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八零飒爽女主持,开局惊艳全场 > 第327章 话筒掉地才响得最远

这场名为“她说过”的运动,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季风,席卷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将无数深藏于家庭与人心之中的低语,吹拂到了舆论的广场之上。

很快,某地妇联率先行动,组织了一场小型座谈会,邀请了数位曾上传过音频的女性,分享她们按下录音键那一刻的心路历程。

林晚作为特邀观察员,安静地坐在会场后排。

会议尚未开始,她注意到门外一个身影反复徘徊,那是一位面容憔悴的中年妇女,手指紧张地抠着手机壳边缘,眼神里满是拉扯与煎熬。

林晚起身,缓步走了过去,声音放得很轻:“您好,需要帮忙吗?”

那女人的防线瞬间崩溃,泪水涌了上来,声音哽咽又压抑:“我……我录了‘我不想离婚’。视频发出后,我儿子给我打电话,他今年上大学,他说同学都看到了,问我是不是疯了,说我让他觉得……不体面。”她死死攥着手机,屏幕上正是删除确认的对话框,“我现在想删掉,可我又怕,怕以后连这点后悔的证据都没有了。”

林晚没有说“删”或“不删”。

她只是静静地看着对方,然后解锁了自己的手机,点开脉搏协议的公共频道。

系统算法捕捉到她此刻的情绪和关键词,精准推送了一段音频。

一个苍老却无比清晰的女声从听筒里传来,带着岁月磨砺过的沙哑:“那年我跟俺爹说,‘我要读书’。俺爹把烟袋锅子在鞋底上磕了磕,说女娃子读什么书。全村人都笑我,说我疯了,说我不守本分。”

录音不长,只有短短二十几秒。

林晚关掉屏幕,目光温和地注视着眼前的妇女,轻声说:“您看,不是每一句话,都非要在此刻被人理解。但您说了出来,就有人因此……敢说出下一句。”

中年妇女怔住了,她呆呆地看着林晚的手机,又看看自己屏幕上那个刺眼的“删除”按钮。

良久,她默默地吸了吸鼻子,对林晚深深鞠了一躬,然后毅然转身离去。

林晚没有看她最终是否按下了删除,只是在她与自己擦肩而过时,不动声色地将一支小巧的便携录音笔,悄悄滑入了她敞开的手提包侧袋。

与此同时,一封来自市教育局的函件,正静静躺在苏霓的办公桌上。

函件措辞恳切,提议将她的《静默宣言》作为范本,纳入新版中学语文的拓展阅读教材,以引导青少年更深刻地理解“表达的权利与边界”。

这是一个巨大的荣誉,足以让任何媒体人声名鹊起。

但苏霓没有立刻回复“同意”或“拒绝”。

她拨通了许文澜的内线电话,语气冷静:“文澜,我需要‘脉搏协议’里,所有十五至十七岁青少年用户,近三个月的首次录音行为数据。”

半小时后,一份加密数据图表发送至她的邮箱。

图表揭示了一个惊人的趋势:在这个最渴望表达也最害怕出错的年纪里,超过百分之六十的用户,第一次上传的录音内容,竟然是长短不一的沉默,或是小心翼翼的一句——“我不知道该说什么。”

然而,数据的后半部分更有趣。

系统日志显示,这些沉默的用户中,有近半数在七天之后,会选择重新录制并覆盖原音频。

而新版本的内容,无一例外,都变成了具体的、真实的烦恼与倾诉,从“我讨厌物理”到“我好像喜欢上了一个不可能的人”。

苏霓看着那条陡峭的转变曲线,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

她提笔,给教育局写下了回函。

信中只有一句话,却重逾千钧:“我们不必急于教他们如何说话,我们只需用行动让他们确信——沉默,不会遭到惩罚。”

信的附件,是那份隐去了所有个人信息的数据图表,以及一份由系统AI整理的、从“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到具体倾诉的匿名案例汇编。

三周后,教材编写组发来最终修订方案,他们采纳了苏霓的建议,在拓展教材的开篇,新增了一个名为《开口之前》的引导栏目。

另一边,许文澜的团队也发现了后台的异动。

“守约者”服务的使用频率,在没有任何推广的情况下陡然激增,尤其在清明、中秋这类主打亲情的传统节日,服务器甚至出现了瞬时拥堵。

她没有急于扩容,而是带领技术骨干,对后台日志进行了长达一周的深度分析。

结果让她心头一沉。

大量用户设定的预约等待期限,是“十年”、“二十年”,甚至“直到我生命终结”。

而预约的倾听对象,竟大多是他们尚在人世的父母、子女或伴侣。

他们在用一种近乎悲壮的方式,对最亲近的人说着那些当面永远无法启齿的爱、歉意与和解。

他们宁愿将心意封存于冰冷的数据流中,等待一个或许永远不会到来的“开启之日”,也不敢冒险敲开对方的房门。

许文澜没有选择将这个功能点作为噱头进行宣传,更没有愚蠢地去升级什么“亲人一键提醒”功能。

她反其道而行之,让工程师设计了一项极度克制的隐藏机制。

当系统检测到同一用户,连续三年在相近的时间点,对同一位亲人设置了内容相似的“守约者”预约时,会在第四年的同一天,自动向该用户发送一封系统内部信。

信里没有催促,没有评判,只有一行温柔的文字:“你已经坚持记录这份心意四年了。请问,今年你仍要选择沉默吗?”

机制上线后的第一个月,悄无声息地触发了三百一十二次。

其中,有八十九位用户,在收到信后,取消了冰冷的文字预约,第一次上传了带着呼吸与哽咽的真实语音。

法学院的模拟法庭内,空气凝重。

陆承安作为特邀指导,正旁听一场关于“子女是否有权强制父母接受心理干预”的辩论。

代表子女的原告方,慷慨陈词,主张这是一种“深度亲情责任”的体现,是为了避免更大的悲剧。

陆承安全程未发一言,直到辩论结束,他才叫住了那位情绪激动的原告学生。

他没有谈论法条,也没有剖析逻辑,只是平静地问了一个问题:“你还记得吗?在之前的卷宗分享会上,小满的母亲,她留下的最后那段音频,那句‘我没事’,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学生瞬间怔住,脸上的激动褪去,眼神中流露出迷茫与深思。

庭后,陆承an在自己的办公室单独约谈了这位学生。

他第一次完整地讲述了小满母亲遗音事件的始末,以及那句“我没事”背后,一个普通女性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想要维护的、不被打扰的尊严。

“我们总以为自己在拯救,总想替别人发声,甚至想撬开他们的嘴,让他们说出我们想听到的‘真相’。”陆承安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但我们常常忘了,真正的尊重,是允许她说‘不’,也允许她,什么都不说。”

第二天,那位学生提交了全新的答辩陈词。

其核心观点,从“拯救的责任”一百八十度转弯,变成了“倾听,比拯救更重要”。

陆承安在那份陈词的末尾,用红笔写下了一行批注:“这句话,值得被印在未来的判决书上。”

深秋,林晚带着团队赶赴西南山区,验收“夜读声库”方言接力项目的初期成果。

然而,她等来的却是一个坏消息:原定接棒录制普通话版本的城市志愿者团队,在听了几段当地老人念诵的方言课文后,集体退出了。

理由简单又现实:“完全听不懂,怕念错丢脸,影响项目质量。”

团队成员义愤填膺,提议紧急招募更专业的配音演员。

林晚却摇了摇头。

她没有责备那些临阵退缩的志愿者,也没有另寻“高人”。

她召集了村里十几位留守老人和他们带的孙辈,在村口的黄桷树下,架起了录音设备。

她让老人们用最熟悉、最慢的语速,逐字逐句地用方言念诵一篇课文;然后,让孩子们站在爷爷奶奶身边,用他们刚刚在学校学会的、带着浓重口音的普通话,一句一句地复述。

这段粗糙、不标准、甚至有些滑稽的“教学音频”,被林晚亲自上传到了系统后台,并破例添加了一个官方推荐标签,标签内容是她写下的一句话:“不是谁都能完美地接续火炬,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点亮第一根火柴的人。”

奇迹发生了。

三天之内,超过两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普通听众,在听完这段“教学音频”后,报名成为了项目的非专业朗读者。

系统后台根据他们上传的试音,自动生成了一个全新的认证标签,那标签骄傲地宣告着:

“你说的,就是标准。”

冬至夜,窗外飘着细雪。

苏霓在整理旧物时,翻出了那支早已被她遗忘在抽屉角落的、小满留下的空壳录音笔。

她习惯性地拿在手中摩挲,冰冷的金属外壳仿佛还带着女孩的体温。

忽然,她感觉笔身内部传来一丝极轻微的、不正常的异响。

她心中一动,找来工具,小心翼翼地拆开了外壳。

眼前的一幕让她呼吸一滞——原本空空如也的内部,竟被不知何时悄悄换上了一个指甲盖大小的微型存储模块。

她将模块接入电脑。里面只有一个音频文件。

点开播放,一个熟悉又略带羞涩的声音响起,是小满在模仿她的语气,主持着一档想象中的节目:“大家好,这里是‘我想被听见’特别频道,今天,我的同学们也有话想说……”

紧接着,一个又一个稚嫩的声音响起,争先恐后,却又无比认真:

“我想被听见,我想告诉妈妈,我讨厌弹钢琴。”

“我想被听见,我喜欢那个男生,这不丢人!”

录音的最后,背景音渐渐安静,只剩下小满一个人带着笑意的、低低的耳语:“苏霓阿姨,你看,我现在不怕冷场了。”

苏霓静静地听完了整段录音,窗外的雪光映在她微微湿润的眼眶里。

她关掉电脑,从书架上取下一本全新的笔记本,在扉页上,一笔一划地写道:

“传奇,不在灯光聚焦的舞台中央,而在话筒悄然掉落的地方。”

几乎就在她写下这句话的同一瞬间,远在城市另一端的数据中心,“脉搏协议”的主服务器内,一行全新的日志被点亮。

【警告:E00119号未知信号状态更新。

首次捕获到双频共振信号。

特征分析:匹配两代不同年龄段的声音波形叠加效应。

共振源确认……命名权限再次开放。】

这场由无数声音汇成的风暴,终于引起了更高层维度的注意。

一道来自学术界最高殿堂的目光,正悄然投向这位从未踏上过讲台,却用行动为整个时代上了最重要一课的“老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