挽歌” (Dirge of Withering)。这并非“星语”,而是利用“蓝图”框架,将“秩序堡垒”那冰冷的秩序力量与一丝源自“共鸣体”痛苦本质的规则信息强行融合后,编译出的定向规则分解脉冲。它的作用是,在“晶噬”节点最脆弱时,注入一段能加速其内部逻辑崩溃、诱导其规则结构向无害背景辐射“凋零”的信息毒素。
“这像是在用剧毒治疗癌症,”凌霜担忧地看着那编译完成的、散发着不祥灰光的“凋零挽歌”代码,“一旦失控,或者‘虚妄之潮’提供的节点信息有误……”
“这是我们目前唯一可能起效的方法。”林墨的声音有些沙哑,他能感受到手中这缕“挽歌”所蕴含的、对生命规则的潜在排斥力,使用它,让他本能地感到不适,“准备好,行动开始!”
遥远的星空中,那三个被点亮的“秩序堡垒”同时震动,三道无形的、却足以扭曲星光的强大秩序场,如同枷锁般猛地套向那个蠕动的“晶噬”节点!正如模型预测,正处于“消化”状态的“晶噬”节点动作瞬间迟滞,其表面那不断变幻的几何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卡顿和内部能量涡流——弱点被放大!
“就是现在!”吴庸大吼,操控着“秩序方舟”,舰首那经过临时改装的、连接着“秩序堡垒”网络的投射器,射出一道凝练如实质的纯白光束,精准地轰入那个能量涡流的中心!
“晶噬”节点剧烈震颤,其结构在白光的冲击下开始变得不稳定。
“注入‘凋零挽歌’!”林墨下令。
他自己操控着规则编译单元,将那缕灰暗的、蕴含着分解意志的脉冲,沿着纯白光束开辟出的短暂通道,精准地射入了节点的核心!
刹那间——
没有爆炸,没有光芒。
那“晶噬”节点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其所有的蠕动、变幻戛然而止。紧接着,它那银色的、充满侵略性的光泽,以注入点为中心,迅速黯淡、消退,如同被抽干了所有色彩和活力。其规则结构不再向外扩张,反而开始向内坍缩,原本有序与混乱交织的诡异形态,分解成无数细微的、无意义的规则碎片,最终如同风中尘埃般,消散在宇宙背景辐射之中。
目标区域,恢复了“正常”。那片空间不再被“晶噬”占据,但也失去了之前被吞噬的“秩序堡垒”和部分背景规则,变得比周围更加“空无”,仿佛一块刚刚愈合、却无比脆弱的伤疤。
首次联合打击,成功!
逻辑锚点内,却没有欢呼。
所有人都紧盯着传感器传回的、关于那片“净化”区域的后续数据。
“目标节点确认湮灭。”范因斯坦博士报告,“‘凋零挽歌’起效模式符合预期,但其分解过程……释放出了少量高熵规则残渣,这些残渣正在污染周边规则背景,可能滋生新的、未知的小型异常。”
代价。使用这种力量,是有代价的。他们清除了一个肿瘤,却让周围的组织中了微量的毒。
更令人不安的是来自“虚妄之潮”的反馈。
【战术单元协同效率:87.3%。符合预期。】
【‘凋零挽歌’数据已记录。分析:对规则结构存在非特异性损伤风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