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八零飒爽女主持,开局惊艳全场 > 第15章 你以为我在争资源?我在造新局!

市文化发展座谈会的会议室里,空气沉闷得像一块浸了水的海绵。

烟灰缸里堆满了烟头,几个挺着肚腩的领导已经面露疲态,正襟危坐的姿态也渐渐松垮下来。

“我们滨城,说到底还是个二线城市,池子太浅,留不住大鱼啊。”文旅局的一位副局长率先打破了沉默,语气里满是无奈,“给的待遇,跟一线城市没法比,人家有更好的平台,我们拿什么留人?”

话音刚落,立刻有人附和:“说得对,现在年轻人心气高,都想往大地方闯。我们这庙小,供不起大佛。”

一时间,会议室里充满了“待遇低”、“平台小”、“政策扶持不够”、“年轻人太浮躁”之类的陈词滥调。

这些话苏霓听得耳朵都快起了茧,每一个字都正确,但组合在一起,却成了一副味道古怪的免责汤药,人人喝一口,仿佛就能将人才流失的责任撇得干干净净。

轮到市电视台代表发言时,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苏霓。

她是今天与会者中最年轻的面孔,也是近期风头最劲的新人。

众人以为,她会抓住这个机会,为电视台的年轻员工大吐苦水,顺便为自己争取些资源。

然而,苏霓没有开口诉苦。

她只是站起身,平静地走到投影幕布前,将一个U盘插入了笔记本电脑。

“各位领导,在讨论为什么留不住人之前,我想请大家看一段五分钟的短片。”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几位昏昏欲睡的领导也勉强抬起了眼皮。

灯光暗下,画面亮起。

第一个镜头,是一个戴着厚厚眼镜的中年男人,正对着一堆老旧的摄像机配件愁眉不展。

字幕显示:李建军,市广电中心维修工程师,爱好无线电技术。

紧接着,画面切换,李建军出现在《改革先锋录》的拍摄现场,他正兴奋地向苏霓团队展示他自己改装的微型收音设备,解决了外景拍摄时的一个关键难题。

下一个镜头,他收到了一封聘书,被市融媒体中心特聘为技术顾问。

男人对着镜头,笑得满脸褶子,眼眶却微微发红。

画面再转,一个叫刘晓慧的女孩出现在镜头里。

她是一家小餐馆的服务员,正怯生生地对着手机镜头练习播报本地新闻。

字幕写着:刘晓慧,高中学历,梦想成为一名主持人。

她作为素人嘉宾参与了《改革先锋录》的街头采访环节,虽然紧张得磕磕巴巴,但眼神里的光亮却无法掩盖。

短片结尾,是两家本地mcN机构发给她的实习邀约邮件截图。

五分钟的短片结束,会议室的灯光重新亮起,但气氛已经截然不同。

刚才还满腹牢骚的官员们,此刻都陷入了沉默,脸上写满了震惊与思索。

苏霓的声音清晰地响起,掷地有声:“各位领导,问题从来不是我们留不住人,而是我们根本没有给那些想要发光的人,搭建一架可以向上攀爬的阶梯。”

她没有给众人太多反应的时间,顺势抛出了自己的重磅炸弹。

“我建议,由政府牵头,提供小额启动基金,联合我们媒体机构,开放部分内容端口,共同发起一个‘青年内容创客计划’。”

“我们不再养人,而是养项目。让有想法的年轻人以项目制的形式,参与到内容制作中来。他们可以组建自己的小团队,我们提供设备、技术和播出渠道的支持。最终的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创作者个人,而我们平台则享有优先播出权和后续的商业开发分成。”

话音刚落,现场一片哗然。

“这……这岂不是在拆解我们现有的体制?”一位资深领导眉头紧锁,语气严厉,“让体制外的人来做体制内的事,内容质量谁来保证?出了问题谁来负责?这是胡闹!”

苏霓迎着质疑的目光,不卑不亢地回答:“领导,这不是拆解,是共生。就像一棵大树,只有主干足够强壮,不断汲取新的养分,才能让枝叶更加茂盛。封闭只会导致枯萎,开放才能迎来春天。我们的专业团队负责最后的审核与把关,这道防火墙永远不会拆。”

她的回答滴水不漏,既描绘了蓝图,又守住了底线。

那位领导张了张嘴,却发现找不到更有力的反驳点。

会议在一种复杂而微妙的气氛中结束。

苏霓刚走出会议室,一个身影就快步追了上来。

是电视台的副台长张卫东。

“苏霓,你今天这个想法,太大胆了!”张卫东的语气里既有担忧,又有一丝掩不住的兴奋。

苏霓转过身,脸上露出一抹狡黠的笑:“张台,不大胆的想法,早就被别人说完了。”

她说着,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一份文件,递了过去。

“这是我委托专业律师朋友起草的《创客计划法律框架建议书》。”

张卫东接过文件,眼神一凛。

他飞快地翻阅着,只见目录上赫然写着:知识产权分割模式、项目参与方责任边界划分、风险控制与退出机制……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得周密严谨,完全不像是一个临时起意的想法。

“这……”张卫东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我已经准备好了第一步。”苏霓的目光坚定如铁,“我愿意拿出《改革先锋录》未来百分之十的内容配额,作为首轮试点项目。所有风险,由我的节目组承担。”

消息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滨城电视台内部激起了千层浪。

那些曾经打压过苏霓、视她为异类的老编导们,纷纷摆出隔岸观火的姿态,私下里冷嘲热讽,等着看她怎么摔跟头。

而台里的年轻员工们,却像是看到了冲破牢笼的曙光,一个名为“滨城创客预备役”的微信群在短短半小时内就聚集了上百人,群里讨论得热火朝天。

江曼听到消息时,正在化妆间里享受着助理的按摩。

她不屑地冷笑一声:“哗众取宠,想靠搞群众运动上位罢了。一个连正式编制都没有的临时工,还真把自己当成改革家了。”

她不知道的是,就在隔壁的工位上,她最看重、亲自带教的实习徒弟,正小心翼翼地将自己的个人简历和一份精心制作的短片策划案,投递到了苏霓的内部邮箱。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省城。

陆承安的手机响起,来电显示是省司法厅政策法规处。

“陆律师您好,我们正在就‘新兴文化传播主体的权益保障问题’进行地方立法的前期调研。您的几篇相关论文我们都拜读过,观点非常前沿。不知您下周是否有时间,来省里参加一个专家座谈会?”

陆承安握着电话,目光望向窗外,嘴角微微上扬。

他知道,苏霓撒下的那颗种子,已经开始撬动更高层级的规则土壤了。

半个月后,首期创客训练营的开营仪式在市广电中心一号演播厅举行。

所有人都以为苏霓会作为发起人登台致辞,但她却将这个万众瞩目的位置,让给了另一个人。

刘晓慧。那个曾经在小餐馆里端盘子的女孩。

她穿着一身简单的白衬衫和牛仔裤,站在绚烂的舞台中央,双手紧紧攥着话筒,声音因紧张而微微颤抖,但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

“以前,我总觉得,像苏霓老师那样的主持人,是天上的星星,遥不可及。”她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台下无数双充满渴望的年轻眼眸,“但现在我知道,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宇宙里的尘埃。只要敢于发声,只要有人愿意给我们一个机会,每个人都能点亮自己脚下的一段路,甚至……照亮别人。”

话音落下,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坐在第一排的张卫东,看着台上那个努力挺直背脊的女孩,看着台下那些激动得满脸通红的年轻人,悄悄抬手,抹去了眼角的湿润。

他忽然明白,苏霓做的这一切,早已超出了个人前途的范畴。

活动结束,苏霓婉拒了庆功宴,独自一人走在回办公室的路上。

夜色渐浓,广电大楼的灯火在远处汇成一片璀璨的光海。

口袋里的手机震动起来,是陆承安。

“恭喜你,你的花园开张了。”电话那头传来他低沉而温暖的笑声。

“只是刚撒下种子。”苏霓也笑了。

“种子已经引起了注意。”陆承安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省里有一个‘民营文化传媒特区’的试点计划,下个月将在滨城召开第一轮闭门论证会。我动用了一些老师的关系,帮你争取到了一个十分钟的发言席位。”

苏霓停下脚步,抬头望着那座灯火通明的广电大楼。

那座大楼曾是她遥不可及的梦想,也曾是束缚她的巨大牢笼。

而此刻,在她眼中,它变成了一个全新的起点。

她忽然开口,声音里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开阔与豪情:“陆承安,你说,如果我们不只是做一个节目,或者一个计划……我们建一个园子呢?一个真正的文化产业园。让所有想讲故事的人,在这里都能有地可种,有苗可养,有光可晒。”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

随即,传来一句比夜色更沉稳、比信念更坚定的回答:“那你需要一个懂规则的人,陪你一起盖好这个园子的围墙——和敞开它的大门。”

夜风拂过,带着初春的暖意。苏霓感到一股强大的力量从心底升起

回到空无一人的办公室,她刚准备坐下,电脑右下角忽然弹出了一个全台内部邮件的通知窗口。

她随手点开,只见那鲜红加粗的标题,瞬间刺痛了她的眼睛。

那是台人事部刚刚发布的最新通知,内容很简单,只有短短一行字。

通知:本年度全台唯一的主持人岗位转正资格,将依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