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八零飒爽女主持,开局惊艳全场 > 第90章 她给规则上了道锁

刹那间,全城上百块屏幕同步点亮!

光芒刺破黑暗,汇成一股奔腾的洪流,照亮了每一张或期待,或惊愕,或不屑的脸。

这里不是金碧辉煌的官方演播厅,而是一场名为“非正式传媒奖”的地下盛宴。

空气中没有香槟的甜腻,只有压抑已久的呐喊即将喷薄而出的滚烫。

苏霓站在简陋的舞台中央,聚光灯将她的身影勾勒得锐利如刀。

她手中没有华丽的获奖卡,只有一支造型古朴的镀金话筒。

“今晚,第一个奖,也是最重要的奖——‘终身静音突破奖’。”她的声音通过直播信号,清晰地传遍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关注着这场“叛逆”典礼的终端。

全场,死寂。

一个穿着朴素,头发花白的老妇人被搀扶着走上台,她的双手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正是那位在库房里守了三十年录像带,也守了苏霓一个秘密的陈莉萍。

苏霓亲手将那支镀金话筒交到她手中,动作郑重,如同交接一枚勋章。

话筒的黄铜底座上,一行隽秀的小字在灯光下闪烁——启用日期:1989年4月7日。

那个她原定首秀,却被一杯下了药的水无情替换的日子。

陈莉萍的嘴唇翕动着,浑浊的眼中瞬间涌出热泪。

三十多年的委屈、不甘与压抑,在握住这支迟到了三十多年的话筒时,尽数决堤。

她什么都没说,只是将话筒紧紧抱在怀里,无声的哭泣比任何控诉都更加震耳欲聋。

“啪。”

不知是谁第一个站了起来,掌声响起。

“啪啪啪!”

掌声如燎原之火,瞬间席卷全场。

所有人都自发起立,向这位无名英雄,向所有被时代洪流淹没的无声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这掌声,不仅是给陈莉萍的,也是给苏霓,更是给他们自己心中那个不曾熄灭的火种。

就在掌声达到顶峰之际,赵小芸快步冲到苏霓身边,在她耳边急促地低语,脸上是难以置信的狂喜:“霓姐!刚刚收到的消息,市台、经济频道、都市报业集团……三家主流媒体,主动发来申请,要求成为《破框》栏目的联播平台!”

话音未落,全场雷动的掌声仿佛被注入了新的燃料,轰然炸响!

这不再是一场地下集会,而是一次成功的“夺权”宣言!

典礼的狂欢还在继续,而另一场无声的战争已经打响。

陆承安,这位永远冷静的法律军师,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窗口期。

他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而是连夜推动了一项足以改变整个行业生态的制度——“媒体权力留痕制度”。

他以声浪传媒法律顾问的身份,协助司法局火速出台了一份《重大岗位变动备案指引》。

这份看似不起眼的文件,却是一把插入权力心脏的利刃。

它明确规定:任何媒体机构,凡涉及主持人更换、节目撤档、内容审查删减等关键操作,必须留存详尽的书面理由及完整的审批链条,并同步存入由司法部门监管的区块链存证平台。

“现在,他们依然有权力压制你,撤换你。”陆承安在办公室里,将最终盖章的文件递给苏霓,眼神锐利如鹰,“但他们再也擦不掉自己动手的痕迹了。每一次不公,都将成为刻在石头上的罪证,永不可篡改。”

苏霓看着文件上公布的首批接入单位名单,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

在名单的末尾,一个熟悉的名字赫然在列——省广播电视台。

那个当初以“形象不符”为由,将她拒之门外的权力巨兽,如今也被迫戴上了这副透明的镣铐。

与此同时,声浪传媒的档案库里,老张正佝偻着背,整理着那些被岁月侵蚀的录像带。

这是他的习惯,也是他的执念。

当他拂去一卷磁带上的灰尘时,指尖触及到一个陌生的标记——Yx001。

“Yx?”老张皱起眉头,这是内部从未用过的编号。

他心中一动,将这卷几乎被遗忘的磁带放入了老旧的播放机。

雪花闪过,画面跳出。

一瞬间,老张的呼吸凝固了。

屏幕上,是1989年那场直播的演播厅。

但与官方留存的、被剪辑过的版本不同,这是一个从未示人的技术备份视角。

当年,因为某个传输设备突发故障,这个备份信号未能上传至主系统,被他习惯性地私下保存,锁进了最底层的柜子,一锁就是三十多年。

画面中,年轻的苏霓在导播的意外指令下,临危受命,从容不迫地走向主播台。

她的眼神清澈而坚定,仿佛一道光,刺破了那个时代的沉闷。

而画面的角落,控制室的玻璃窗内,一个模糊的身影——当年的审片组长,正歇斯底里地将耳机狠狠摔在地上,无声地怒吼着,口型清晰可辨:“谁让她上的?!”

这一幕,是无可辩驳的铁证!

证明了当年的替换并非意外,而是一场早有预谋的权力扼杀。

老张颤抖着手,将磁带交给了苏霓。

苏霓凝视着屏幕里那个年轻的自己,良久,眼中没有复仇的火焰,只有冰川般的沉静。

她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字字千钧:“不公开,只公证。”

她要的不是一场泄愤式的狂欢,而是一次足以载入史册的审判。

磁带被郑重交由陆承安,以“重大历史证据”的名义办理了最严格的证据保全公证,并由苏霓亲自申请,将其纳入正在筹建的“媒体记忆遗产”保护名录。

这盘磁带,将作为第一号遗产,成为历史的基石。

风暴的中心,总有人在未雨绸缪。

许文澜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声浪防火墙”。

她们招募了上百名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退休媒体人,组成一个覆盖全国的“观察哨”网络。

一旦发现任何地方台出现异常换人、突袭审查、节目无故停播等行为,“观察哨”将立即触发预警机制。

每一位“观察哨”成员都配备了一支定制的录音笔,所有记录都将加密,实时上传至声浪传媒的云端服务器,形成一道无法被地方势力渗透的数据长城。

计划启动不到一周,第一份举报便来自邻市。

一名刚刚崭露头角的年轻主播,因深度采访了几个拆迁户的困境,在直播前五分钟被强行替换。

信息通过“防火墙”机制,在四小时内被精准曝光。

强大的舆论压力瞬间压垮了地方台的防线,他们被迫在当晚的重播时段,恢复了该主播的岗位,并公开致歉。

高层的态度,也出现了微妙的松动。

在一次仅限少数人参加的内部座谈会上,一直保持沉默的高书记罕见地表态了:“有些事情,堵是堵不住的。与其让声音在外面野蛮生长,不如把它放进一个笼子里。但这个笼子,必须是透明的。”

这番话,无异于为声浪传媒的“破框”行为定了性。

不久后,一个由声浪传媒牵头组建的“第三方节目评估委员会”正式成立。

委员会成员构成复杂,既有顶尖学府的传播学教授,也有知名的人权律师,更有从数万名志愿者中抽选出的普通观众代表。

委员会的第一次评估会,就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他们以压倒性票数,否决了一档由某官媒重点申报的“正能量模范家庭秀”节目。

给出的理由尖锐而直接:“叙事宏大,但刻意回避现实矛盾,营造虚假和谐,不符合新时代媒体的真实性原则。”

权力,第一次在阳光下被观众否决。

年终总结会上,赵小芸的报告意气风发:“今年,我们没有拿一分钱的财政拨款,却主导或孵化了十七个爆款项目,‘声浪’的品牌价值,估值翻了二十倍!”

苏霓没有回头,她只是静静地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望着对面那座曾经是她梦想也是她噩梦的广电大楼。

那里的灯光依旧璀璨

“以后,”她轻声说,像是在对自己,也像是在对整个时代宣告,“不会再有人,能靠一杯药水,就轻易地赶走另一个人的梦想了。”

她转过身,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而充满锐气的脸,宣布了公司的新规定:“从明年起,所有新员工入职的第一课,不是学怎么主持,也不是学怎么写稿,而是学怎么为自己写一份‘防静音协议’。”

当晚,老张最后一次坐在剪辑台前,按下了录制键。

屏幕上,浮现出节目的最终字幕:“本节目由无声处响起,永不停更。”

而在城市的另一端,陆承安的私人律师事务所里,一个恒温恒湿的顶级保险柜被缓缓打开。

那盘标记着“Yx001”的公证磁带被妥善放入。

在它的旁边,还静静地躺着另一盘更为古老的磁带,标签已经泛黄,上面只有三个字母:Yx000。

与“Yx001”不同的是,这盘磁带的标签背面,多了一枚刚刚用钢印打上去的鲜红印记,只有两个字:已激活。

那枚冰冷的钢印,像一只在黑暗中悄然睁开的眼睛,冷冷注视着这座城市,以及即将被彻底点燃的、无法逆转的舆论狂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