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从狼烟北平开始 > 第16章 无题

从狼烟北平开始 第16章 无题

作者:周赫煊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10:42:16

回到瑞蚨祥时,阁楼里的油灯还亮着。周明远从怀里掏出那张手绘的路线图,铺在桌面上,指尖顺着标记的路径反复摩挲 —— 从城南出发,经柳荫胡同绕开宪兵队驻地,再从西便门附近的小路出城,那里有根据地的交通员接应。他用铅笔在几个关键岔口做了记号,又在旁边标注出日军岗哨的换岗时间,这些都是前几天摸底时记下来的,容不得半点差错。

窗外的胡同里传来梆子声,“咚 —— 咚 ——”,已是三更天。周明远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把路线图折成小块塞进棉衣内袋,又检查了一遍藏在绸缎夹层里的药品 —— 玻璃瓶被软布裹得严实,不会发出声响。他靠在椅背上打了个盹,梦里竟回到了南京,母亲正站在巷口挥手,手里还攥着他最爱吃的桂花糕,可转眼就被日军的炮火吞没。

“明远?明远?” 孙金发的声音把他从噩梦中唤醒,天已蒙蒙亮。老伙计端来一碗热粥,眼神里满是担忧:“路上真要小心,我今早听买布的主顾说,西便门加了岗,好像是昨晚军火库的事,日军查得更紧了。” 周明远心里一沉,接过粥碗快速喝了几口,起身把绸缎包往肩上一扛,装作去送货的伙计模样,拉开了阁楼的门。

刚走到柳荫胡同口,就看见两个日军士兵正拦着一个挑菜的农妇盘问,枪托抵着菜筐,青菜撒了一地。周明远赶紧放慢脚步,手指悄悄摸到腰间的手枪 —— 不到万不得已,他不想开枪暴露目标。农妇的哭声引来了不少围观百姓,日军不耐烦地推搡着人群,周明远趁机混在百姓里往前走,肩膀上的绸缎包被挤得微微晃动,他的心也跟着悬了起来。

绕过宪兵队驻地,西便门的轮廓渐渐清晰。果然如孙金发所说,岗哨比之前多了三倍,铁丝网拉得更高,几个日军正拿着他的画像,对着进出的人挨个比对。周明远躲在一棵老槐树后,心里盘算着对策 —— 直接走正门肯定不行,画像上的特征太明显,一旦被认出来,不仅药品送不出去,自己也会身陷囹圄。

他想起前几天勘察路线时,在西便门旁边发现的一个废弃水闸,闸门后的通道能通到城外,只是常年无人打理,入口被杂草和碎石掩盖。周明远悄悄往后退,绕到水闸附近,用手拨开齐腰深的杂草,果然看到一个黑漆漆的洞口。他侧着身子钻进去,通道里弥漫着潮湿的霉味,脚下的碎石硌得他脚底生疼,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生怕发出声响。

走了约莫一刻钟,前方传来微弱的光亮,还有水流的声音。周明远加快脚步,刚要钻出洞口,就听见外面传来日军的说话声 —— 是巡逻队!他赶紧缩回身子,屏住呼吸,透过洞口的缝隙往外看,两个日军正靠在水闸边抽烟,军刀插在地上,枪就放在旁边的石头上。

周明远从怀里掏出麻醉针,攥在手心,等一个日军转身点烟的瞬间,猛地冲了出去,麻醉针精准刺入对方的脖颈。另一个日军刚要掏枪,就被周明远死死按住肩膀,膝盖顶在他的腰后,将他按倒在地。“别出声!” 周明远压低声音,手枪抵住日军的太阳穴,“说,你们多久换一次岗?” 日军吓得浑身发抖,结结巴巴地说:“半…… 半小时……” 周明远没再多问,一拳打在他的后脑勺,将他打晕过去,然后把两个日军的尸体拖进通道深处,用碎石掩盖好。

刚处理完,远处就传来了脚步声 —— 是下一队巡逻队!周明远赶紧扛起绸缎包,顺着小路往根据地接应点跑。田野里的麦苗刚冒出嫩芽,沾着清晨的露水,打湿了他的裤脚。他不敢回头,只知道拼命往前跑,肩膀上的绸缎包越来越沉,却不敢放慢脚步 —— 药品早一分钟送到根据地,就能多救一个伤员。

跑了约莫一个小时,前方出现了一棵老槐树,树干上刻着一个 “红” 字 —— 这是和交通员约定的接应信号。周明远松了口气,刚要喊出暗号,就看见一个穿灰布军装的人从树后走出来,正是根据地的交通员老陈:“周同志,可算把你盼来了!快跟我走,日军的巡逻队快到了!”

老陈带着周明远钻进旁边的树林,树林里早有几个游击队员等着,他们接过绸缎包,快速检查了一遍药品,然后递给周明远一张纸条:“这是根据地给你的回信,让你尽快回北平城,继续重建交通线,还有一批重要的情报需要从城里送出来。” 周明远接过纸条,看了一眼,然后塞进嘴里咽了下去 —— 情报不能落在日军手里。

“你们快走吧,我也该回城里了。” 周明远转身就要往回走,老陈却拉住他,递给他一个布包:“里面有几个馒头和一壶水,路上吃。还有这个,” 老陈掏出一把匕首,“比你的手枪隐蔽,城里查得严,用这个更安全。” 周明远接过布包和匕首,心里满是感激,他用力握了握老陈的手:“放心,我一定完成任务!”

往回走的路上,周明远特意绕了远路,避开日军的巡逻队。路过一个小村庄时,他看见几个日军正在村里抢粮食,百姓们的哭声和日军的呵斥声混在一起,让他心里一阵刺痛。他躲在村外的树林里,握紧了手里的匕首,却只能强忍着怒火 —— 他现在不能冲动,一旦暴露,重建交通线的任务就会功亏一篑。

直到天黑,周明远才回到北平城。他没有直接回瑞蚨祥,而是先去了南锣鼓巷的修鞋店,店主见他回来,赶紧拉着他进了屋:“你可算回来了!张掌柜今天又来好几次,说有急事找你,好像是关于地下交通线的事。” 周明远心里一紧,难道交通线重建出了什么问题?

他不敢耽搁,简单吃了点东西,就往瑞蚨祥走。刚走到胡同口,就看见张掌柜正站在门口张望,脸上满是焦急。“明远,你可算回来了!” 张掌柜拉着他进了屋,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纸条,“这是刚收到的消息,日军最近要在城里开展‘清乡’行动,重点搜查地下党,我们的几个联络点可能已经暴露了,得赶紧转移!”

周明远接过纸条,心里一沉 ——“清乡” 行动?这对刚要重建的交通线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他皱起眉头,思考着对策:“张掌柜,我们得赶紧通知那些联络点的同志,让他们暂时隐蔽起来,等‘清乡’行动过去再说。还有,根据地需要的情报,我们得想办法尽快送出去,不能耽误。”

张掌柜点点头:“我已经让伙计去通知了,只是还有一个难题 —— 我们的发报机坏了,没办法和根据地联系,情报送不出去。” 周明远心里一动,想起之前在日军情报站里看到的发报机,或许可以想办法再潜入一次,偷一台发报机出来。但他很快又否定了这个想法 —— 日军现在肯定加强了戒备,再去无异于自投罗网。

“对了,” 周明远突然想起城隍庙的老道士,“老道士那里或许有办法,他在城里人脉广,说不定能找到修发报机的人。” 张掌柜眼前一亮:“对啊!我怎么没想到!老道士以前帮我们修过不少东西,技术很好,说不定能修好发报机。”

两人决定,第二天一早就去城隍庙找老道士。周明远看着窗外的夜色,心里知道,接下来的 “清乡” 行动会更加艰难,但他不会退缩 —— 为了根据地的同志,为了北平城的百姓,他必须坚持下去。他摸了摸怀里的匕首,冰冷的金属触感让他更加清醒,也更加坚定了他的决心。

第二天一早,周明远和张掌柜乔装成香客,去了城隍庙。老道士见他们来,赶紧把他们领进后殿:“你们怎么来了?现在日军查得这么严,不安全。” 周明远把发报机坏了的事告诉老道士,老道士皱起眉头,思考了片刻:“我倒是认识一个修无线电的师傅,住在城东的胡同里,只是他现在被日军盯得紧,不敢随便出门。”

“只要能找到他,我们就有办法让他帮忙。” 周明远坚定地说,“发报机对我们太重要了,必须尽快修好。” 老道士点点头:“我今晚就去联系他,你们明天再来,我给你们答复。” 周明远和张掌柜谢过老道士,悄悄离开了城隍庙 —— 他们不敢多待,生怕被日军发现。

回到瑞蚨祥,周明远开始整理最近收集到的情报,把日军的布防情况、“清乡” 行动的时间和范围都一一记录下来,准备等发报机修好后,尽快发给根据地。他知道,这些情报能帮助根据地的同志更好地应对日军的 “扫荡”,也能为北平城的地下党争取更多的时间。

夜幕再次降临,北平城笼罩在一片寂静中,只有日军的巡逻车偶尔驶过,发出刺耳的声响。周明远趴在阁楼的窗户上,望着远处的星空,心里默默祈祷着,希望老道士能顺利联系到修无线电的师傅,希望发报机能尽快修好,希望所有的同志都能平安度过这次 “清乡” 行动。

就在这时,楼下传来轻轻的敲门声,是孙金发:“明远,张掌柜让我给你送点吃的,还有,他说明天去城隍庙的时候,一定要多加小心,听说日军在那附近加了岗。” 周明远接过食盒,里面是两个白面馒头和一盘炒青菜 —— 这在现在的北平城,已经是难得的美味了。他心里一阵温暖,知道这些都是张掌柜和孙金发省下来的。

“告诉张掌柜,我知道了,明天会小心的。” 周明远对孙金发说,然后拿起一个馒头,慢慢吃了起来。馒头的麦香在嘴里散开,让他想起了根据地的日子,想起了小石头,想起了那些并肩作战的同志。他知道,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一定能等到把日军赶出北平城的那一天。

第二天一早,周明远换上一身旧长衫,戴着一顶毡帽,再次去了城隍庙。刚走到巷口,就看见两个日军士兵正在盘查进出的人,手里拿着画像,仔细比对。周明远心里一紧,赶紧低下头,装作去上香的香客,慢慢往前走。

“站住!” 一个日军士兵拦住他,拿着画像在他脸上比对,“你的,叫什么名字?去哪里?” 周明远心里怦怦直跳,脸上却装作平静的样子:“太君,我叫王二,是来给庙里的老神仙上香的,求个平安。” 日军士兵看了他半天,又翻了翻他的布包,见里面只有几炷香和一些纸钱,才挥手让他过去。

走进城隍庙,老道士已经在大殿里等着他了,脸上带着笑容:“太好了!我联系到那个师傅了,他今晚就来庙里,帮我们修发报机。” 周明远心里一松,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太好了!谢谢道长,这次又多亏了你。” 老道士摇摇头:“都是为了抗日,说什么谢。你今晚也来庙里,帮我打个下手,顺便把发报机带来。”

周明远点点头,和老道士约定好时间,然后悄悄离开了城隍庙。他不敢多待,生怕被日军发现异常。回到瑞蚨祥,他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张掌柜,张掌柜也很高兴:“太好了!只要发报机能修好,我们就能和根据地联系了,情报也能送出去了。”

当天晚上,周明远背着发报机,悄悄去了城隍庙。老道士已经在后门等着他,把他领进后殿。后殿里,一个穿短褂的中年汉子正坐在桌前,摆弄着一些工具 —— 他就是老道士说的修无线电的师傅,姓刘。

“刘师傅,麻烦你了。” 周明远把发报机放在桌上,刘师傅点点头,拿起发报机,仔细检查起来。他的动作很熟练,很快就找到了问题所在:“是线路断了,我今晚就能修好,你们放心。” 周明远和老道士都松了口气,在旁边静静地看着刘师傅修发报机。

夜深了,发报机终于修好了。刘师傅按下开关,发报机发出 “滴滴” 的声响,正常工作了。周明远和老道士都很高兴,刘师傅却皱起眉头:“你们得小心点,日军最近查无线电查得很严,发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隐蔽,别被他们发现了。” 周明远点点头:“我们知道,会小心的。”

刘师傅收拾好工具,悄悄离开了城隍庙。周明远也背着修好的发报机,准备回瑞蚨祥。老道士送他到后门,叮嘱道:“回去的路上小心点,现在已经很晚了,日军的巡逻队可能还在外面。” 周明远点点头,谢过老道士,然后消失在夜色中。

回到瑞蚨祥,张掌柜还在等着他,见他回来,赶紧迎上来:“怎么样?发报机修好了吗?” 周明远点点头,把发报机放在桌上,按下开关,“滴滴” 的声响在阁楼里回荡。张掌柜脸上露出了笑容:“太好了!我们终于能和根据地联系了!”

周明远坐在桌前,开始整理情报,准备连夜发给根据地。他知道,这只是重建交通线的第一步,接下来还有更多的困难等着他,但他有信心,只要和同志们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克服所有困难,为抗日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阁楼里的油灯亮了一夜,“滴滴” 的发报声,像在为黎明的到来奏响序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