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从狼烟北平开始 > 第1章 鼓楼脚下的惊梦

从狼烟北平开始 第1章 鼓楼脚下的惊梦

作者:周赫煊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10:42:16

周明远是被一阵剧烈的颠簸晃醒的。

后脑勺磕在坚硬的木板上,钝痛顺着脊椎往上窜,他猛地睁开眼,入目却是一片陌生的灰黑色。不是宿舍那盏熟悉的白炽灯,也不是图书馆里泛黄的书页,而是铺着粗麻补丁的车顶,缝隙里漏进几缕昏黄的天光,混着尘土和牲口粪便的味道扑面而来。车斗随着骡蹄踏在青石板上的节奏剧烈震颤,周明远恍惚间摸到身下湿漉漉的痕迹 —— 是浸透麻袋的夜露,冰凉刺骨。

“嘿,这位爷,您醒啦?”

粗犷的嗓门在耳边炸开,带着浓重的京片子口音。周明远撑起身子,才发现自己正蜷缩在一辆骡车的车斗里,周围堆着半车干枯的槐树叶,身下垫着的麻袋硌得骨头生疼。赶车的是个精瘦的汉子,穿着打补丁的短褂,腰间别着杆旱烟袋,正扭头朝他咧嘴笑,露出两颗焦黄的牙。那人袖口还沾着昨夜的酒渍,在晨光下泛着酸腐的气味。

“这是…… 哪儿?” 周明远的声音干涩得像砂纸摩擦,脑子里嗡嗡作响。他记得自己昨晚还在宿舍赶论文,题目是《〈狼烟北平〉中的北平市民心态研究》,对着电脑屏幕上的剧情梗概和历史资料熬到后半夜,怎么一睁眼就换了地界?喉咙里泛起铁锈味,像是吞了半块血痂。

“哪儿?鼓楼根儿下呗!” 赶车汉子往地上啐了口烟油子,马鞭往骡臀上轻轻一抽,惊起几只在车斗角落打盹的苍蝇。“您昨儿个醉倒在德胜门内大街,抱着电线杆子喊‘抗战必胜’,还是我家掌柜的好心,让我把您捎回车行。” 汉子说话时,周明远注意到他右耳耳垂有道新鲜的豁口,像是被利器割过。

鼓楼?德胜门?抗战必胜?

这些词语像惊雷般在周明远脑子里炸开。他猛地扑到车沿边,撩开车帘往外看 ——

青灰色的城墙在晨光中绵延伸展,墙根下的土路坑洼不平,几辆胶皮轮子的洋车正慢悠悠驶过,车夫们穿着短衫,脊梁骨弯得像弓。路边的铺子刚卸下门板,挂着 “聚宝阁” 牌匾的古玩店门口,伙计正用鸡毛掸子拂拭着门框上的积尘,门楣上的铜铃在风里叮当作响。远处的鼓楼巍峨矗立,飞檐翘角上的瑞兽依稀可见,晨钟的余韵似乎还在空气里震荡。街角茶馆飘出蒸腾的水汽,混着焦糊的豆汁味儿,几个穿着长衫的老者围坐在八仙桌旁,压低声音议论着南苑兵营增兵的消息。

这不是 21 世纪的北京。没有高楼大厦,没有汽车鸣笛,甚至连行人的穿着都带着浓浓的年代感 —— 短褂、长衫、布鞋,偶尔有穿制服的警察走过,腰间挂着的警棍随着脚步晃悠。周明远注意到街角墙根下蜷缩着几个面黄肌瘦的孩子,他们盯着路过的早点摊,喉结不停滚动,衣摆上还沾着昨夜宵禁时留下的泥渍。

周明远的心脏疯狂擂动起来,他下意识摸向自己的口袋,手机、钱包、身份证,所有属于现代的物件都消失无踪。就在指尖触到布料的瞬间,他突然感觉一阵温热的气息从腹部蔓延开来,眼前竟凭空浮现出一间约莫十平米的石屋:墙角堆着成箱的青霉素、罐头,墙上还挂着几把崭新的勃朗宁手枪。石屋地面泛着冷光,角落蛛网间垂落着一张泛黄的北平城防图,上面用红笔标注着日军驻屯军的部署。

“难道……” 周明远强压下内心的震惊,不动声色地尝试用意念触碰这些物资。指尖虚点的刹那,墙角的青霉素箱竟真的消失在光芒中,再摸自己腰间,已经多了个鼓囊囊的帆布包。包带摩挲掌心时,他摸到细微的刻痕,像是某种密码或是标记。

“掌柜的,咱快到同和车行啦!” 赶车汉子的吆喝声拉回了他的思绪。

同和车行?

周明远的瞳孔骤然收缩。这个名字他太熟悉了 ——《狼烟北平》里,主角文三儿赖以生存的地方,那个由天津混混孙金发开的、压榨车夫的车行。难道他真的穿越到了这部小说的世界里?而且看眼前的景象,鼓楼一带还一派平静,学生游行的口号声尚未响起,恐怕正是 1937 年 “七七事变” 爆发前的北平。街边剃头摊的铜盆里,积着浑浊的肥皂水,镜面上贴着张褪色的抗日标语,边角已经被风吹得卷边。

骡车拐进一条狭窄的胡同,尽头便是一处院落,门口挂着 “同和车行” 的木牌,十几辆洋车整齐地排在墙根下,车把手上都缠着褪色的布条。院子里已经热闹起来,几个车夫正围着石磨磨豆浆,浓重的豆腥味混着汗味飘散开来。角落里,两个车夫蹲在墙根下分食一个冷窝头,其中一人的裤腿上还沾着护城河的水草。

“文三儿!把这新来的爷领进去,孙二爷在正屋等着呢!” 赶车汉子朝院子里喊了一嗓子。

随着这声喊,一个矮胖的身影从人群里钻了出来。他约莫三十多岁,穿着洗得发白的短褂,脸上堆着谄媚的笑,眼角的皱纹里嵌着洗不掉的尘土,正是周明远在电视剧里见过无数次的文三儿!文三儿后颈处有块暗红色的胎记,形状像片凋零的枫叶。

“哎!来喽!” 文三儿应着,颠颠地跑过来,看到周明远时眼睛一亮,“这位爷看着面生,是打外地来的?孙二爷特意吩咐了,让您醒了就去见他。” 说话间,文三儿下意识地搓了搓衣角,那里有块新补的补丁,针脚歪歪扭扭。

周明远定了定神,表面上不动声色,内心却在飞速盘算着如何利用这个神秘空间。穿过院子时,他的余光瞥见角落里擦车的徐金戈,突然灵机一动。如果能提前和这位未来的军统谍报员建立联系,或许能通过他把物资送到抗日队伍手中?徐金戈擦拭车把的动作带着军人特有的利落,袖口露出半截褪色的军校徽章。

正屋的门槛很高,周明远刚迈进去,就闻到一股浓烈的烟草味。一个留着分头、穿着绸缎马褂的中年男人坐在太师椅上,手里把玩着两只油光锃亮的核桃,正是同和车行的老板孙金发。他身后站着两个凶神恶煞的汉子,腰间都别着短棍。孙金发指甲缝里嵌着深褐色的污渍,像是干涸的血迹。

“这位就是周先生?” 孙金发抬眼打量着周明远,嘴角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听我那伙计说,您昨晚可是慷慨激昂得很啊。”

周明远心里一紧,表面却镇定地拱手道:“孙老板,昨晚多有叨扰,醉话胡言,让您见笑了。” 他注意到孙金发身后墙上挂着的日本军刀,刀鞘上的樱花纹饰在烛光下泛着冷光。

“醉话?” 孙金发冷笑一声,把核桃往桌上一磕,震得茶盏里的茶叶上下翻滚,“如今北平城里,敢喊‘抗战必胜’的,要么是不怕死的学生,要么是别有用心的探子。您说您是燕京大学的新生,可有凭证?” 孙金发说话时,身后壮汉不经意间摸了摸腰间短棍,指节因为长期握枪而变形。

周明远一边递上粗布小包里的证明,一边暗中试探性地从空间里取出一支勃朗宁手枪。冰凉的金属触感传来的瞬间,他突然意识到,这些物资或许就是改变历史的关键。就在他思索如何利用这些物资时,突然听到孙金发的嘲讽:“这年头读书有啥用?日本人的兵舰都快开到塘沽了,说不定哪天就打进城来。” 孙金发话音未落,窗外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惊得院子里的鸡群扑棱棱乱飞。

“孙老板说笑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周明远反驳的同时,脑海中已经勾勒出计划。如果能提前获取日军情报,再通过徐金戈把盘尼西林送到 29 军手中,或许能为即将到来的战争争取一线生机。但在此之前,他必须先在车行站稳脚跟。他注意到孙金发茶案下藏着的暗格,锁孔处还残留着新鲜的撬痕。

文三儿领着周明远来到后院的小屋,殷勤地倒了碗凉水:“周先生,您委屈几天,这是咱车行最干净的屋子了。对了,您昨晚真捐了一块钱给学生?那可是我半个月的工钱呢!” 文三儿倒水时,手腕上的旧表链晃了晃,表盘玻璃早已碎裂,指针永远停在三点十七分。

周明远接过碗,目光扫过墙角的干草堆,突然有了主意。他压低声音对文三儿说:“三哥,我看您是个实在人,不瞒您说,我手头有点西洋玩意儿,想找靠谱的人帮忙销出去,事成之后少不了您的好处。” 说话时,他瞥见窗外闪过一个黑影,像是有人在偷听。

文三儿眼睛瞬间亮了:“哎呦,周先生您可算找对人了!聚宝阁的刘掌柜是我发小,专门倒腾洋货!不过…… 您这东西不会是……” 文三儿搓着手,眼神里既兴奋又担忧,后槽牙不自觉地磨着腮帮子。

“放心,都是正经物件。” 周明远不动声色地从空间里取出一块瑞士怀表,塞进对方手里:“今晚您抽空跑一趟,就说这表是我家祖传的,开价 20 块大洋。” 怀表表面倒映出文三儿的面容,他紧张地咽了口唾沫,喉结在粗布衣领间上下滑动。

当晚,文三儿果然带回了沉甸甸的银元,还兴奋地说:“刘掌柜说了,您要是还有这等好货,他照单全收!” 周明远点点头,望着窗外逐渐暗下来的天色。远处传来零星的犬吠,混着若有若无的梆子声。他知道,距离七七事变还有两天,而他要做的,是用这些来自未来的物资,为这座即将沦陷的城市,筑起一道血肉长城。窗外的月光爬上窗台,在青砖地面投下斑驳的树影,像是某种古老的图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