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 > 第131章 镜与其:新生与回响

第一百三十一章 镜与灯:新生与回响

徐卓远那句“你的光芒,正在被更远的人看见”如同一颗温暖的种子,在封瑶心中悄然生根发芽。前世的她,如同置身于一口深井,仰望的天空只有巴掌大小,任何来自外界的微光都让她既渴望又恐惧,最终往往在自我否定中缩回壳里。而此刻,来自顶尖学者间接的、却无比真诚的认可,像是一道强光,彻底照亮了那口深井,让她清晰地看到,井外的世界如此广阔,而她,本就可以在其中翱翔。

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第二天,当她再次走进“情境场”项目的实验室时,林晓敏锐地察觉到她身上某种气场的不同。封瑶学姐依旧是那个温柔的、善于倾听的领路人,但眉宇间那份曾经需要刻意维持的坚定,如今仿佛沉淀为了某种自然而然的底气。

“学姐,你今天看起来……好像特别开心?”林晓一边调试着情绪捕捉设备,一边好奇地问。

封瑶弯起嘴角,没有隐瞒,将昨晚徐卓远转述的陈教授评价简单分享了一下。她没有炫耀,只是平静地陈述,但眼里的光彩却骗不了人。

“哇!太棒了!”林晓兴奋地几乎要跳起来,比自己得了夸奖还高兴,“我就知道!‘情境场’的理念那么棒,封瑶学姐你的构思又那么巧妙,被大佬认可是迟早的事!”

就连一向沉稳的沈哲也推了推眼镜,眼中闪过钦佩:“学姐的跨学科思维,确实是我们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他难得地开了个玩笑,“看来我们要更努力了,不能拖了未来学术之星的后腿。”

实验室里充满了轻松而积极的氛围。封瑶看着眼前这两个充满活力的伙伴,心中感慨万千。前世,她因为家庭的否定和自我的封闭,几乎错过了所有能够建立深层联结的机会。重来一次,她不仅挽回了与徐卓远的爱情,更亲手搭建起了这样一个充满支持与信任的“生态圈”。这不仅仅是项目的成功,更是她人格重塑、与世界健康连接的证明。

然而,生活的波澜总在不经意间泛起。下午,封瑶接到了父亲封卫国的电话。与母亲周雅萍那种带着压迫感的“关怀”不同,父亲向来沉默寡言,他的电话往往意味着更实际、也可能是更棘手的事情。

“瑶瑶,”封卫国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你妈妈昨天跟你通完电话,心情很不好。她也是担心你,女孩子一个人在外,总想替你找个稳妥的依靠。”

封瑶握着手机,心平气和地听着。她知道,父亲通常是母亲意志的执行者,或者说,是那个家庭系统中相对温和的“说客”。

“爸,我理解你们的担心。”封瑶的声音清晰而柔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但我已经成年了,有能力也有权利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徐卓远很好,我们在一起互相支持,共同进步。我的项目也进展顺利,得到了业内权威的认可。我认为,这就是我现在最好的‘稳妥’。”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封卫国似乎没料到女儿会如此条理清晰、态度明确地回应。他叹了口气,语气复杂:“你……你确实长大了,有自己的主意了。你妈妈那边,我尽量劝劝她。不过,”他顿了顿,还是补充道,“你表姨那边,你稍微注意些,她那个人……你知道的,话多。”

父亲隐晦的提醒,让封瑶立刻明白了症结所在。表姨的“关心”从来都不纯粹,背后往往牵扯着攀比和炫耀。昨天自己强硬拒绝相亲安排的话,想必已经被添油加醋地传回了家,这才引爆了母亲的情绪。

“我知道了,爸。谢谢您。”封瑶心中了然,但并不畏惧。既然决定了要划清界限,那么来自边界外的风雨,她早有心理准备去面对。

挂断电话,封瑶没有像以前那样陷入烦闷,反而有一种“果然如此”的平静。她甚至能冷静地分析,表姨在这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父母,尤其是母亲,其行为模式背后根深蒂固的控制欲和价值观冲突。这种抽离的视角,是前世那个深陷情绪漩涡的她绝对无法拥有的。

她将这点小波折告诉了徐卓远。他听完,没有过多评论她的家人,只是握了握她的手,问:“需要我做什么吗?”

“不用。”封瑶摇摇头,回握住他温暖干燥的手掌,“我能处理好。只是觉得,有时候,‘亲情’这张网,想要完全挣脱,确实需要时间和反复的拉锯。”

“嗯。”徐卓远理解地点头,“但每一次拉锯,都会让网的束缚更松一分。你做得已经很好。”

他的肯定总是这样恰到好处,不越俎代庖,却提供着最坚实的情感后盾。封瑶靠在他肩上,感受着那份无声的支持。她想,这就是双向救赎的意义——他帮她看清自己的价值,而她,或许也给了他冰冷理性世界之外,不可或缺的温度与牵绊。

几天后,一个意外的机会,为“情境场”项目带来了新的转机。学校要举办一场跨学科创新论坛,旨在促进不同专业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并会邀请一些校内外专家担任评委。论坛设置了一个“潜力项目展示”环节。

消息传到实验室,林晓立刻激动起来:“封瑶学姐!这是个绝佳的机会啊!我们可以把‘情境场’拿去展示!”

沈哲也表示赞同:“论坛的评委里有计算机学院的副院长和李教授(徐卓远的导师),如果能得到他们的关注,对项目后续发展会很有利。”

封瑶心动了。这确实是一个将项目推向更广阔平台,验证其价值的好机会。但她也清楚,目前的“情境场”虽然内核清晰,但在表现形式和用户体验上,还略显粗糙。

“机会很好,但我们的展示方案需要精心设计。”封瑶沉吟道,“不能只是干巴巴地讲技术和理念,需要让评委和观众能直观地感受到‘情境场’想要营造的那种情感沉浸和叙事互动。”

就在三人热烈讨论展示形式时,一个怯生生的声音在实验室门口响起:“那个……请问,你们是在准备跨学科论坛的展示吗?”

三人循声望去,只见门口站着一个身材娇小、戴着黑框眼镜的女生,手里抱着一台平板电脑,眼神有些紧张,却又带着强烈的渴望。封瑶认得她,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大二的学妹,名叫苏雨,据说在动态视觉设计和交互界面方面很有天赋,但性格非常内向。

“是的,我们是‘情境场’项目组。”封瑶露出温和的笑容,主动招呼,“苏雨学妹,有什么事吗?”

苏雨像是鼓足了勇气,走进来,将平板电脑屏幕转向他们:“我……我听说你们项目在做情感计算和叙事结合,很感兴趣。这是我平时做的一些关于情绪可视化和小交互叙事的设计练习……不知道,能不能帮上忙?”

平板电脑上展示着几段动态设计。色彩与线条随着虚拟的“情绪”参数流畅变化,构建出或忧伤、或激昂、或宁静的视觉氛围;还有一些简单的互动剧情分支,通过极简的界面和微妙的动效,就能引导用户产生强烈的情感代入。

封瑶三人的眼睛顿时亮了。这简直是雪中送炭!他们缺的,正是这种能将冰冷数据和抽象理念转化为动人体验的视觉魔法。

“太棒了!”林晓率先惊呼,“这些设计好有感觉!”

沈哲也难得地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情绪参数驱动视觉变化……这个逻辑可以和我们后端的算法对接。”

封瑶看着苏雨那双因为他们的肯定而瞬间被点亮的眼睛,仿佛看到了另一个曾经渴望被看见、被认可的“林晓”,或者说,是另一个内在的、渴望突破表达壁垒的自己。

“苏雨学妹,”封瑶的声音带着真诚的邀请,“你的设计非常符合我们项目的调性。我们正在为论坛展示发愁,你愿意加入我们团队,负责‘情境场’的视觉呈现和交互设计吗?”

苏雨愣住了,随即脸上涌起激动的红晕,用力点头:“我愿意!我非常愿意!”

新成员的加入,如同给项目注入了一股鲜活的力量。苏雨虽然内向,但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却展现出惊人的专注和创造力。她很快理解了“情境场”的核心理念,并开始着手设计一套能够动态反映用户情绪状态、并影响叙事走向的视觉交互系统。

看着苏雨和林晓、沈哲迅速磨合,热烈讨论的样子,封瑶站在一旁,心中充满了一种奇妙的欣慰感。她的“生态圈”在不断扩大,不仅治愈了她自己,也开始吸引和滋养着更多曾经孤独或不被理解的灵魂。

徐卓远得知后,评价道:“优秀的项目本身,就会形成引力场,吸引志同道合的人。瑶瑶,这是你应得的。”

论坛的日子一天天临近。封瑶偶尔还是会接到家里打来的、语气并不那么愉快的电话,但她已经能越来越平静地应对,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立场,然后迅速将注意力拉回到自己热爱的事业和温暖的伙伴身边。

她不再需要刻意去“对抗”什么,因为她正在“构建”的,是如此真实、如此充满希望的一切。前世的遗憾,如同褪色的旧照片,正在被今生这幅由勇气、爱与成长共同描绘的崭新画卷缓缓覆盖。

镜中映出的,不再是那个敏感自卑的影子,而是一个眼神坚定、步伐沉稳的逆袭者。而手中所执的灯,不仅照亮了自己的前路,也开始为同行的人,带来温暖与方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