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从狼烟北平开始 > 第18章 深夜发报

从狼烟北平开始 第18章 深夜发报

作者:周赫煊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10:42:16

夜色像墨汁般浓得化不开,周明远跟着张掌柜往城隍庙走,脚下的青石板路沾着薄霜,每走一步都发出轻微的 “咯吱” 声。两人都裹紧了棉衣,帽檐压得极低,尽量避开街面的路灯 —— 日军的巡逻车刚从前面驶过,车灯的光柱在墙上扫过,留下转瞬即逝的亮痕。

“前面路口好像加了岗。” 张掌柜突然停下脚步,往胡同口探了探头。周明远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果然看见两个日军士兵正举着枪站在路口,手里还拿着手电筒,正对着过往的行人挨个盘问。“绕另一条路,” 周明远压低声音,拉着张掌柜拐进旁边的窄巷,“从胭脂胡同穿过去,能近点,也能避开岗哨。”

窄巷里黑漆漆的,只有一户人家的窗缝透出微弱的光。两人贴着墙根快步走,冷风卷着碎雪灌进衣领,冻得周明远脖子发僵。快到胭脂胡同尽头时,突然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还有日军的呵斥声 —— 是巡逻队!周明远赶紧拉着张掌柜躲进一个废弃的院门,屏住呼吸,看着巡逻队的手电筒光束从巷口扫过,才松了口气。

“得快点,再耽搁下去,天就亮了。” 张掌柜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加快了脚步。两人终于在子时前赶到了城隍庙,老道士早已在后门等着,见他们来,赶紧把门拉开一条缝:“快进来!刚才有日军在附近巡逻,我还以为你们来不了了。”

进了地窖,老道士点亮油灯,昏黄的光线下,藏在经书堆里的发报机隐约可见。周明远把发报机从经书堆里抱出来,放在临时搭起的木桌上,开始调试频率。“滴滴答答” 的电波声在密闭的地窖里响起,格外清晰。张掌柜则守在地窖门口,耳朵贴在门板上,仔细听着外面的动静。

“日军‘清乡’可能提前,东单营救后戒备升级,需根据地提前布防。” 周明远一边念着情报,一边快速敲击按键,指尖在冰冷的按键上翻飞,每一个字符都凝聚着紧张。老道士坐在旁边,手里捻着佛珠,眼神却警惕地盯着地窖的入口,时不时提醒一句:“慢着点,别太急,小心出错。”

就在发报进行到一半时,外面突然传来 “咚、咚、咚” 的敲门声,还有日军的呼喊:“开门!皇军搜查!” 张掌柜脸色骤变,赶紧对周明远说:“快!把发报机关了,藏起来!” 周明远手忙脚乱地关掉发报机,和老道士一起把设备塞进经书堆最深处,又用几块厚重的木板盖住,再铺上几层布幔,看起来和周围的经书堆没什么两样。

“我出去应付,你们千万别出声。” 老道士整理了一下道袍,深吸一口气,打开了地窖的门。周明远和张掌柜则躲在布幔后面,屏住呼吸,连心跳都刻意放缓。他们能听见日军的脚步声在城隍庙的院子里响起,还有翻找东西的声响 —— 日军在搜查!

“老道,刚才有没有人来过?” 一个日军军官的声音传来,带着不耐烦的呵斥。老道士的声音依旧平静:“贫道一直在念经,没见过外人。太君,这么晚了,您怎么还来搜查?” “少废话!有人看见有可疑人员进了这里,赶紧把所有地方都打开,让我们搜!” 日军的声音越来越近,地窖的门被推开了一条缝,手电筒的光束照了进来。

周明远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手悄悄摸向腰间的匕首 —— 如果日军进来搜查,他们只能拼死反抗。张掌柜则紧紧攥着拳头,指甲几乎嵌进掌心。就在这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骚动,有人大喊:“侦测车有反应了!在东边!” 日军军官骂了一句,赶紧带着人往外跑:“走!去东边看看!”

地窖里的三人都松了口气,老道士擦了擦额头的汗:“好险!还好他们被侦测车引走了。快,趁现在,赶紧把剩下的情报发完。” 周明远赶紧掀开布幔,打开发报机,继续敲击按键。剩下的情报不多,很快就发完了。他关掉发报机,长出一口气:“终于发完了,希望根据地能及时收到。”

“不能再待在这里了,日军说不定还会回来。” 张掌柜站起身,对老道士说,“道长,这次又多亏了你,以后我们尽量少来,免得给你添麻烦。” 老道士摇摇头:“都是为了抗日,说什么麻烦。你们快走吧,从后门走,我已经把路探好了,没有岗哨。”

两人谢过老道士,悄悄从城隍庙的后门离开。街上的日军巡逻队明显比之前多了,手电筒的光束在胡同里来回晃动,像一条条毒蛇。周明远和张掌柜贴着墙根,快速往瑞蚨祥走,路过东单广场时,还能看见地上残留的血迹,被薄霜覆盖着,泛着淡淡的暗红。

“你说,日军会不会真的提前‘清乡’?” 张掌柜突然开口,声音里带着担忧。周明远皱起眉头:“很有可能,东单营救让他们丢了面子,肯定会报复。我们得赶紧通知所有同志,让他们做好隐蔽,把重要的物资转移走,不能让日军得逞。”

回到瑞蚨祥时,天已经蒙蒙亮。孙金发早已在门口等着,见他们回来,赶紧迎上去:“可算回来了!我一夜没睡,就怕你们出事。” 三人走进阁楼,孙金发递过来两碗热粥:“快喝点热的,暖暖身子。对了,我今早听买布的主顾说,日军在城里贴了新告示,说要在正月十二开始‘清乡’,比之前提前了三天!”

“果然提前了!” 周明远心里一沉,放下粥碗,“我们得赶紧行动,现在就去通知各个联络点,让他们在两天内完成隐蔽和转移。张掌柜,你负责通知城南和城西的同志,我去城东和城北,孙叔,你留在店里,整理重要的物资,尤其是药品和文件,要尽快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三人分工明确,立刻行动起来。周明远换上一身短褂,装作去送货的伙计,背着一个空布包,往城东走。街上的日军岗哨比之前更多了,每个路口都拉着铁丝网,百姓们要接受严格的搜身才能通过。他小心翼翼地避开岗哨,绕着小巷往各个联络点走。

第一个联络点是一家修鞋店,店主是个五十多岁的老汉,名叫老王。周明远走进店里,压低声音说:“哈德门香烟,要整包的。” 老王抬头看了他一眼,赶紧把他领进里屋:“周同志,你怎么来了?现在外面查得这么严。” “日军‘清乡’提前到正月十二,你得赶紧隐蔽,把修鞋工具和藏起来的文件都转移走,找个安全的地方躲几天。” 周明远快速说明情况,老王脸色一变,赶紧点头:“我知道了,我这就收拾,谢谢你通知我。”

离开修鞋店,周明远又去了城北的一家豆腐坊,联络人是一对年轻夫妇。他们听说 “清乡” 提前,赶紧开始收拾东西,妻子一边打包豆腐刀,一边说:“还好你来得及时,我们还以为能等到正月十五呢。你放心,我们会把藏起来的药品都转移到地窖里,不会被日军发现。”

周明远一路走,一路通知,直到中午才把城东和城北的联络点都通知完。他回到瑞蚨祥时,张掌柜也刚好回来,脸上满是疲惫:“城南和城西的同志都通知到了,大部分人都打算躲进郊区的山洞,还有些人会伪装成百姓,混在城里。” 孙金发则已经把重要的物资整理好,装在几个大布包里:“药品和文件都收拾好了,什么时候转移?”

“今晚就转移,” 周明远说,“等天黑后,我们把物资送到城隍庙,让老道士帮忙藏在地窖里,那里比较安全。对了,小李的伤怎么样了?我们得把他也转移到郊区的山洞,不能留在城隍庙,太危险了。” 张掌柜点点头:“我下午去看看小李,告诉他转移的事,让他做好准备。”

当天晚上,周明远、张掌柜和孙金发背着物资,悄悄往城隍庙走。街上的日军巡逻队比之前更密集了,手电筒的光束在胡同里扫来扫去,他们只能绕着远路,小心翼翼地避开。走到半路时,突然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周明远赶紧拉着两人躲进一个胡同的拐角,看着一队日军巡逻队从面前走过,才继续往前走。

到了城隍庙,老道士已经在后门等着,小李也收拾好了东西,脸上的伤好了一些,但依旧能看出淤青。“物资就藏在地窖的最里面,和发报机放在一起,” 老道士说,“小李的话,明天一早我会让人送他去郊区的山洞,那里有我们的同志接应。” 周明远点点头,把物资交给老道士,又叮嘱小李:“到了山洞后,好好养伤,别担心,我们会尽快联系你。” 小李点点头,眼里满是感激。

从城隍庙出来,夜色已经很深了。北平城笼罩在一片寂静中,只有日军的巡逻车偶尔驶过,发出刺耳的声响。周明远望着远处的星空,心里默默祈祷着 —— 希望所有的同志都能平安度过这次 “清乡”,希望日军的阴谋不能得逞,希望这场战争能早日结束。

回到瑞蚨祥,三人都累得瘫坐在地上。孙金发端来三碗热水,叹了口气:“明天就是正月十一了,还有一天,日军就要‘清乡’了,不知道能不能撑过去。” 周明远喝了一口热水,暖意顺着喉咙蔓延到全身:“放心吧,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度过这次难关。” 张掌柜也点点头:“对,我们还有根据地的支援,还有这么多百姓的帮助,一定能挺过去。”

第二天一早,周明远就起来了,他换上一身旧长衫,戴着一顶毡帽,去街上打探消息。街上的日军比之前更多了,有的在张贴 “清乡” 的告示,有的在挨家挨户登记人口,百姓们脸上满是恐惧,却敢怒不敢言。周明远走到一个巷口,看见几个日军正在抢一个老汉的粮食,老汉跪在地上苦苦哀求,日军却一脚把他踹倒在地,扛起粮食就走。

周明远心里一阵愤怒,却只能强忍着 —— 他不能冲动,现在最重要的是做好 “清乡” 的应对准备。他继续往前走,走到东单广场时,看见日军正在搭建高台,应该是为 “清乡” 的动员大会做准备。广场周围的铁丝网拉得更高了,岗哨也增加了不少,气氛格外紧张。

回到瑞蚨祥,周明远把打探到的消息告诉张掌柜和孙金发:“日军在搭建高台,可能要开动员大会,我们得小心点,别被他们盯上。还有,他们在挨家挨户登记人口,我们得把店里的伙计都安排好,别出什么差错。” 张掌柜点点头:“我已经跟伙计们说好了,就说我们是本分的生意人,什么都不知道。孙叔,你把店里的账本整理一下,要是日军来查,就给他们看,别让他们起疑心。”

孙金发应了一声,赶紧去整理账本。周明远则坐在阁楼里,拿出地图,仔细研究日军可能的搜查路线。他在地图上标记出几个重要的联络点和物资藏匿处,心里盘算着 —— 如果日军去搜查这些地方,该怎么应对。张掌柜坐在旁边,也在思考着对策,时不时和周明远讨论几句。

夜幕再次降临,正月十一的夜晚格外安静,安静得有些可怕。北平城的街上几乎看不到行人,只有日军的巡逻队在来回走动,手电筒的光束在黑暗中穿梭。周明远趴在阁楼的窗户上,望着远处的日军岗哨,心里知道,明天就是 “清乡” 的日子了,一场恶战即将开始。

就在这时,楼下传来轻轻的敲门声,是孙金发:“明远,张掌柜,你们快下来看看,有个伙计说看见日军在胡同口集结,好像要提前行动。” 周明远和张掌柜赶紧下楼,跟着孙金发往胡同口走。远远地,他们看见一群日军正在集结,手里拿着枪,还有几辆卡车停在路边,气氛格外紧张。

“不好!日军可能要提前‘清乡’!” 周明远脸色骤变,“张掌柜,你赶紧去通知附近的同志,让他们做好准备。孙叔,你把店里的门关上,假装已经休息了。我去城隍庙看看,把这个消息告诉老道士和小李,让他们也小心点。”

三人立刻行动起来,周明远快步往城隍庙走,心里满是焦急 —— 如果日军真的提前 “清乡”,后果不堪设想。他穿过一条条胡同,避开日军的巡逻队,终于在半个时辰后赶到了城隍庙。老道士和小李还没睡,正在收拾东西,见周明远来,赶紧迎上来:“怎么了?这么晚了,你怎么还来?”

“日军可能要提前‘清乡’,我看见他们在胡同口集结了。” 周明远喘着气说,“你们得赶紧走,别待在这里了。小李,我现在就送你去郊区的山洞,老道士,你也找个安全的地方躲起来,别被日军发现。” 老道士点点头:“好!我这就收拾东西,你先送小李走,我随后就来。”

周明远扶着小李,悄悄从城隍庙的后门离开。街上的日军已经开始行动了,到处都是枪声和呼喊声,“清乡” 提前开始了!两人不敢走大路,只能绕着小巷往郊区跑,冷风卷着碎雪打在脸上,像无数根小针扎着疼。小李的伤口还没好,跑起来有些吃力,却依旧咬牙坚持着,没有丝毫抱怨。

跑了约莫一个时辰,他们终于到了郊区的山洞附近。远远地,他们看见山洞门口有个黑影在晃动,是根据地的交通员!周明远松了口气,扶着小李往山洞走。交通员见他们来,赶紧迎上来:“可算把你们盼来了!里面已经有不少同志了,快进去吧。”

周明远把小李交给交通员,叮嘱道:“好好照顾他,他的伤还没好。我得赶紧回城里,张掌柜和孙金发还在等着我,还有很多同志需要我去通知。” 小李拉着周明远的手,眼里满是担忧:“周同志,你一定要小心,别出事。” 周明远点点头:“放心吧,我会小心的。等‘清乡’结束,我再来看你。”

告别小李和交通员,周明远转身往城里走。此时的北平城已经乱成了一团,枪声、爆炸声、百姓的哭声混在一起,像一首悲凉的交响曲。他贴着墙根,快速往瑞蚨祥走,心里默默祈祷着 —— 希望张掌柜和孙金发平安,希望所有的同志都能平安,希望这场 “清乡” 能尽快结束。

回到瑞蚨祥附近时,他看见日军正在挨家挨户搜查,有的房屋已经被点燃,火光冲天,照亮了半边夜空。周明远心里一阵刺痛,却只能强忍着,绕到瑞蚨祥的后门,轻轻敲了敲。门很快打开了,是孙金发,他脸上满是焦急:“你可算回来了!张掌柜去通知同志,还没回来,不知道怎么样了。”

“别担心,张掌柜经验丰富,会没事的。” 周明远安慰道,“我们先躲进阁楼,等张掌柜回来。日军还在搜查,我们不能出去,免得被发现。” 两人走进阁楼,关上房门,躲在布幔后面,仔细听着外面的动静。枪声和呼喊声越来越近,他们的心也越来越紧张。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还有张掌柜的呼喊:“明远!孙叔!快开门!” 周明远赶紧打开门,张掌柜冲了进来,脸上满是灰尘,衣服也被划破了:“不好了!日军查到了我们的一个联络点,抓了几个同志,现在正往这边来!我们得赶紧走,不能待在这里了!”

三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紧张。周明远点点头:“好!我们现在就走,去城隍庙找老道士,然后一起去郊区的山洞。快,把重要的东西带上,别耽搁了!” 三人快速收拾好东西,从瑞蚨祥的后门溜了出去,消失在夜色中。此时的北平城,正笼罩在日军 “清乡” 的恐怖阴影中,一场更加艰难的斗争,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