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避难所的隔离区,像一个巨大的、嘈杂的蜂巢。数百名劫后余生的幸存者挤在连片的帐篷下,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汗液和食物粥混杂的沉闷气味。人们低声交谈,分享着各自逃出生天的恐怖经历,或是茫然地望着帐篷顶,眼神空洞。孩童的哭闹声、伤者的呻吟声,与远处发电机持续不断的嗡鸣交织,构成了一曲末世背景下独特的生存交响。
林墨靠坐在分配给他们的角落,闭目养神,看似在休息,实则全部心神都沉浸在感知与恢复中。左手掌心紧贴着“现实稳定锚”碎片,那温润的触感和缓慢流淌而来的秩序能量,正一点点抚平他精神上的创伤与疲惫。编辑器界面悬浮在意识深处,能量储备缓慢而坚定地回升到了0.7单位,【能量结构模拟】模块处于待机状态,持续分析着从碎片反馈回来的、关于笼罩整个避难所的那个庞大能量场的信息。
这个能量场……很奇特。它确实提供了宝贵的秩序与稳定,隔绝了外界的混乱侵蚀,但其能量的“质感”却与林墨手中的碎片截然不同。碎片的能量是温润的、充满生机的,如同活水,能与他的意识共鸣,随心意而动。而避难所的能量场,则显得……僵硬、刻板,仿佛是按照固定程序运行的机器,缺乏灵动,更像是一种被“制造”出来的产物,而非自然衍生或像碎片这样拥有“核心”的器物。
编辑器正在尝试解析其能量结构,进度缓慢,但已初步反馈出一些信息:【检测到大型复合能量矩阵……能量源:多节点并联供能……结构稳定性:高(人工固化)……能量性质:秩序侧(偏向抑制与净化)……存在微弱精神引导效应……】
精神引导效应?林墨心中微凛。这意味着这个能量场不仅仅是提供物理上的稳定,还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范围内所有人的精神状态?是让人更平静,更服从,还是……其他?
他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周围的幸存者。大部分人的情绪确实相对稳定,没有出现外界常见的歇斯底里或极度狂躁,但眼神深处似乎都带着一种相似的、被规训后的麻木和顺从。就连之前颇有主见的王教授,在喝下那碗稀粥后,也显得沉默了许多,只是默默地照顾着身边受伤的人。
“感觉怎么样?”李锐的声音在一旁响起,他不知何时也坐了过来,手里拿着避难所分发的基本信息手册。
“好多了。”林墨睁开眼,看向李锐。这位前特战队长脸上虽然也带着疲惫,但眼神依旧锐利,似乎并未受到那“精神引导”的明显影响,或许是意志足够坚定,或许是……早有预料?
“这里比我想象的要……规范。”林墨斟酌着用词,目光扫过远处那些荷枪实弹、面无表情的灰色制服守卫。
李锐顺着他的目光看去,低声道:“复兴委员会掌握着灾难前最顶尖的一部分科技和资源,包括这种‘秩序场’生成技术。维持秩序需要铁腕,尤其是在这种时候。”他的语气平静,听不出是赞同还是仅仅在陈述事实。“我们之前上交的武器和物品,会被登记入库,理论上以后可以根据贡献点申请领用,或者兑换成其他物资。”
“贡献点?”
“嗯,这里的通用货币。工作、参与防卫、上交有价值物资或情报,都能获得贡献点。食物、药品、更好的住所,都需要贡献点兑换。”李锐晃了晃手中的手册,“我们刚进来,会有基础配给,但想活下去,活得好,就得尽快赚取贡献点。”
这时,一阵略显嘈杂的声音从隔离区入口传来。几名灰色制服守卫簇拥着一个穿着白色研究服、戴着金丝眼镜、气质斯文却眼神淡漠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研究人员手里拿着一个平板电脑,目光在幸存者中扫视,似乎在寻找什么。
很快,他的目光定格在了林墨和李锐这边,径直走了过来。
“李锐队长,还有这位……林墨先生,对吗?”研究人员推了推眼镜,声音平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我是第七避难所科技部的周维安研究员。根据登记信息,二位在入城时携带的能量反应特征,与我们正在进行的几个研究项目有较高关联度。委员会希望能与二位进行一次面谈,了解一些情况,或许能为避难所的防御和研究工作做出贡献。”
来了!林墨心中暗道。他就知道,自己和碎片的存在,不可能完全瞒过这个显然拥有检测技术的避难所。
李锐站起身,不卑不亢地回应:“配合委员会工作是我们的义务。不知具体需要了解什么?”
周研究员的目光落在林墨身上,尤其是在他看似空无一物的左手停留了一瞬,虽然林墨已经收敛了碎片的光芒,但那种独特的能量共鸣似乎仍被对方敏锐地捕捉到。
“主要是关于二位于外界活动的经历,尤其是与各种‘侵蚀体’交战的数据,以及……林先生身上那件能稳定环境的特殊物品。”周维安的语气依旧平静,但“特殊物品”几个字却咬得格外清晰,“委员会对一切能对抗‘大侵蚀’的力量都抱有极大的兴趣和开放态度。如果林先生的物品能够被深入研究,或许能帮助我们优化甚至复制这种‘秩序场’,拯救更多的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