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八零飒爽女主持,开局惊艳全场 > 第280章 谁把榆钱树种进了数据流

苏霓的指尖在键盘上敲下最后一个指令,显示器上,两道声纹图谱如蜿蜒的山脉,并列呈现。

左边是m00019号录音,那段破碎而模糊的临终低语;右边,是她从“第一声”母带中截取出的,那位清洁阿姨讲述知青点往事的片段。

下一秒,她的呼吸骤然停滞。

不一样,又一样。

语速、音高、吐字的力度,截然不同。

但那些话语与话语之间的停顿,那些在正常人耳中毫无意义的静默,其时长与出现的节奏,竟诡异地重合了!

就像两首旋律完全不同的乐曲,却共享着同一套节拍器打出的鼓点。

她猛地抓起内线电话,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文澜,立刻到我办公室!最高优先级!”

许文澜几乎是冲进来的,看到屏幕上的图谱时,技术人员的本能让她瞬间冷静:“这是……交叉比对?你想验证什么?”

“讲述者身份。”苏霓的目光死死钉在屏幕上,“用你的算法,忽略语音内容,只比对两段音频的‘静默节律’。我要知道,它们出自同一个人的概率有多大。”

许文澜没有多问,立刻坐下,手指翻飞。

数据洪流在屏幕上滚过,复杂的算法模型开始运转。

苏霓的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腔,她盯着进度条,每一秒都像一个世纪般漫长。

终于,屏幕中央弹出一个鲜红的对话框:【节律相似度97.8%,声纹底层特征吻合,判定为同一讲述者。】

许文澜倒吸一口凉气,她迅速调出两份档案的关联信息:“m00019的临终者,身份不明,失智老人。‘第一声’母带的讲述者,根据资料,也是当年那个知青点的成员……他们都提到了‘榆钱树’,就在集体户的后院!”

轰!

苏霓的脑海里仿佛有惊雷炸响。

她颤抖着手,点开了那位失智老人的详细资料。

姓名:周信国。

曾任职业:市广播站退休技工。

周伯!

那个在少年宫里,偷偷把一台笨重的苏制录音机塞到她手里,教她如何分辨磁头、如何焊接线路的周伯!

那个在她第一次因为录到一段风声而兴奋不已时,笑着摸她头的周伯!

苏霓握着那份冰冷的电子报告,缓缓瘫坐在黑暗的办公椅里。

直到此刻,她才终于明白,为什么那支早已报废的m00014RE录音笔,她始终舍不得扔掉。

它曾经属于他。那个教会她“聆听”世界的第一位师傅。

东北,边境小城,阳光惨白。

林晚裹紧大衣,走进这家散发着消毒水和暮气的养老院。

她奉苏霓的紧急命令而来,心中带着一丝沉重的困惑。

当她见到周伯的妻子李素芬时,那困惑变成了酸楚。

“他谁也不认得了,”李素芬的眼睛红肿,声音沙哑,“五年前,他还记得我们每个孩子的生日,记得我爱吃哪家店的包子。现在……现在我站他跟前,他连我的名字都叫不出来。”

病床上,周伯枯瘦如柴,眼神空洞地望着天花板,仿佛一个被抽走了灵魂的躯壳。

林晚深吸一口气,拿出手机,按下了播放键。

那段经过降噪处理的“校门口榆钱树”的录音,清晰地流淌出来。

起初,周伯毫无反应。

但就在那独特的“静默节律”出现的瞬间,他空洞的眼神里忽然闪过一丝微光!

他那只枯槁的手臂猛然抬起,在空中笨拙地做出了一个拧动老式收音机旋钮的动作。

紧接着,他干裂的嘴唇翕动着,喉咙里发出一串模糊不清的音节,那不成调的哼鸣,却让林晚和李素芬同时僵住——那是《东方红》的前奏,只有半句,却石破天惊。

那是老式广播每日清晨开播前的固定铃声!

“老周!”李素芬再也忍不住,扑到床边,泪如雨下,“他还记得……他还记得这个声音……可他就是想不起来我了啊……”

她泣不成声:“只要听到广播声,不管是什么,他就像是……就像是活过来一瞬。”

那一瞬,林晚感觉心脏被狠狠攥住。

她当机立断,拨通了苏霓的电话,语气斩钉截铁:“霓姐,我申请增设一个特殊档案库,就叫‘声音唤醒档案’!专门收录那些带有特定时代印记、能够触发特殊记忆的临终语段。这不是遗言,这是钥匙!”

与此同时,许文澜却在总部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

某大型精神病院的负责人措辞严厉地拒绝了“终言计划”的接入请求:“我们不能同意!精神障碍患者的言语,有多少是幻觉,有多少是臆想?将这些内容录入系统,不仅可能泄露患者**,更可能对家属造成二次伤害!我们绝不拿患者的尊严冒险。”

电话这头,许文澜没有争辩,只说了一句:“我明白了。”

挂断电话,她立刻召集团队,下达了一个看似毫不相关的指令:“我们来开发一个新算法,叫‘情绪锚点识别算法’。”

团队成员面面相觑。

许文澜在白板上画出一条剧烈波动的曲线:“我们不判断真假,只识别情绪。通过分析语音中的能量、基频和共振峰变化,系统可以自动标记出那些情感浓度最高的片段——那是讲述者潜意识里最想表达、最确信无疑的东西。同时,算法会屏蔽那些语调平直、逻辑混乱、可能受幻觉影响的内容。”

一周后,算法测试版上线。

一段来自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c)患者的样本录音被输入系统。

他生前大部分时间都在混乱地呓语,但算法成功从长达数小时的录音中,提取出了一句微弱的、带着哭腔的低语:“妈妈……窗台上的花……我没打翻……”

当这段录音播放给患者家属时,他年迈的母亲当场泪崩。

那是十年前的一件小事,她错怪了当时只有十二岁的儿子,而他因为发病,从此再也没能为自己澄清。

这个迟到了十年的道歉,解开了一个母亲心中郁结多年的死结。

案例一经公布,立刻在心理医学界引起巨大震动。

第二天,那家曾严词拒绝合作的精神病院院长,亲自打来了电话,语气谦卑而急切:“许总工,我们……我们想申请成为‘情绪锚点识别算法’的首批合作机构。”

风波并未就此平息。

项目组的代表陆承安,正站在伦理委员会的听证会上,接受着最尖锐的质询。

一位白发苍苍的委员语气严肃:“陆先生,你们收集临终遗言,我们理解其人文关怀。但现在,你们开始‘唤醒’记忆,‘识别’情绪,这是否已经构成了对自然死亡过程的过度干预?你们是在扮演上帝吗?”

全场寂静,所有目光都聚焦在陆承安身上。

他没有丝毫慌乱,只是平静地点开投影,屏幕上出现一组冰冷而有力的数据对比图。

“各位委员,这是我们对首批一千个案例家庭的追踪回访数据。其中,参与‘终言计划’的患者家属,在亲人离世后三个月内,重度抑郁症的发生率,比未参与的对照组下降了41%。因遗产、照护问题引发的家庭冲突减少了52%,医患纠纷则减少了63%。”

他关掉投影,目光扫过全场,声音清晰而坚定:“我们从未试图延长任何人的生命,也无意扮演上帝。我们只是在他们生命的最后一刻,归还他们本该拥有的权利——表达权。”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地说道:“尊重表达权,不是延长痛苦,而是缩短遗憾。”

满场沉默,再无一人反驳。

听证会后,一位卫健委的官员在走廊上叫住了陆承安,低声而郑重地询问:“陆组长,我们正在制定‘安宁疗护国家标准’,有没有可能……将‘终言计划’作为试点内容,纳入其中?”

秋日的阳光穿过百年银杏的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

苏霓重返母校,主持一场校友座谈会。

在邀请名单的末尾,她特意加上了一个名字——陈晓芸。

那个当年在师范附小门口,把崭新的录音笔塞进她手里,给了她追逐梦想最初勇气的小女孩。

两人在老银杏树下重逢。

陈晓芸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怯生生的小姑娘,她如今是一家特教学校的音乐教师,笑容温暖而自信。

“苏霓学姐,谢谢你当年的鼓励。”陈晓芸从包里拿出的,不是当年的那支m00014RE,而是一支外观几乎一模一样的仿制版。

“我一直留着你送给我的那份勇气。”

她告诉苏霓,她用录音的方式,帮助那些不善言辞的自闭症儿童,记录下他们即兴哼唱的旋律碎片。

“他们说不出完整的话,但他们的音乐里有整个世界。”其中一首由无数碎片拼接而成的旋律,被谱成了她们学校的校歌,在每个清晨回响。

听着远方传来的隐约歌声,苏霓的眼眶瞬间湿润。

一个念头在她心中油然而生:“晓芸,我们能不能合作,把‘终言计划’的技术延伸到特殊教育领域,就叫……‘回声教室’?”

当晚,苏霓回到酒店,在日记本上写下一行字:“我曾以为我在建一座记忆馆,其实我在修一条回家的路。”

写完,她拨通了林晚的电话,交代了一项全新的任务:“立刻启动‘寻根归档行动’,以m00019号录音为起点,动用一切资源,追踪所有能与‘第一声’母带产生关联的录音和知情者。我要挖出那个时代,那个知青点,埋藏的所有秘密。”

挂断电话前,她忽然顿了顿,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又补了一句:“还有,林晚……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这些声音,要比我活得久。”

窗外,清冷的月光洒落进来,照亮了她桌边的服务器微型机箱。

机箱的标签上,m00019的字样在幽光中微微反光,旁边的状态栏,依然显示着那一行冰冷的文字——

等待唤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