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实验室的微光
去往实验楼的林荫小道上,晨间的露水早已蒸发殆尽,只余下夏末的燥热凝滞在空气里。徐卓远走在最前面,步伐比平日更快几分,挺拔的背影像是覆上了一层薄霜。封瑶安静地跟在他身侧,敏锐地察觉到他周身散发的低气压比来时更重——徐明轩的出现,像一根淬毒的冰刺,不仅轻易戳破了他因昨夜和今晨短暂暖意而稍稍松弛的外壳,更将某种阴冷的算计留在了伤口深处。
林修宇和裴云深跟在后面。林修宇抓了抓头发,难得地安静,眉头微蹙,时不时担忧地看向徐卓远紧绷的肩线。他虽心思不算细腻,但也看得出徐明轩那家伙不怀好意。裴云深则目光沉静地掠过徐卓远的背影,镜片后的眼眸深处掠过一丝了然。他拿出手机,指尖快速滑动了几下,调出了一个加密的文档,里面零星记录着一些关于徐氏家族内部近年来的动向。徐明轩的父亲徐建业,在家族企业中势力日增,且风评颇为激进……裴云深默默将这条信息与徐明轩今日看似热情实则充满试探与挑衅的言行关联起来,对徐卓远所处的境地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新建的实验楼通体覆盖着蓝灰色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反射着冷冽的光。内部宽敞明亮,走廊回荡着脚步声,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和精密仪器特有的冷冽金属气息。这节课是高等物理实验——干涉仪的精密调试与观测,以步骤繁琐、要求苛刻着称。
分组毫无悬念。封瑶和徐卓远自然一组,林修宇和裴云深一组。实验台并列排开,中间有半高的隔断。徐卓远走到指定位置,一言不发地开始检查面前的迈克尔逊干涉仪。他动作熟练地打开激光源,检查反射镜轨道,调试衰减片,每一个步骤都精准、迅速,仿佛将所有的情绪都压抑成了极致的专注。封瑶则默契地开始清点配套工具,核对冗长的实验步骤清单,准备数据记录表格。她注意到徐卓远检查光学平台固定螺丝时,手指在某一个螺丝上多停留了一瞬,用力拧了半圈——那个螺丝似乎有些松动。这种不易察觉的细节把控,体现了他对实验近乎苛刻的要求。
实验初期进展顺利。徐卓远负责核心的光路调节,封瑶则记录初始参数并进行辅助计算。她发现徐卓远虽然沉默,但在需要传递工具或记录关键数据时,总会有一个极细微的预备动作,比如手指微微抬起,或是视线短暂扫过所需物品的方向。封瑶总能提前半拍领会,将合适的工具递到他手边,或是在数据变化的瞬间落笔记录。两人之间交流极少,但操作流畅得如同经过无数次演练。
然而,当实验进入最关键的数据采集阶段,需要环境绝对稳定、注意力高度集中时,隔壁实验台的交谈声陡然放大。徐明轩正与他的组员——一个看起来有些腼腆、一直附和着他的男生,高声讨论着一种改进型萨格纳克干涉仪的原理,言语间充斥着炫耀的意味。
“……所以说,传统迈克尔逊干涉仪在测量精度上还是有局限性的,毕竟光路结构决定了它对外界振动过于敏感。不像我上学期在家族实验室里接触到的那些最新型号……”徐明轩的声音清晰地传过来,目光似有若无地扫过徐卓远的方向,带着毫不掩饰的优越感和挑衅。
徐卓远握着微调旋钮的右手骤然停顿,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他下颌线绷紧,呼吸的频率出现了细微的改变。封瑶看到,干涉仪视野中原本已趋于稳定的干涉条纹,因为操作者瞬间的情绪波动和可能存在的极其微小的手部颤动,开始出现难以察觉的抖动。若继续下去,这组关键数据很可能作废。
就在这时,封瑶动了。她先是看似无意地,将手边那本厚重的《高等光学实验原理》立起来,书脊精准地朝向徐明轩的方向,形成了一个有效的视觉和声学屏障。同时,她上前半步,身体微微侧倾,恰好挡住了从另一侧可能投来的视线,将徐卓远笼罩在一个由她创造的、相对隔绝的小空间里。她的声音压得极低,平稳而清晰,仿佛只是在专注于自己的观察:
“注意第三序列数据点,右下象限光强分布有异常波动,偏离理论曲线约百分之零点七。怀疑是补偿板角度有纳米级误差,需要复核。”
她的语气纯粹是技术性的探讨,没有任何安慰或刻意的成分,却像一捧清凉的泉水,瞬间浇灭了徐卓远心头因外界干扰而即将燃起的烦躁火焰。她的动作和话语,共同构筑了一个无形的守护领域,将他从被恶意干扰的边缘拉了回来。
徐卓远微微一怔,目光从目镜上移开,极快地瞥了一眼封瑶。她正专注地看着记录本,侧脸线条柔和而稳定,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实验过程中的正常插曲。他胸腔中那股滞涩的郁气,似乎被这无声的理解和支援悄然驱散了些许。他依言重新校准补偿板的角度,手指恢复了之前的稳定与精准。片刻后,干涉条纹重新变得清晰、稳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