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八零飒爽女主持,开局惊艳全场 > 第18章 从今往后,轮到我说了算!

办公室里,空气仿佛凝固成一块陈年琥珀,将每一粒尘埃都封存在压抑的静默中。

胡志强那张沟壑纵横的脸隐在办公桌后的阴影里,镜片反射着窗外惨白的光,看不清眼神。

他以为苏霓是来求情的,是来哭诉的,甚至是来质问的。

这是他处理过无数次的剧本,每一个不甘心的年轻人,最终都会在这间办公室里,被现实磨平棱角。

然而,苏霓没有。

她甚至没有看一眼那张象征着权力的办公桌,而是径直走到他对面,将一份薄薄的文件轻轻放在桌沿,动作平稳得像是在摆放一件艺术品。

“胡科长,这是我的提案。”她的声音不大,却像一颗石子投入死水,瞬间激起无形的涟漪。

胡志强眼皮一抬,目光落在文件封面上那行刺眼的黑体字上——《关于优化青年主持人晋升通道的提案》。

他没有去拿,只是用指尖在桌面上无意识地敲击着,发出沉闷的“笃笃”声。

苏霓仿佛没有察觉到他审视的目光,自顾自地解释:“现行的转正制度,过于依赖论资排辈和编制名额,对有特殊贡献、能引发巨大社会反响的非编制人员缺乏一个快速上升的通道。这不仅会挫伤一线人员的积极性,更可能让电视台错失真正能引领时代潮流的人才。”

她的语速不快,每一个字都清晰有力,逻辑链条完整得像一份无可挑剔的法律文书。

“我建议,在现有制度之外,设立‘特别贡献评议机制’。当非编制人员主导的节目或个人临场表现,获得省部级以上表彰,或在全网形成现象级正面舆论,产生重大社会效益时,可由本人提交申请,绕过常规年限,直接进入转正资格的最终评议。”

胡志强终于停止了敲击,他缓缓拿起那份提案,一页一页翻看着。

办公室里只剩下纸张摩擦的沙沙声。

他看得极慢,仿佛要将每个字都刻进脑子里。

这份提案,哪里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的手笔?

它逻辑严密,引经据典,甚至连可能遇到的阻力和应对方案都一一列出。

这根本不是一份请求,而是一份改革檄文。

“既然我走的是例外,”苏霓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那就让它变成先-例。”

这一刻,胡志强终于明白了。

苏霓今天来,不是为了她一个人的转正。

她是要用自己的胜利,为后来者砸开一扇门。

她要的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规则。

他沉默了很久,久到苏霓以为他会把文件扔进碎纸机。

窗外的广播里,正播放着转正仪式上激昂的音乐和新晋员工代表的发言,那些声音飘进这间压抑的办公室,显得格外讽刺。

终于,胡志强抬起头,深深地看了苏霓一眼。

这个年轻的女人,她的野心和格局,远远超出了这座电视台的围墙。

他慢慢拧开笔帽,在提案的末尾,签下了三个字:拟同意。

当苏霓走出人事科时,外面的阳光刺得她微微眯起了眼。

张卫东像一头焦急的豹子,在走廊尽头来回踱步,看到她出来,立刻冲了过来,脸上是狂喜和不解交织的复杂神情。

“小苏!你跑哪去了!天大的好消息!”他压低声音,但激动得声音都在发颤,“台里刚刚开会决定,恢复《时代声音》的独立栏目建制,由你全权负责组建团队!还批了专项预算!你现在是咱们台最年轻的制片人了!”

这消息在苏霓的预料之中,却依然让她心头一热。

但张卫东接下来的话,却让她真正感到了意外。

“还有,江曼……她申请调去文化频道了,说是想静下心来,负责一档戏曲专栏。”张卫东的语气有些唏嘘,“这等于彻底退出了竞争。有人说她其实是递了辞职信,被领导按下了,谁知道呢。”

苏霓沉默片刻,望着远处人声鼎沸的庆祝现场,只淡淡说了一句:“她不是输给我,是输给了这个时代。”

一个只懂得仰望权威、复述陈词的喉舌,注定要被一个倾听大众、传递真实声音的时代所抛弃。

傍晚,郑书记的秘书打来电话,说书记想在临行前见她一面。

还是那间简朴的办公室,只是多了几个打包好的纸箱。

郑书记的气色很好,丝毫没有即将离任的落寞。

他亲自给苏霓倒了杯茶,开门见山:“小苏,你做的《街巷烟火》,我一集不落地看了。这件事,已经超出了一个主持人的范畴。”

他的目光锐利而温和,仿佛能洞穿人心。

“省里正在筹备一个‘民生影像工程’的试点项目,打算用两年时间,系统性地记录和推动全省的民生改善。我向上面推荐了你,希望你能作为项目发起人,牵头这个工程。”

苏霓的心脏猛地一跳。

郑书记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张折叠的便条,递了过来。

“这是主管这项工作的副省长的私人电话。别怕麻烦他,他和我一样,都相信一件事——真正为人民做事的人,就应该有直通上层的声音。”

苏霓接过那张薄薄的纸条,指尖竟有些微颤。

这串数字,重若千钧。

这不是一次提拔,这是跨越了无数层级的直接授权!

当晚,“声浪传媒”的临时办公室里灯火通明。

苏霓召集了所有核心成员,在白板上写下四个大字——平民纪实联盟。

“从今天起,《改革先锋录》不再是我们闭门造车的产物。”她的声音回荡在小小的空间里,带着一股振奋人心的力量,“我们要以此为基础,整合全城的创客资源、自媒体人,甚至是每一个有表达欲的普通市民,打造一个‘平民纪实联盟’!”

她顿了顿,环视着一张张年轻而专注的脸庞。

“以后,我们的每一期节目,都将邀请一名故事相关的普通市民,担任联合策划。他们将全程参与选题、拍摄和后期制作。我们要做的,不是替他们说话,”苏霓一字一顿,掷地有声,“是教会他们,如何自己发声。”

会议结束时,已是深夜。

陆承安没有走,他叫住苏霓,递上一份全新的文件。

“看看这个。”

苏霓疑惑地接过,封面上写着:《声浪传媒与江城电视台内容合作框架协议》。

她翻开第一页,瞳孔骤然收缩。

协议的核心条款,颠覆了电视台现有的一切合作模式——“双品牌共署”,意味着“声浪传媒”的名字将和电视台的台标并列出现;“收益按比例分成”,彻底打破了电视台买断版权的惯例;最关键的是,“版权归属创作方”,这等于承认了苏霓团队的独立知识产权!

“以后,你不再是那个租用舞台表演的人了,”陆承安看着她,眼底的星光比窗外的夜色更亮,“你是舞台的设计者。”

苏霓抬起头,迎上他的目光。

连日来的锋芒和锐气,在这一刻悄然褪去,第一次露出了一丝柔软的笑意,像冰雪初融。

她扬了扬手里的协议,轻声问:“那你说,这舞台的围墙,我们该怎么砌?门,又该开多大?”

这是一个属于战略家和同盟者之间的默契。

午夜,苏霓独自一人登上了广电大楼的天台。

晚风猎猎,吹得她衣角翻飞,像一面无声招展的旗。

她俯瞰着整座沉睡的城市,目光所及之处,那片因《街巷烟火》播出后自发形成的夜市摊点,灯火汇聚如星河,璀璨而温暖。

口袋里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是陆承安发来的消息:“明天我去工商局,帮你把‘声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名字注册下来。”

她仰头望向深邃的夜空,长长地呼出一口气。

就在这时,楼下传来值班员带着敬意的大喊声:“苏老师!郑书记办公室刚转来的话到了——‘人民记得的好节目,历史就不会忘记做节目的人!’”

苏霓转身,向楼梯口走去。

她的脚步,前所未有的坚定。

这一夜,不是荣耀的终点。

恰恰相反,它是一切真正的开始。

尘埃落定,苏霓的名字被正式录入江城电视台的编制人员名册。

那张象征着体制内身份的蓝色工作证,安静地躺在她的抽屉里。

然而,这份迟来的平静,却像极了风暴来临前的诡异安宁。

在那些她刚刚踏入的、深邃而复杂的权力走廊深处,一场以她为中心的新风暴,正悄然酝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