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八零飒爽女主持,开局惊艳全场 > 第138章 她不争编制,却让所有人抢着给她盖章

夜色如墨,江州政务云中心机房的红灯接连闪烁。

许文澜盯着监控大屏,指尖在键盘上飞速敲击。

一串串数据流如银河倾泻,映得她眼睛泛着冷光。

“全国日均调用突破一百二十万次了。”她轻声说,声音里带着克制不住的颤意,“不是试点,不是推广,是自发嵌入。”

她转身看向靠墙而立的苏霓。

女人披着件旧风衣,发尾微卷,垂落在肩头,正低头翻看一份打印出的用户反馈记录。

纸页上密密麻麻写满各地基层单位的手写备注:某县民政局办事大厅录音系统自动触发“五步陈述法”引导音后,群众重复提交材料率下降47%;北方某市法院立案庭试行智能提示框三天,平均立案时间缩短近二十分钟;更有派出所调解员手抄“苏老师五要素”贴满整面墙,笑称“比上级文件还好使”。

“他们在用脚投票。”许文澜走到她身边,语气笃定,“不是因为你有编制,不是因为你被任命——是因为你解决了他们真正的痛点。”

苏霓合上文件,抬眸望向窗外。

城市灯火通明,无数政务终端正在悄然改写运行逻辑。

那些曾僵化、低效、让百姓跑断腿的流程,正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温柔撬动。

她知道,那不是什么神秘代码,而是她从一次次直播事故、一场场舆论风波中提炼出的沟通本质——清晰、结构、共情。

她忽然笑了。笑得很轻,却锋利如刀。

“编制?”她低声反问,像是自语,又像回应某个无形的质问,“他们还在等我交履历表?”

话音未落,桌上的红色专线电话骤然响起。

省委组织部。

熟悉的官腔再度传来:“苏同志,任用程序需要基础材料归档,请尽快提交个人履历及相关证明……否则,后续流程无法推进。”

苏霓没说话,只将听筒拿开半寸,目光扫过墙上挂着的“社会治理创新办公室筹备组”临时牌匾——空荡荡的门牌下,连个正式公章都没有。

三秒静默后,她轻轻放下电话。

转身,打开电脑,在“蜂巢镜像”后台新建功能模块,输入命名:【履职透明直播】。

许文澜挑眉:“你要干什么?”

“既然他们不给我盖章,”苏霓指尖按下回车键,系统提示“功能已上线”,她眼底燃起灼灼光芒,“那就让所有人看着,这枚章,该往哪儿落。”

消息发布仅十分钟,第一场筹备组会议便开启匿名旁听通道。

没有主持人介绍,没有议程宣读,镜头直切会议室全景。

苏霓坐在主位,陆承安列席一侧,法律顾问团队、技术骨干、地方代表围坐一圈。

议题直指痛点:如何建立跨部门应急信息协同机制。

实时转录文字同步滚动,人工智能自动生成知识图谱,标注关键决策节点与逻辑链路。

评论区瞬间炸开:

“这效率!我们局长开会光念文件就得半小时!”

“那个数据模型是谁提的?太硬核了!”

“申请接入!!我们街道办天天处理矛盾,太需要这种工具了!”

三天,观看人次破五十万。

全国各地基层干部自发截图、转发、建学习群。

某地市委办连夜印发《江州经验参考手册》,首页赫然写着:“建议各单位对照‘蜂巢’流程优化自身议事规则。”

许文澜站在数据面板前,望着不断攀升的接入申请数,忍不住笑出声:“你现在不是在等审批。”她回头看向苏霓,眼神明亮,“你是在发牌照。”

苏霓没笑。她只是静静站在窗边,手中握着那支黑色录音笔。

按下播放键——

“时间:2025年4月27日,地点:江州临时办公区,记录人:苏霓。”

她顿了顿,声音沉稳如铁:“第二句:当系统开始模仿你,你就不再是系统的一部分,而是它的起点。”

与此同时,司法部内部研讨会刚结束。

陆承安收起笔记本,西装笔挺地走出会议室。

走廊尽头,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法官拦住他,目光复杂:“小陆啊,你说的那个‘标准化陈述辅导’,真能提升举证质量?”

“三个月数据不会说谎。”陆承安平静回应,“涉民生案件中原告表达清晰度提升68%,证据遗漏率下降一半以上。”

老法官摇头苦笑:“谁能想到,一套法庭外的方法论,反倒治了我们庭内的顽疾。”他顿了顿,压低声音,“这方法……真是一个主持人琢磨出来的?”

陆承安终于勾起嘴角,眼底掠过一丝极深的温柔。

“不是一个主持人。”他说,“是一个懂人心的人。”

风未止,潮正涌。

而在教育街一栋老旧办公楼里,赵小芸翻开一本崭新的教案本,笔尖悬停在扉页。

窗外阳光洒落,照见她

她要写的,不只是课程。

赵小芸的手指在键盘上停顿了一瞬,屏幕右下角的时间显示凌晨两点十七分。

她揉了揉发涩的眼睛,目光却仍牢牢锁在文档标题上:《如何清晰表达你的主张——中小学媒介素养课程基础模块》。

这是她熬了整整三十七天、修改过十九稿的成果,而核心骨架,全部源自苏霓那套被无数人奉为“沟通圣经”的五步陈述法。

她不是不知道风险。

教育部初审组的反馈很明确:“方法实用,但导向偏移,恐沦为‘话术训练’,背离素质教育初衷。”有人甚至直言:“这不像教孩子说话,倒像是在批量生产主持人。”

可赵小芸没退。

她只回了一句:“请看一段实录。”

视频打开——南方某市一所普通初中,礼堂临时听证会现场。

一名戴眼镜的初一男生站起身,声音微颤却条理分明:

“第一,我陈述事实:过去两周,食堂三次供应变质肉类,有照片和同学联名签字;

第二,我说明影响:七名同学出现肠胃不适,请假记录可查;

第三,我指出责任主体:后勤采购由校外承包商负责,合同编号xxx;

第四,我提出诉求:立即更换供应商,并公示食材溯源流程;

第五,我呼吁行动:建议成立学生膳食监督小组,每周公开检查结果。”

台下老师面面相觑,校长当场承诺调查。

不到二十四小时,新菜单贴出,供货商撤换。

静默三秒后,审核室爆发出掌声。

“这不是话术。”一位老教授摘下眼镜,“这是公民意识的觉醒。”

全票通过。

消息传来时,苏霓正站在江州市图书馆门口,春阳洒落,照见一群高中生围成一圈,手里攥着廉价录音笔,笨拙却认真地练习开场白:“大家好,我是xx中学李想,今天我想说的是一件事……”

她驻足良久,没有走近,也没有出声。

风拂过耳际,她忽然想起十年前自己第一次握起麦克风的模样——紧张、结巴、被人嘲笑“乡下丫头装腔作势”。

那时没人教她怎么说,她只能靠一次次摔跤,从血泪里抠出这套逻辑。

而现在,有人替千千万万个“她”,把门推开了。

手机震动,林晚发来加密文件包,标题是《用户自发认证行为趋势分析》。

苏霓点开,心尖微跳。

全国各地寄来的硬盘、U盘、光碟中,越来越多附带一张手工印制的小卡片,边角粗糙,字体不一,但内容高度一致:

“本记录遵循苏霓公众陈述规范”,下方一个二维码,扫码跳转至“蜂巢镜像”公益培训页。

有人用它投诉物业乱收费,有人拿它申请低保复核,甚至还有乡村教师录下课堂争议全程,按步骤提交教育局。

这不是崇拜,是信任的迁徙。

当晚十一点,视频会议开启。

许文澜、陆承安、赵小芸、林晚悉数在线。

大屏幕上,数据瀑布般滚落:日均调用量突破一百五十万次,覆盖两千三百个基层单位,用户留存率91.7%。

“他们可以不给我编制。”苏霓坐在黑暗中,只有一束光打在脸上,声音平静得近乎冷冽,“但挡不住老百姓认这个姓。”

话音未落,系统警报骤然响起——红光频闪,定位直指北方某直辖市。

对方上线“政务沟通优化平台”,界面几乎复刻“蜂巢”,宣传语赫然写着“本地化升级版”。

许文澜冷笑一声,调出用户流失曲线:“第七天,活跃用户掉到不足一成。没有真实场景沉淀,没有底层逻辑支撑,他们连‘共情’两个字怎么写都不知道。”

陆承安一直沉默,此刻才开口,嗓音低沉:“有人开始怕了。”

苏霓望着窗外夜色,指尖轻轻摩挲着那支旧录音笔。

而在千里之外的一间密闭会议室里,一份编号为“dZ-2025-049”的内部文件正被悄悄传阅,封皮无字,唯有角落盖着一枚极小的钢印——

电子证据标准研究专项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