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门弟子居住区比杂役处不知清幽了多少。
赵小白分得的是一处独门小院,青瓦白墙,虽不奢华,却干净整洁。院中有一小片空地,正好可以用来演练法术、习练剑诀。
此刻,夕阳西沉,余晖将天边染成一片瑰丽的橘红。
小院空地上,赵小白手持一柄宗门配发的制式青钢长剑,身形腾挪,剑光闪烁,正在演练《青元剑诀》的第一层剑招。
《青元剑诀》并非单纯的运剑技巧,更核心的是与之配套的灵力运转法门。需将自身灵力,依照特定路线,在经脉中搬运周天,凝练出一丝独特的“青元剑气”,再附于剑身之上,方能发挥出此剑诀的真正威力——灵力化罡,锋锐无匹。
然而,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赵小白已在此苦练了整整三日。那灵力运转路线颇为刁钻,涉及数条平时修炼几乎不会触及的细枝末脉,运行起来滞涩无比。好不容易依葫芦画瓢,勉强将灵力按照路线搬运起来,试图与手中长剑沟通,激发剑气,却总是差之毫厘。
要么是灵力在某个节点突然溃散,前功尽弃;要么是勉强凝聚出一丝微弱的气感附于剑上,剑招使出,却软绵绵毫无力道,莫说劈金断石,就连破空声都微弱得可怜,与寻常武夫舞剑似乎并无本质区别,只是多了点灵光点缀。
“嗤——”
又是一剑刺出,剑尖处一缕淡得几乎看不见的青气一闪而逝,随即消散。长剑划过空气,只带起一阵无力的微风,连地上的尘土都未能激起多少。
赵小白收剑而立,额上已见细汗,胸膛微微起伏,眉头紧紧锁在一起。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渐生的烦躁。
“不对,还是不对。”他低声自语,感受着体内因为多次失败而有些紊乱的灵力,“这‘青元剑气’的凝练法门,明明已按照玉简所述,分毫不敢有差,为何始终无法成形?即便偶尔成形,也孱弱不堪,远不及描述中‘剑气微吐,三寸青芒’的境地。”
他回忆起玉简中的记载,《青元剑诀》第一层若能练成,剑气附于凡铁,亦可生出三寸青色剑芒,无坚不摧。可他现在,连一寸稳定的剑芒都难以维持。
“莫非真是我资质平庸,悟性不够,不配修炼这黄阶上品的剑诀?”一丝自我怀疑,不可避免地在他心底滋生。毕竟,他身具四系杂灵根,在修行之初就备受打击,此刻进展缓慢,难免会联想到根骨问题。
“蠢材!”
就在赵小白心气有些低落之时,药老那恨铁不成钢的声音,如同一声惊雷,在他脑海中炸响。
“区区一套残缺不全的黄阶剑诀,就把你难成这样?老夫看你前几日炼丹炸炉时的机灵劲都哪去了?”
赵小白精神一振,连忙在心中回应:“药老,您醒了?弟子愚钝,还请药老指点迷津。” 他态度极为恭谨,深知这位来历神秘的老者,其眼界和见识,绝非青岚宗外门这些典籍可比。
“哼!”药老冷哼一声,似乎对赵小白的恭维并不买账,但语气还是缓和了些,“你且再将那灵力运转路线,从‘云门’起始,至‘中府’,过‘天溪’,最后归于‘少商’,尝试一遍,动作放慢,用心感受灵力流经每一处窍穴时的细微变化。”
“是。”赵小白不敢怠慢,立刻依言而行。他屏息凝神,抛却杂念,引动丹田气海中的灵力,小心翼翼地沿着手臂的经脉路线缓缓推进。
这一次,他刻意放慢了速度,不再追求一气呵成,而是细细体悟。
灵力流过云门穴,顺畅;至中府穴,微微发热;再过天溪穴时,赵小白敏锐地察觉到,此处的经脉似乎比别处更为狭窄坚韧,灵力流过时,产生了一种极其细微的凝滞感,仿佛溪流遇到了隐藏在河床下的暗礁,虽不明显,却实实在在地影响了灵力的流转速度和纯度。
他之前急于求成,只求路线正确,对这种细微的凝滞并未深究,只以为是功法特性或自身灵力控制不足所致。
“感觉到了?”药老的声音适时响起,带着一丝洞察一切的淡然,“《青元剑诀》的灵力运转,看似中正平和,实则内藏锋锐之意。其核心,便在于‘凝练’二字。你方才所过的‘天溪’、‘臂臑’、‘五里’三穴,乃是此诀第一层运转路线上至关重要的三个‘节点’。”
“节点?”赵小白若有所悟。
“不错。”药老继续解释道,“寻常灵力运转,只求通达顺畅。但这《青元剑诀》却反其道而行之,它需要修炼者在这三个节点处,非但不能一冲而过,反而要刻意引导灵力,在此稍作盘旋、压缩、淬炼!如同打铁,千锤百炼,去芜存菁,方能将寻常灵力,转化为更具破坏力的‘青元剑气’!”
“你之前的运功,只是徒具其形,未曾领会其神!灵力流过节点时毫无变化,平铺直叙,如此炼出的,顶多算是带点青元属性的普通灵力,如何能形成锋锐剑气?简直是暴殄天物,白白浪费了这剑诀在打熬根基上的那点可取之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