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长姐回家,带领全家走上人生巅峰 > 第164章 要先买地

长姐回家,带领全家走上人生巅峰 第164章 要先买地

作者:燕乐行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17:32:16

三兄妹就在厨房里早早准备晚上吃的菜,一边商量作坊用人的问题。

最后三人达成初步共识。

找二十个品行口碑不差还勤快又拎得清的婶子伯娘来挑豆皮,找十岁左右最大也要在十三岁以下的小丫头来晒豆皮。

再找几个十几岁没上学了也没外出做工学艺的半大小子专门负责端盘箕、搬箩筐。

还有打下手主要是往各个灶口送柴,保障烧火情况。

这个不需要太多人,一个人负责三处大灶、一处大灶看是两口锅还是三口锅,还要具体看情况。

当然,打下手的人也可以安排那些小姑娘,多招几个就是了。

叶青萝是计划作坊要保障二十个专属挑豆皮的人手,一人每天挑出两百斤湿豆皮,再对半晒干,得一百斤干豆皮。

不排除细微差别和个别情况误差。

她现在当然只会尽量精细地算出评估结果,又不是高科技大厂,不可能达到完全一致的精细。

除了收黄豆成本、人手这块是第二成本,剩下还有建作坊、柴火、用水等需要慢慢分摊的成本。

她之前虽然说只赚一文,但出作坊成本她会控制在四文,就算略有超出,她也会分摊到后面长期的成本中去的。

也就是说,她的纯利会控制在一点五文到两文之间。

这是刚开始的初步盘算,之后作坊真建起来了,她打算给老宅半文的分红。

如果最后出作坊她只能赚到一文五,那么她一文、老宅半文。

如果她的纯利达到了两文,则她能赚一文五,到时就有余利给村里一些好处。

按十七万斤干豆皮的订单量算。

假设作坊请二十个人专门挑豆皮,一天能出两千斤干豆皮,加上预留两天空仓期,也就是八十天多一点时间。

前期不需要太多人赶货,她也需要观察作坊经营情况,后期需要赶货再增加人手就行了。

而且现在收黄豆还不够,多安排人手不过是浪费工钱。

三人把这些问题都挑出来商量,对作坊的经营也更加清晰起来。

叶青彦和好面放到灶台上,就先回去一趟,他去找老爷子先上林家去谈买地的事。

作坊的事自然不会先透露出去,要先买地,且不只买一块地。

为了方便管理,叶家老宅东边周家也有多的空地,没种那么多菜就种了红薯和玉米。

周家的地很大,周家小儿子娶的石坡镇那边村子的姑娘,已经搬去了石坡镇做小买卖。

周家预留给他的这块地用不上,光靠大房来种也辛苦,不如换些钱给小儿子。

周家老太太早就况过叶家老太太,将来叶青彦成亲是不是要重新起宅院。

当时老太太说要先看青彦将来在哪儿常住,没有给明确答案,这事儿先搁置了,村里也没别人家说买。

这事儿也可一并去办了,买下来建个院子,可以做库房用,到时再买一辆马车也可以放到那边。

如今有了钱,将来又可能会出门开铺子,叶青萝就想买辆马车,像顾子熙今天来村里坐的那种。

有厢马车架当然给叶青枫打出来就行,若是忙不过来,找小姑父打出来,只需要买匹好马就行。

明年去县城院试,甚至可能有机会去府城乡试,叶青彦也可以坐马车过去了。

叶青萝也想趁着二堂哥科举,去县城和府城走走。

现在她一个小姑娘是不可能走得出去的,能一个人在镇上行走都算不错的了。

不过马匹可不便宜,寻常拖货的都得百两以上,好些的马得两百多两,叶青萝也只是先做目标安置着。

总之,就是先买地,有了地才能建作坊、建库房、建宅院。

以叶青彦的名义去买周家的地,是为了不生风波顺利完成交易,实际地契会转到叶青萝手中。

毕竟花钱的是叶青萝。

林家这边的地在西边,则以叶青萝的名义去买,村里都知道她回叶家后有赚钱本事,在自家旁边添块地咋了?

叶青彦过去不久,老太太就过来了,知道二房这边还有好多肉要吃,也是高兴不已。

村里都没有肉案,过节也要去镇上买肉回来待客,过年杀了年猪熏成腊肉倒是能多吃些时日。

像今天这样,客人自己带肉做客的情况,真是活久见!

一开始她还舍不得把这么多肉在一天里就吃了,但是二孙子回去告诉她,若不吃放不了多久,若腌起来还费盐。

送人也没这么大的人情,不如自家人补补。

再说了,吃不完的肉做熟了是可以放到明天吃的。

于是老太太提着一篮二孙子说要的干木耳和咸萝卜高高兴兴地过来了,又去摘葱。

做肉包可以做大葱肉馅、咸萝卜馅、酸菜鸡蛋馅、木耳肉馅、嫩玉米肉馅。

这五种馅能做很多个大包子了。

麦面是上回叶青萝在杂货铺买的,今天用得不多,剩下的全给和面团了。

老面用的家里平时做二合面馒头的料,再用细纱布蒙好放到热灶台上。

家里人只会做馒头、窝头,不会做包子、花卷这些,叶青萝一边处理馅料、一边说她教奶奶做。

等油出锅、猪头猪耳放了些卤料炖上,准备留着明天再吃。

叶青萝喊来叶青莲、叶青宣、叶青安准备教他们学做包子,叶青宇早就在屋里坐不住了,也跑过来要帮忙。

叶青萝考虑他身体不好,只让他在一旁看看热闹就行,不让他参与,于是叶青宇看了会儿就默默回屋继续读书去了。

他明天就要回村塾了,之前落下半年的功课,这些天一直在追赶。

夫子知晓他要回去读书很高兴,这些时日都让杨春勇把课业带回来给他,俨然已当他是回去读书了。

包子做出来放在外头灶架上蒸,屋里头都是大菜,最后除了麦面包子,叶青萝主动提议再煮个粗粮野菜糊糊粥。

吃得油腻也要粗粮调和一下,这也是今天她做了那么多肉菜,却给顾子熙吃粗粮馒头的原因。

到傍晚时,老爷子拄着拐杖兴冲冲地过来了。

周家那块菜地三亩半全买下,周家要求按旱田的价格算,单亩价二十两。

北边的地不如南边的田值钱,但这个价已是太平盛世的价格了。

【古代地价:作者查了资料,初唐、汉末乱世价便宜,盛世价贵,北边旱地不如南边水田,结合宋、明的行情(低到几百文,高到十几贯),作者文中太平盛世,旱田价二十两还是提高了行价的,勿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