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八零飒爽女主持,开局惊艳全场 > 第248章 风吹叶子响,根在土里藏

春雨如丝,悄无声息地织进这座南方沿海城市的夜幕,将空气浸润得微凉而沉重。

林晚的指尖悬停在巨大的全息光幕前,瞳孔中倒映着一片灼热的猩红。

这片红色并非战火,却比战火更令人心惊。

它在全国热度图谱上突兀地亮起,像一片片滚烫的烙铁,精准地覆盖了这座城市的多所重点中学。

“高频、集体、同步录入。”林晚轻声念出系统自动生成的标签,眉头紧锁。

作为记忆基金会的首席数据分析师,她习惯了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寻找秩序,但眼前的景象却是一种前所未见的“失序”。

她迅速调取了几个数据样本,播放键按下的瞬间,略显稚嫩却无比坚定的声音充满了整个监控室。

“我替我爷爷说。他说,那年从老家逃难出来,一路扒火车,藏在运煤的车厢里,下来的时候,除了眼睛是白的,全身都是黑的。他这辈子最讨厌浪费粮食,因为他亲眼见过弟弟饿死在自己怀里。他不说,是怕我们觉得苦”

“我替我妈妈说。厂子倒闭那天,她在车间坐了一整夜。第二天回家,眼睛肿得像核桃,却笑着跟我们说,太好了,以后有时间给你们做饭了。那本记录着她所有技术革新成果的笔记本,被她当废品卖了三块五。她不说,是怕我们觉得她没用”

一个个“代偿性叙述”的样本播放出来,像一颗颗投入静水深潭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远比想象中要大。

系统冰冷的判定——“高风险集体创作,情感真实度97%,无虚构恶意”——与那些哽咽、颤抖的声音形成了剧烈反差。

这些孩子,正试图用自己的语言,去拼凑父辈、祖辈们被生活磨平棱角的另一面,那些被沉默封印的伤痕与荣光。

“疯了,这群孩子简直是疯了!”陆承安的声音在苏霓办公室里响起,他将一份紧急报告拍在桌上,神情是前所未有的凝重,“苏霓,你看看!这种‘代偿性叙述’的风险有多大?他们以为这是在释放善意,但实际上是在撕开家庭内部早已愈合的伤口!父母不愿提及的下岗经历,祖辈避而不谈的迁徙往事,这些都是家庭内部心照不宣的‘和平协议’。现在被孩子们用这种半公开的方式捅出来,你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是父子反目,还是夫妻争吵?我建议基金会立刻发布指引,紧急规范边界,叫停这个所谓的‘替长辈说话’活动!”

苏霓静静听着,她没有看那份报告,目光反而投向窗外被雨水冲刷得格外干净的城市夜景。

她摇了摇头,声音平静却不容置疑:“承安,你看到的只是风险,我看到的却是‘勇气’。一代人选择沉默,是为了保护下一代。而下一代选择发声,是为了拥抱上一代。我们不能因为害怕争吵,就永远选择遗忘。”

“那也不能放任自流!”陆承安提高了音量。

“当然不。”苏霓转过身,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冒险的光芒,“通知许文澜,开放‘梦境现实交叉验证’功能的试点权限,范围就限定在这座城市,这几所中学。”

陆承安愣住了:“什么?那个功能还在Alpha测试阶段,数据模型根本不稳定!而且,用学生的口述内容去和他们长辈的匿名梦境数据做比对?这……这在伦理上……”

“匿名比对,单向可见。只让孩子们看到匹配度的结果,看不到梦境的具体内容。”苏霓打断了他,“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那些他们以为被遗忘的记忆,其实早就以另一种方式,藏在了亲人每晚的梦里。与其我们去划定边界,不如让潜意识的共鸣,来告诉他们边界在哪里。”

深夜的技术部灯火通明。

许文澜的十指在键盘上翻飞,如弹奏一曲激昂的交响乐。

庞大的数据流在她眼前汇聚、拆分、重组。

当苏霓的指令下达时,她这个被她戏称为“灵魂解码器”的功能,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交叉验证权限已开放,开始捕捉试点区域内的数据流……”她喃喃自语,目光紧盯着屏幕上不断滚动的代码。

突然,一声尖锐的系统警报响起,一道红色的高亮匹配框瞬间锁定了屏幕中央。

“警告:匹配度99.8%!发现超高置信度关联!”

许文澜的心脏漏跳了一拍。

她迅速点开详情,屏幕上呈现出两段被剥离了所有身份信息的数据。

左边,是一个男孩的声音,带着少年特有的清朗,却压抑着恐惧:“我根据家里老照片和爸爸酒后的只言片语,拼凑出了一个画面……我爸总梦见一座工厂,一声巨响,锅炉房那里有冲天的火光,所有人都在跑,他却逆着人流往里冲……”

右边,是一段来自m00006号档案库的文本,那是多年前一位中年男人的口述记录,被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那天我本来轮休,听到消息就疯了。什么都顾不上,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我师父还在锅炉房里。等我冲进去的时候,到处都是冲天的火光和蒸汽……”

两段时隔多年、来自于父子两代人的叙述,在冰冷的数据世界里,实现了惊心动魄的重逢。

许文澜感到一阵头皮发麻。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记忆重构,而是两代人潜意识深处的隔空回响。

她深吸一口气,迅速将这个案例的所有敏感信息进行脱敏处理,生成了一份精美的可视化报告,文件被她命名为——《潜意识回声》。

在权限设置上,她犹豫再三,最终只勾选了“内部研究用途,限制访问”,备注里加了一句:“严禁任何形式的神化解读或公开宣传。”

几乎在同一时间,基金会培训部的负责人赵小芸,也收到了一封匿名邮件。

没有标题,没有正文,只有一个音频附件。

她犹豫了片刻,戴上耳机按下了播放。

喧闹的操场背景音中,一群高中生围坐在一起,声音此起彼伏。

一个女孩泣不成声:“我妈这辈子没跟任何人红过脸,评职称、分房子,她都让。但我今天要替她说——她当年被新来的车间主任当众批评‘作风有问题’,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就是因为主任想安排自己的亲戚顶替她的岗位,嫉妒她技术比所有人都好!我妈不说,是觉得都过去了,可我知道,这根刺在她心里扎了二十年!”

声音戛然而止。

赵小芸沉默地坐在黑暗中,耳机里只剩下微弱的电流声。

她没有将这封邮件转发给任何人,也没有向上级汇报。

她只是默默地将这段音频导入到自己的私人培训库,为它打上了一个特殊的标签,然后将其设置为“高级倾听课”的压轴案例。

她知道,教会倾听者们如何面对这种混杂着痛苦、愤怒与爱意的声音,远比单纯地禁止它们更为重要。

而林晚,则沿着数据的藤蔓,一路追查到了这次活动最初的发起者。

结果让她大吃一惊。

那个女孩,竟然是m00006号种子库中的一员——那是基金会早期筛选出的,具有极高共情能力,但也因此被评估为“共情过载风险”的重点观察对象。

档案记录显示,她曾因过度介入同学的家庭矛盾,试图扮演“拯救者”而引发混乱,一度被暂停了种子资格。

然而,在最新的活动记录中,林晚却看到了另一面。

女孩带领着她的团队,制定了一份详尽的《青少年代述伦理守则》,其中最核心的,是她们自己提出的“三不原则”:不代言痛苦,只陈述事实;不替代选择,只提供视角;不公开指认,只在家庭内部沟通。

林晚看着屏幕上女孩清秀的侧脸,和那份条理清晰的守则,久久无言。

她调出女孩的档案,删除了“共情过载风险”的标签,在那个空白的位置上,她停顿了许久,最终敲下了五个字:“新的守门人”。

随后,她将档案编号,从代表“观察”的m00006,升级为了代表“核心”的m00011。

这个春雨淅沥的夜晚,苏霓独自一人来到了基金会的记忆展览馆。

她站在那棵巨大的银杏树全息投影前,无数金色的叶片缓缓飘落,每一片叶子上都承载着一条被收录的声音波纹。

她伸出手,指尖轻触那些在空中浮动的虚幻波纹,仿佛能感受到那些声音里蕴含的温度。

她忽然笑了,那笑容里有欣慰,也有一丝如释重负。

转身准备离开时,门外传来一阵极轻的脚步声和压低了的交谈声。

苏霓下意识地退回展厅深处的阴影里。

只见门缝下,几个穿着校服的身影正踮着脚,小心翼翼地塞进来一封信。

借着走廊的微光,苏霓看清了信封上用蓝色水笔写下的一行字:“我们想在这里建一个‘未来信箱’,用来收集那些……还没准备好被说出口的话。”

孩子们的身影很快消失在雨夜里,轻快的脚步声渐渐远去。

苏霓走到门边,没有立刻拾起那封信。

她静静地看着门外,雨还在下,庭院里的树影在风中摇曳,仿佛无数细小的声音,正在湿润的泥土深处,彼此轻轻应和。

夜雨终歇。

当次日清晨的第一缕曦光刺破云层,照亮这座刚刚被洗礼过的城市时,基金会数据中心,那台负责监控所有底层逻辑和异常触发的、常年沉寂的“守望者”服务器,毫无征兆地,亮起了一盏淡蓝色的指示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