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八零飒爽女主持,开局惊艳全场 > 第198章 蓝布衫在说话

三秒后,应急照明灯骤然熄灭,主光源在一阵电流的嗡鸣声中尽数亮起,将纪念馆的每一寸角落都照得雪白。

刺目的光线驱散了那片刻的诡谲,展柜中的蓝布衫恢复了死物般的沉寂,仿佛刚才那丝微不可察的晃动只是一场视觉错觉。

但林晚从不相信错觉。

她指尖在键盘上疾飞,安保系统的后台日志如瀑布般刷过屏幕,每一行代码都冰冷而精确。

果然,在断电的三小时零四分钟里,一条远程指令精准地切入了整栋建筑的供电中枢。

那指令干净利落,不带一丝烟火气,像一把无形的手术刀,在最关键的时刻,为黑暗中的潜行者打开了通路。

“找到了。”林晚的声音里压抑着一丝冷冽的兴奋。

操作Ip的来源被层层伪装,但终究在她的追踪下现出了原形——某市政工程公司的内部服务器。

这个名字让林晚瞳孔一缩。

她几乎是立刻调取了该公司近五年的所有项目记录。

当那三个字跳入眼帘时,所有的疑点瞬间被串成了一条完整的线。

恒源咨询。

这家公司,竟在过去五年中,三次承接过恒源咨询办公区的弱电系统改造工程。

这意味着,对方对纪念馆的安保系统布局了如指掌,甚至可能在最初施工时,就预留了不为人知的后门。

他们不是在破解防御,而是在使用自己亲手埋下的钥匙。

消息在团队频道里弹出,没有引起任何惊慌。

苏霓的回应只有四个字:“按计划行事。”

林晚深吸一口气,压下直接攻入对方服务器的冲动。

她知道,打草惊蛇只会让那条藏在深水里的巨鳄潜得更深。

她指尖翻飞,以基金会的官方名义,一篇名为《守护城市记忆:高校联动,基础设施安全审计志愿行动倡议书》的文章被迅速炮制出来,并精准推送给了市内几所顶尖大学的信息安全专业。

一场声势浩大的“模拟攻防演练”就此拉开序幕。

没有人知道,这场看似公益的教学活动,其唯一的靶子,就是复现那晚断电的完整动线图谱。

那些天之骄子们在教学平台上挥洒着才华,浑然不觉自己正成为苏霓手中最锋利的刀,剖开那坚固的伪装。

许文澜就在这群“志愿者”之中,她如同潜伏在数字海洋里的鲨鱼,敏锐地捕捉着每一丝异常。

终于,在海量的数据冗余中,她锁定了一股极其微弱却执拗的信号。

在断电的瞬间,展厅备用系统启动的刹那,两台本应处于休眠状态的备用摄像头,曾被一股神秘力量短暂激活,并自动向一个境外中转服务器,上传了一段仅有17秒的加密视频。

“抓到你了。”许文澜的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逆向破解的过程像是拆解一枚结构精密的炸弹,每一步都必须小心翼翼。

当层层加密的外壳被剥离,视频画面终于显现时,她的呼吸骤然一滞。

画面来自蓝布衫展区的玻璃柜内部!

一个极度刁钻、正常监控绝不可能拍到的角度。

一只戴着黑色手套的手,正用一支笔形紫外线灯,仔细地扫过蓝布衫的衣襟内衬。

在紫光照射下,一行原本肉眼不可见的编号,如同鬼魅般浮现出来——d3907。

不等视频播放完毕,许文澜已经切出画面,双手化作残影,一头扎进了尘封多年的知青名册数据库。

编号,匹配,检索……当一个名字和那串编号重合时,整个事件的逻辑链豁然贯通。

周素琴。

一名早已注销户籍的女教师,身份信息旁标注着一个冰冷的词:死亡。

而她另一个更重要的身份,是当年《规训话语的日常渗透》章节手稿的抄录人之一。

赵小芸的行动快如闪电。

深夜的电话打给了西北师大一位早已退休的老教授,他是当年那批支教老师的领头人。

在赵小芸巧妙的引导下,老教授浑浊的记忆被一点点唤醒。

他记起来了,周素琴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曾托付他保管一批笔记,说那里面有“能让消失的人回来的东西”,并反复叮嘱,除非有人能说出她母亲最爱唱的那句童谣,否则决不能交出。

内容,直指一种被称为“身份注销”的标准化操作流程。

而那位受托付的老师,如今已是西北某重点中学的教研组长。

第二天一早,一名当地记者便伪装成教育课题调研员,敲响了那所中学办公室的门。

得到的回应却让所有人心头一沉:教研组长李老师,昨天深夜突发急性肠胃炎,已经住院了。

太巧了。巧合得就像一个写好的剧本。

“急性肠胃炎?”许文澜冷哼一声,指尖在另一块屏幕上跃动,远程接入了那家医院的公共wiFi探针数据库。

“让我看看他病得有多重。”

数据流无声地诉说着真相。

李老师的手机信号自进入医院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特定病房的范围,其数据流量更是低得如同关机。

这不是治疗,这是软禁!

对方的反应速度超乎想象,他们正在剪除一切可能暴露的线索。

“不能再等了。”陆承安的声音沉稳如山。

他没有选择报警,那只会陷入无休止的扯皮和调查。

他以基金会法律顾问的身份,直接向省教育厅发出了一封措辞严厉的公函。

函件内容直指那所重点中学,举报其“存在违规使用敏感历史材料作为教学资源”的现象,并援引相关法规,申请介入调查。

这一招,是釜底抽薪。

它将皮球狠狠地踢给了地方当局。

如果他们拒绝配合调查,就等于坐实了“掩盖事实”的嫌疑,事件性质将立刻从一所学校的内部问题,上升为整个教育系统的丑闻。

压力,瞬间转移。

阳谋,无懈可击。

果然,第二天上午,那位“病重”的教研组长便奇迹般地“康复”出院,并主动联系了基金会。

在学校一间空旷的会议室里,这位头发花白、眼神中带着一丝惊惧和决然的老人,从一本磨破了角的语文课本夹层中,抽出一个牛皮纸包裹的笔记本,郑重地交到了苏霓手上。

笔记本的封面上,是一行用钢笔写下的,力透纸背的字:

“他们删正文,我们就抄边角;他们烧纸,我们就刻墙。”

当晚,基金会核心成员的闭门会议上,气氛凝重如铁。

苏霓翻开那本泛黄的笔记本,指着其中一页绘制得如同蛛网般复杂的“基层权力传导链条图”,声音清冷而坚定:“我们的对手,已经从被动防御,转为主动清洗。他们要抹去的,不仅仅是档案,更是承载记忆的物理实体。我们必须抢在他们完成之前,启动三级响应。”

她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

“第一级:技术固证。文澜,将周素琴笔记全部高精度扫描,把这些数据拆分成无数碎片,嵌入我们即将发布的社区治理App最新更新包里。只要有一个用户更新,我们的证据就多一个分布式备份。他们永远也删不干净。”

“第二级:记忆唤醒。小芸,立刻牵头组织‘口述史抢救工作坊’,动员所有能找到的、与那段历史相关的亲历者,录制音频。不用说得太明白,让他们讲自己的故事,讲那些‘被消失’的亲人、朋友。所有音频故事,标题统一为——《我记得你没死》。”

“第三级:规则反制。承安,根据这份笔记里的流程和这份权力图,起草一份《关于建立重大公共记忆保护机制的立法建议》,我们要把它送进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专题研讨会。他们用规则抹杀记忆,我们就用更高级的规则,把记忆焊进国家的法律里。”

三道指令,层层递进,从技术、人心到制度,构建起一张天罗地网。

深夜,喧嚣散尽。

苏霓独自一人回到了空无一人的纪念馆。

她站在那件蓝布衫的展柜前,静立了许久。

月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洒在玻璃柜上,反射出清冷的光。

这一次,她的目光没有停留在衣襟,而是落在了衣领处。

那里,有一道极其细微的折痕,以一个非同寻常的角度向内折叠,像一个凝固了数十年的手势印记。

苏霓戴上白色手套,在获得特别许可后,打开了展柜。

她的指尖轻柔地抚过那粗糙的蓝布,当触及那个折痕时,一个微小的、几乎无法察觉的硬结,硌了她的指腹一下。

就是这里。

她小心翼翼地拆开那处的缝线,一枚被蜡封住的微型胶卷,从布料的夹层中滑落出来,躺在她的掌心,冰凉而沉重。

许文澜连夜冲洗。

当图像在暗房的药水中缓缓显现时,在场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那是一张八十年代某个会议室的偷拍照。

画面昏暗,但桌上摊开的一份文件标题却异常清晰——《关于在部分地区试点推行“死亡替代方案”的可行性报告》。

而在文件的参会人员签到名单末尾,一个龙飞凤舞的签名,让苏霓的目光彻底凝固。

那是现任基金会副秘书长,周启明年轻时的笔迹。

苏霓凝视着照片上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许久,缓缓将这张唯一的、能够一击致命的原件锁进了保险柜,只留下一句轻得几乎听不见的话。

“明天,让孩子们来做题。”

夜色深沉,纪念馆外,那棵百年银杏树上系着的蓝丝带,在晚风中轻轻晃动,像一个无声的回答。

一场看不见的考试,即将在黎明时分,拉开序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