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秋风起。
与去岁不同,这一次的风,不再是自北向南,带着萧瑟的凉意。
而是自西向东,裹挟着一股,足以燎原的,燥热。
陈仓。
这座曾经让诸葛亮都无功而返的坚城,再一次,横亘在了汉军北伐的道路之前。
高耸的城墙,如同一道灰黑色的悬崖,沉默地屹立在渭水之滨。
城头之上,曹魏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
与以往每一次的临阵对峙都不同,这一次,城下的汉军大营,显得格外安静。
没有连绵不绝的叫骂,没有日以继夜的骚扰。
有的,只是沉默。
一种,让守城的魏将,感到毛骨悚然的沉默。
姜维策马立于一处高岗之上,手中握着一具千里镜。
这是兴农司的最新出品,镜片由神匠蒲元,亲自打磨了三个月。
透过镜片,陈仓城头的每一处布防,每一队巡逻的士卒,都清晰可见。
他的身后,站着几名军中宿将。
所有人的脸上,都没有了往昔那种,面对坚城时的凝重与焦躁。
反而,是一种近乎于……悠闲的从容。
“大将军,斥候回报,城内的魏军,已经加派了三班人手,昼夜不休地盯着我们。”一名偏将低声禀报。
“由他们去。”姜维放下千里镜,话语平淡。
“这都围了十天了,咱们光打雷不下雨,城里的耗子,也该急了。”
另一名将领嘿嘿一笑。
想当初,哪一次北伐,不是恨不得一天之内就分出胜负。
像现在这样,把三万大军摆在城外,每日只是操演阵法,擦拭兵器,简直闻所未闻。
“鱼饵已经下了十天,水面也该起泡了。”
姜维的目光,越过陈仓,望向了更东方的,那片广袤的关中平原。
他,在等。
等一条,自己送上门来的,大鱼。
“传令下去。”姜维调转马头,“明日辰时,攻城。”
“喏!”
众将领命,眼中终于燃起了熟悉的,属于战场的火焰。
……
次日,天刚蒙蒙亮。
沉寂了十日的汉军大营,骤然爆发出震天的战鼓之声。
无数汉军士卒,如同黑色的潮水,从营寨中涌出。
但他们并没有直接冲向城墙。
在距离城墙八百步的距离,他们停了下来。
一架架造型奇特的,如同巨兽骨架般的器械,被缓缓推到了阵前。
那不是传统的投石车。
它们的体型更小,结构却更复杂,上面布满了精密的齿轮与绞盘。
“放!”
随着令旗挥下。
数十块磨盘大小的巨石,被这些新式投石机,以一种极为平稳的抛物线,呼啸着砸向陈仓的城墙。
轰!轰!轰!
巨石砸在城墙之上,迸溅起大片的碎石与烟尘。
虽然并未对城墙造成结构性的损伤,但那巨大的声势,和远超常规投石车的射程与精准度,还是让城头的魏军,一阵心惊肉跳。
“稳住!稳住!”守城主将高声呼喝,“是蜀人的新花样!不必惊慌!他们的步卒,上不来!”
然而,汉军的攻击,一波接着一波。
除了投石机,更有上百具改良过的八牛弩,被推至阵前。
它们发射的,不再是沉重的巨矛,而是一捆捆,被浸透了桐油的,火箭。
咻——
密集的火箭,拖着长长的尾焰,越过高墙,落入城内。
虽不足以引发大火,却足以制造持续的混乱与恐慌。
一时间,陈仓城外,鼓声震天,烟尘滚滚。
城内,鸡飞狗跳,人心惶惶。
这场攻城战,从一开始,就透着一股诡异。
汉军的攻击,看似猛烈,却始终保持着一个“安全”的距离。
只用远程器械,疯狂地倾泻着火力。
仿佛,不是为了攻城,而是为了……消耗。
守城主将,在城楼上奔走了半日,终于看出了不对劲。
“佯攻!”
他一拳砸在城垛上,“姜维这厮,根本不是想打陈仓!他是想把我们拖在这里,另有图谋!”
“将军英明!”一名副将附和道,“可……可我军兵力有限,若蜀军一直如此消耗,我等也……”
“求援!”主将咬牙切齿地吐出两个字,“立刻,向长安求援!就说蜀军倾国而出,携新式军械,猛攻陈仓,城池危在旦夕!”
“是!”
一骑快马,在夜色的掩护下,冲出陈仓的东门,向着长安的方向,绝尘而去。
它没有发现。
在它离去之后,城外那喧嚣了一整日的喊杀声与轰鸣声,悄然,停歇了。
仿佛,只是为了等待它的离开。
……
两日后。
关中,一条狭长的,名为“铁索峡”的谷道之内。
这里是通往陈仓的必经之路。
山道两侧,是陡峭的悬崖,林木茂密。
数千名身披玄甲的汉军将士,如同一尊尊沉默的雕塑,潜伏在密林之中。
他们的身上,都穿着一种,与以往截然不同的铠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