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鼎峰,赵小白的洞府内。
一缕晨曦透过石窗,恰好落在摊开在石桌上的古朴玉简上。玉质温润,泛着淡淡的紫色光晕,其上符文若隐若现,正是他与樊妙晴自云雾秘境那处古修洞府中得来的收获。
赵小白指尖轻轻拂过玉简表面,一丝灵力渡入,顿时,更多的信息如同涓涓细流涌入他的脑海——三级丹方“紫心破障丹”。主药:三百年份紫云芝、二阶妖兽紫电犀独角粉、百年玉髓液……辅药十八味,君臣佐使,配伍精妙,炼制手法繁复异常,对火候把控要求更是苛刻到了极致。
“如何?”清冷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声音自身侧响起。
樊妙晴今日穿着一袭淡青色的束腰长裙,并未穿着惯常的丹鼎峰核心弟子服饰,少了几分清冷,多了些许温婉。她站在石桌旁,目光也落在那枚玉简之上,黛眉微蹙,显然也已初步探查过其中的内容。
赵小白收回手指,长长吐出一口浊气,眼中既有兴奋,更有凝重。“妙晴师姐,这丹方……果然非同小可。药效描述是‘涤荡丹腑,淬炼灵元,助筑基修士破境如砥’,若能成丹,恐怕对筑基期的小瓶颈有奇效,甚至对冲击筑基后期,乃至结丹前的灵力纯化,都可能大有裨益。”
樊妙晴微微颔首,伸出纤纤玉指,虚点玉简上关于“紫电犀独角粉”处理的那一段符文:“不错。正因如此,炼制难度才超乎想象。你看此处,‘需以文火慢煨七日,去其暴烈雷性,存其纯阳破障之力’,稍有不慎,要么雷性未除,炼丹时灵力冲突导致炸炉,要么火力过弱,药性全失,沦为废渣。这还只是处理一味主药的前期准备。”
她的声音清晰而冷静,如同山间清泉敲击玉石,将丹方中的几个关键难点一一点出:“还有这‘百年玉髓液’,要求在与‘紫云芝’融合时,必须在三息之内完成三十六次不同温度的交替浸润,以达阴阳相济之效。这对炼丹师的神魂之力、灵力微控,几乎是变态的要求。更别提最后成丹时,需要引动一丝纯阳紫气打入丹胚,时机稍纵即逝……”
赵小白听着,眉头也越皱越紧。他得了药老传承,丹道见识早已非吴下阿蒙,自然明白樊妙晴所言非虚。这紫心破障丹的炼制难度,远超他目前接触过的所有二级丹药,甚至比一些普通的三级丹药还要复杂。他如今虽是二级炼丹师,但若要独立尝试此丹,成功率恐怕不足一成。
“难怪这丹方虽好,却被遗落在秘境洞府之中。寻常三级炼丹师,若无特殊手法或强大助力,恐怕也难以炼成。”赵小白沉吟道,手指无意识地在石桌上轻轻敲击,“而且,这些主药无一不是珍稀之物,收集齐全已属不易,若一次次尝试失败,代价太大了。”
洞府内一时陷入了沉默,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几声仙鹤清鸣。阳光移动,将两人的影子拉长,交织在冰冷的石地上。
樊妙晴看着赵小白紧锁的眉头,忽然开口,声音放缓了些:“也不必过于担忧。丹方是死的,人是活的。此丹虽难,但其药理构思之精妙,对我等丹师而言,本身就是一次极好的历练。即便最终未能成丹,研究推演的过程,亦能获益匪浅。”
赵小白抬起头,对上樊妙晴那双清澈如秋水的眸子,从中看到了鼓励与一种同道中人的认可。他心中一暖,那股因困难而生的些许烦躁顿时消散不少。是啊,有药老暗中指点,有樊师姐这般天才一同钻研,更有这上古丹方在前,有何可惧?
他精神一振,脸上重新露出笑容:“师姐说的是。闭门造车绝非良策,不知师姐可愿与小弟一同参详?集思广益,或能找到些许取巧之法。”
樊妙晴唇角微不可查地扬起一丝极淡的弧度,轻轻“嗯”了一声,算是答应。她主动挪近一步,与赵小白并肩立于石桌前,一股淡淡的、如兰似麝的幽香传入赵小白鼻中。
“依我之见,”樊妙晴伸出食指,指尖萦绕着淡淡的青色灵力,在玉简投射出的光幕虚影上划动,“‘紫电犀独角粉’去雷性这一步,或可尝试并非一味用文火煅烧。我曾在峰内古籍中看到过一种‘冰心兰’的粉末,性极寒,能中和雷火之气,若在煅烧至第三日时加入少许,或许能缩短煅烧时间至五日,且更能保全其纯阳药力。”
赵小白眼睛一亮,立刻接话:“冰心兰?妙啊!此物确实有导引雷霆之效,且其性虽寒,却与紫电犀角的纯阳并非完全相克,反而符合阴阳互济之理。不过,加入的时机和分量至关重要,需得……”他沉吟片刻,脑中飞快闪过药老曾经随口提点过的一种类似处理手法,“需得在独角粉煅烧至呈现出‘金丝纹’时投入,分量不能超过独角粉重量的一分,且投入前需以玉髓液的气雾略微熏蒸,去除冰心兰自身的涩性。”
樊妙晴闻言,美眸中闪过一抹讶异,她仔细回味了一下赵小白的话,缓缓点头:“金丝纹……玉髓液气雾熏蒸……此言有理!赵师弟,你对药性理解之深,运用之活,实在令我惊讶。”她这番称赞发自内心。这处理手法极其偏门,若非对药性理解达到极高境界,绝难想到如此精妙的搭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