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八零飒爽女主持,开局惊艳全场 > 第116章 你们的声音,比风传得更远

夜风穿过黄土高原的沟壑,吹得窗框微微震颤。

苏霓裹紧外套,坐在西北小城社区活动室角落,目光落在那台布满划痕的共享平板上。

七点整,铁门吱呀推开,几位居民陆续进来,有人拎着饭盒,有人牵着孩子。

没人喧哗,也没人争抢,仿佛这已成了某种无声的仪式。

一位老大爷坐到镜头前,清了清嗓子:“我是东街32号王德海,今天要说的是棚改过渡房漏水问题。时间:1998年10月17日晚七点零三分;地点:东风社区活动室;事由:连续三周报修无回应……”

苏霓静静听着,指尖在笔记本上轻轻划动。

她来此地本为调研“蜂巢节点”的民间演化模式,却没想到,竟撞见了一场自发组织的基层议事。

更让她心头微震的是——这些人说话的方式,竟与她当初设计的《五步陈述法》高度吻合。

轮到她时,她没有推辞。

“我叫李静。”她用了化名,声音平稳,“关于拆迁补偿公示流程,我想提个建议。”她故意放慢语速,“第一,请确保每次公告都有明确的时间、地点、人物、事由和依据;第二,所有文件必须同步纸质存档,供居民随时查阅。”她说完,在结尾照例念道:“本记录同步至蜂巢G3,副本交居委会备案。”

话音落下,屋里安静了一瞬。

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忽然抬头:“你是不是电视台来的专家?讲话太标准了,像新闻联播。”

苏霓笑了笑,摇头:“我只是怕忘了怎么说话的人。”

那一晚,她回到招待所,彻夜未眠。

窗外风沙轻响,屋内灯光昏黄,她将整整二十页调研笔记重新梳理,删繁就简,最终凝成一份名为《基层共治记录操作简则》的文档。

没有术语堆砌,只有清晰步骤、示例模板和防篡改提示。

她在末尾加上一句:“语言不是权力的装饰,而是权利的起点。”

凌晨四点,她用加密通道,将文件匿名上传至全国三百余个民间协作群组。

发送成功的瞬间,屏幕幽光映在她眼中,像一场静默的燎原之火。

与此同时,南方某栋写字楼里,许文澜正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

“回来了。”她低声说。

智言科技母公司账户刚刚完成一笔异常转账——五百万元,流向某市“文化发展基金会”,用途标注为“智慧城市治理标准化项目”申报资金。

她点开公开招标平台,下载了全套材料。

当看到其中一页赫然引用《南方周末》那篇《谁在定义“合理诉求”?

》作为“政企协同典范案例”时,她冷笑出声。

“拿我们的刀,想割自己的麦子?”

她没举报,也没声张。

反而登录政务云测试接口,伪造了一段投诉视频:画面中一名市民控诉垃圾清运不及时,但背景音里隐约有钟声连敲七下——而当地根本没有教堂;视频元数据中的GpS坐标,精确指向市政府地下停车场。

她把这段“漏洞百出”的数据悄悄注入评审系统的预审样本库。

三天后,省财政厅专家评审会上,一位审计出身的老教授突然发难:“这个案例的真实性值得怀疑!时间戳逻辑混乱,地理信息矛盾,是谁审核通过的?”

全场哗然。项目暂缓审批。

许文澜看着反馈日志,敲下最后一行字:“让他们尝尝自己设的套。”

而在千里之外的省级电视台演播厅,赵小芸站在纪录片终审会后台,手指紧紧攥着U盘。

评委席上,智言科技的公关总监正笑容满面地介绍一部名为《城市之眼》的宣传片:AI摄像头实时识别市民情绪,预警“潜在不稳定因素”,被誉为“新时代治理样板”。

投票前夜,她拨通了一个又一个电话。

终于联系上那位曾参与《第二代》拍摄的学生家长。

对方哽咽着告诉她:女儿原本只是性格内向,却被学校情绪识别系统判定为“抑郁倾向高风险”,强制送去心理干预,差点退学。

赵小芸连夜剪辑。三分钟短片,《谁定义正常?》出炉。

次日现场,当画面里那个女孩低着头说出“我只是不想笑”时,全场寂静。

她站起身,面对评委,声音坚定:“如果记录只为美化管理,那它早就背叛了镜头最初的使命。”

掌声从后排响起,继而蔓延全场。最终,奖项空缺。

夜深人静,赵小芸走出大楼,抬头望见满天星斗。

手机震动,一条匿名消息弹出:

【蜂巢节点新增自治公约模板下载量破十万。

有人开始教牧民用平板了。】

她嘴角微扬,却不知远方某间老屋里,一台老旧dV机正缓缓停下转动。

老张的手有些抖。

不是因为年迈的关节在夜里发僵,而是他握着那卷从边疆寄来的dV带时,指尖触到的温度——像是刚从风里摘下来的、还带着牧民呼吸的热气。

他轻轻吹去表面浮尘,将磁带塞进那台服役了二十多年的索尼dV机。

屏幕闪了几下,雪花点跳动片刻,画面终于稳住。

帐篷中央一簇火光摇曳,十几个牧民围坐一圈,巴特尔坐在最前,戴着旧毡帽,神情肃穆。

他开口,用蒙语一字一句地说:“我是巴音布鲁克嘎查牧民巴特尔,今天要陈述的是草场承包权被违规收回的问题。时间:1998年10月20日;地点:夏营地帐篷;事由:县畜牧局未公示文件、未召开听证会……”

老张猛地坐直了身子。

这语气,这结构,竟与苏霓当年在《百姓之声》节目中推广的“五步陈述法”如出一辙!

他迅速按下暂停,翻出抽屉深处一本泛黄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他参与录制第一季《百姓之声》时的流程要点。

对比之下,分毫不差——甚至那些曾被台领导嗤为“形式主义”的细节,比如“明确时间地点”“注明依据来源”,都被一丝不苟地复述着。

可当播放到关键段落时,一阵狂风掠过镜头,夹杂着呼啸噪音,几乎盖过了当事人对一份红头文件编号的念读。

老张皱眉,反复回放三遍,仍无法辨清。

他知道,这段若听不清,日后作为证据或传播素材都将大打折扣。

他起身,从柜底拖出一个布满灰尘的木盒,打开后是一台老式磁头修复仪——那是他退休前最后一次技术升级时偷偷留下的“私藏”。

接电、调试、慢速倒带,他像对待一件文物般,一点点校准频率,手动降噪。

整整一夜,他伏在桌前,耳朵贴着监听耳机,手指微颤地调整滤波参数。

天光微亮时,那段被风撕碎的声音终于清晰重现。

他连夜制作双语字幕,蒙汉对照,逐句核对。

寄出前,他在包裹里夹了一张手绘卡片:一只小羊站在山顶,举着一台迷你摄像机,身后是辽阔草原。

背面写着一行钢笔字:“你们的声音,比风传得更远。”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省高院审判庭内,气氛凝滞如铁。

陆承安站得笔直,西装一丝不乱,目光平静地落在对面律师身上。

那人正滔滔不绝:“根据《电子政务实施条例》,信访材料必须通过‘智能陈述亭’系统提交,纸质或视听记录不具备法律效力。本案当事人从未完成线上流程,依法不得视为已申诉。”

旁听席上有人低声议论,法官眉头紧锁。

陆承安却只是淡淡开口:“请法院技术支持人员,现场演示该系统操作流程。”

法庭静了两秒。

技术人员应声上台,接入政务平台。

登录、选择“信访提交”、录入基本信息……一切顺利。

直到最后一步,屏幕突然跳出弹窗:

【检测到内容涉及“土地确权争议”“集体资产处置”,触发敏感词机制,需转入人工审核。

预计处理周期:715个工作日。】

全场哗然。

陆承安没有提高音量,只问了一句:“请问,宪法赋予公民的申诉权,是否也适用这个等待周期?”

法官久久未语,最终宣布休庭。

走出法院大门时,晨光洒在台阶上。

陆承安没有回头,径直走向公告栏。

一张崭新的通知贴在那里:即日起,原始视听证据可作为补充材料,直接递交立案窗口。

他掏出手机,拍下照片,发送给苏霓,附言仅一句:

“火种进了门。”

而此时的苏霓,正坐在南州市电视台资料室,翻阅着一叠来自全国各地的基层记录样本。

她看着那些工整套用“五步陈述法”的文字,嘴角微扬。

忽然,桌上的传呼机震动起来。

号码陌生。

她拨回去,电话那头沉默两秒,传来一道低沉而正式的声音:

“苏女士,请您尽快准备一下。明天上午九点,文化部会议室,有个紧急任务等您参加。”

话音落下,电话挂断。

苏霓握着听筒,眼神渐深。

窗外阳光斜照,映在她眸中,像一场无声的风暴正在酝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