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八零飒爽女主持,开局惊艳全场 > 第210章 裂开的柜子会走路

那片凭空出现的丝带,质地细腻,仿佛是夜色本身纺出的哀悼。

它在门缝的微风中轻颤,像一个无声的叹息。

下一秒,监控室内的所有电子屏同时闪烁,瞬间归于黑暗。

嗡的一声轻响,那扇始终无法闭合的展柜竟自动恢复了原状,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一场幻觉。

但许文澜的瞳孔却骤然收缩,她死死盯着展柜玻璃接合处——那道肉眼几乎无法察觉的细缝,像一道永不愈合的伤疤,顽固地留存在那里。

“重启失败,外部信号源切断了我们的系统。”许文澜的声音冷静得像手术刀,她十指如飞,在备用终端上敲下一行行代码,“他们激活了b计划。”

深夜的基金会总部灯火通明,空气中弥漫着咖啡因和紧张的气息。

许文澜不眠不休,将展柜的玻璃结构放大到微米级别进行扫描。

很快,她有了惊人的发现。

在双层防爆玻璃的夹层中,一层比蝉翼更薄的导电薄膜正发出微弱的衰变反应。

这层薄膜并非来自馆方的安保系统,它被人为激活了,响应的是一种极其诡异的外部脉冲信号。

“他们在用玻璃本身做信号接收器!”许文澜的她立刻启动逆向追踪协议,庞大的数据流如瀑布般在屏幕上刷新。

信号源被层层剥开,最终指向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坐标——临江县,殡仪馆旧址,地下配电井。

更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当她将这个坐标输入卫星地图时,系统反馈回来的却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绿地公园。

档案备注显示,该区域已于十年前整体拆迁,夷为平地。

一个不存在的地方,却在持续不断地发射着足以干扰国家级纪念馆安防系统的信号。

“**封印。”苏霓听完汇报,吐出了这四个字,每个字都带着彻骨的寒意。

她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他们不止要销毁物证,还要彻底抹除记忆。那些曾参与注销流程的老职工,就是他们最后的、也是最可靠的防火墙。现在,这堵墙被重新激活了。”

苏霓的指令清晰而迅速。

林晚,这位基金会最优秀的“渗透者”,次日便以市政规划局实习生的身份出现在临江县档案室。

她以“协助整理临江片区地下管网历史改造图纸”为由,申请了最高查阅权限。

在成堆的泛黄图纸中,她敏锐地发现了一份最新备案的电子图。

图中,一条从未被标注过的电缆支线,像一条毒蛇,悄无声息地从主干道延伸出去,直通那片早已成为废墟的殡仪馆地下。

图纸的角落,一个鲜红的项目章刺入眼帘——“恒源咨询”,施工时间赫然标注着:三天前。

消息传回总部,陆承安的脸色变得凝重。

他立刻判断:“这是‘记忆屏蔽场’。他们在利用特定频段的低频电磁波,直接干扰人脑的海马体区域,强行抑制创伤性记忆的提取。恒源咨询……哼,换了个马甲的老狗而已。”

他立刻拨通了国内神经科学领域一位顶尖专家的电话,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要求调动最新研发的便携式脑电监测仪。

一个代号为“认知防护”的行动迅速制定。

赵小芸,基金会最擅长组织线下活动的干将,带队即刻奔赴临江。

三天后,一场名为“流金岁月·老照片回忆沙龙”的活动在临江县文化馆举行,地点恰好就在殡仪馆废墟的边缘。

赵小芸热情地邀请着路过的老人们,请他们分享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没有人知道,在这些和蔼可亲的志愿者背包里,一部部便携式脑电监测仪正悄然运作,记录着每一位参与者在回忆往事时大脑神经元的活动数据。

数据汇总到许文澜面前,结果触目惊心。

所有参与者,一旦其回忆内容触及某个特定年份,脑电波便会呈现出剧烈的、非正常的抑制状态。

经过精确计算,以殡仪馆废墟为圆心,半径五百米范围内,记忆回溯的成功率骤降了百分之六十七。

一座无形的记忆坟场,已然建成。

“用电磁波,那就用声波来对抗。”许文澜眼中燃起战意。

她将基金会官网的首页进行了彻底改造,变成一个看似平平无奇的声波共振页面。

页面加载后,会播放一段极其细微、几乎无法察觉的背景音。

那段声音的原始素材,源自当年知青点广播站播放《东方红》时的原始录音。

经过复杂算法的调谐与重构,这段承载着一代人集体记忆的声音,被赋予了能够精准抵消屏蔽场特定波段的能量。

当任何用户在此页面停留时间超过三分钟,一个对话框会自动弹出,上面只有一行字:“你记得的,比你以为的多。”

这个经过伪装的网页链接,被迅速分享到全国各地的“记忆角”微信群中。

无数个屏幕前的沉默者,在深夜里点开了这个链接。

他们或许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那段隐约的旋律,像一把钥匙,悄悄探入了记忆的锁孔。

顷刻间,一个以无数普通人为节点的区域性抗干扰网络,悄然形成。

与此同时,林晚的行动也进入了关键阶段。

她伪装成电力公司的勘察员,连续数日在配电井外围徘徊。

她发现,每天清晨和黄昏,都有两名身穿电工服的老人,准时前来更换屏蔽设备的核心滤芯。

他们动作熟练,沉默寡言。

林晚将偷拍的照片传回总部,经过与八十年代临江县革委会的老照片进行AI比对,一个身份被锁定。

其中一名老人,正是当年负责亲手销毁“注销者”名单的秘书科打字员,王建国。

当晚,林晚提着一个布袋,敲响了王建国的家门。

她自称是故人的孙辈,前来“寻根”。

她没有说太多,只是将布袋里的东西放到桌上——那是一盒早已停产绝版的老式碳带墨盒。

“王爷爷,”林晚的声音轻柔而清晰,“我听长辈说,您当年打得一手好字,我们县里出的所有红头文件,都找不出一个错别字。只可惜……好多珍贵的材料,最后都没能留下来。”

王建国浑浊的眼睛死死盯着那盒墨盒,仿佛看到了尘封的往事。

他的手开始不受控制地微微发抖,嘴唇嗫嚅了半天,最终挤出一句含混不清的嘟囔:“不该平的账……它……它平不了啊。”

报告传到苏霓耳中,她的“将计就计。”

命令再次下达。

赵小芸在临江县的露天广场,举办了一场名为“沉默之声”的朗诵会。

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喧嚣的音乐,甚至没有一支麦克风。

十位特殊的朗诵者走上台,他们是那些被“注销”者的子女。

他们要朗读的,是各自父母在被带走那一天写下的日记片段。

夜幕降临,广场上鸦雀无声。

第一个年轻人走上简陋的台阶,他深吸一口气,用尽全身力气,让自己的声音穿透寂静的空气。

“一九七九年,十月二十七日,晴。我今天没有死。”

就在这句平静而倔强的话语响起的瞬间,许文澜的监控屏幕上,代表屏蔽场信号的红色波形图,如同被重锤击中的心脏,发生了剧烈的、前所未有的抽搐和波动!

一个接一个的年轻人走上台,用最质朴的人声,念出那些被强行掩埋的、属于父辈的最后心声。

“他们说我走了,但我的影子还留在墙上。”

“告诉我的孩子,爸爸不是坏人。”

“愿来生,我们能在一个可以说真话的地方相见。”

当最后一位朗诵者念完最后一句,颤抖着走下台时,异变陡生!

整片区域的路灯,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扼住咽喉,瞬间集体熄灭。

广场陷入一片黑暗。

紧接着,从殡仪馆废墟的方向,传来一声沉闷的爆响,像是某个超负荷运转的机器,终于烧毁了它的核心。

苏霓站在纪念馆的窗前,静静地看着那道展柜的裂缝。

一缕微弱却坚定的蓝光,正从裂缝中缓缓渗出,在黑暗中如同呼吸的微光。

“他们用电锁记忆,”她轻声说道,“我们就用人声拆墙。”

远处,夜风拂过。

一片崭新的、如同希望般鲜亮的蓝色丝带,不知从何处飘起,轻盈地、坚定地,缠绕上了一株银杏树的枯枝。

胜利的寂静仅仅维持了不到十二个小时。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当整个临江县还沉浸在昨夜那场突如其来的大停电的议论中时,赵小芸的加密通讯请求就急促地传了进来,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前所未有的困惑与不安。

“苏霓姐,情况不对。天一亮,临江所有中小学的校长和教导主任,都被紧急召集到了县教育局,说是要开一个关于‘加强青少年思想根基建设’的紧急会议,级别非常高,而且……要求绝对保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