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 > 第108章 学业导航小助手项目

第一百零八章 学业导航小助手项目

“学业导航小助手”的构想,如同在封瑶心中投入一颗石子,漾开层层涟漪。与徐卓远在图书馆那场头脑风暴只是起点。随后的几天,这个想法在她脑海中不断酝酿、细化,甚至在她复习功课、走在校园林荫道时,相关的灵感和改进点也会不时闪现。

她仔细梳理了前世碎片化记忆中关于用户界面设计和产品运营的一些概念——那些曾经觉得遥远,此刻却异常清晰的知识碎片。她意识到,一个成功的产品,不仅要功能实用,更要情感共鸣。结合当前实际的技术条件,她伏案疾书,画出了一份份简洁却逐渐完善的原型草图。核心功能坚定地聚焦于徐卓远提到的三点:基于简单问卷的个性化课程推荐、关键时间节点(如作业截止日、考试周)的智能提醒、以及与学校图书馆和公开课资源对接的学习资料推送。界面设计她力求清新简洁,采用了蓝白为主色调,干净利落,并精心点缀了徐卓远提议的、象征着希望与指引的星星火花图标,让整个设计在理性中透出温暖的关怀。

周二下午,是李明瀚教授实验室新成员的首次非正式见面会。地点设在实验楼顶层的智能交互研究室。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洒满房间,空气中弥漫着书籍、电路板和咖啡混合的独特气息。封瑶和徐卓远提前十分钟到达,发现除了李教授和他的助理,还有另外三位新成员——两位看起来沉稳干练的研究生师兄,以及一位和封瑶他们同年级的女生。

这位女生名叫林薇,来自计算机学院,以在编程竞赛中屡获大奖而闻名。她剪着一头利落的短发,眼神明亮锐利,带着一种技术高手特有的自信和些许疏离感。相互介绍时,她看向封瑶和徐卓远的目光中,除了基本的礼貌,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尤其是在听到“星火杯特等奖”时,眉梢微挑,似乎瞬间燃起了竞争的兴趣,仿佛在评估着未来可能的对手。

李明瀚教授依旧是那副谦和温润的模样,他简单欢迎了新成员,概述了实验室目前主攻的几个大方向,包括自然语言处理、认知计算和自适应学习系统。他鼓励大家自由探索,加强跨年级、跨领域的交流,并特别强调:“我们这里不仅需要顶尖的技术,更需要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怀和洞察力。技术是工具,而如何使用工具为人服务,才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

这话深深触动了封瑶。它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她心中那扇关于“小助手”构想的大门。在随后的自由交流环节,大家围坐在白板前,讨论着各自感兴趣的方向。封瑶深吸一口气,在徐卓远无声却坚定的鼓励目光下,她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向李教授和在场的新老成员简要介绍了他们关于“学业导航小助手”的构想。

“……我们意识到,尖端技术的探索固然重要,是推动边界的力量。但技术的光芒若能照亮更平凡的角落,解决那些看似微小却切实存在的痛点,或许能产生更深远的回响。”封瑶的声音清晰而坚定,她一边说,一边在白板上勾勒出核心功能模块,“这个‘小助手’项目,旨在利用我们已有的算法基础和数据处理能力,为初入大学感到迷茫、信息获取不对称的新生,提供一丝微光般的指引,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找到自己的节奏。”她展示了手绘的原型图,并详细阐述了核心理念和初步的操作流程。

李教授听得非常认真,手指轻轻敲着桌面,眼中流露出毫不掩饰的赞赏:“很好的想法,封瑶。技术下沉和人文关怀的结合,是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这个项目虽然看似‘小’,切口很具体,但意义不小,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可扩展性。如果你们有兴趣,可以把它作为进入实验室的第一个实践项目,我可以提供一些数据接口的权限和必要的指导。”

那位名叫赵川的研究生师兄也表示了兴趣,推了推眼镜说道:“这个想法很接地气,可以作为我们实验室大项目‘智慧校园生态系统’的一个有益补充和前端入口,收集到的匿名行为数据也能反哺核心算法的优化。”

唯有林薇,在听完整个介绍后,双手抱臂,身体微微后靠,提出了冷静而直接的质疑:“想法听起来不错,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但恕我直言,从技术层面看,这里似乎没有太多创新点,更像是现有技术(比如推荐算法、日历提醒、数据爬虫)的简单拼接和应用。其技术门槛和挑战性在哪里?”她顿了顿,目光锐利地看向封瑶,“而且,目标用户群体,也就是大一新生,他们的需求是否真的如此迫切和普遍?这种近乎‘保姆式’的提醒和推送,从长远看,会不会反而削弱学生的自主规划能力和信息检索能力?我们是在解决问题,还是在制造新的依赖?”

她的问题直接而尖锐,带着技术至上者特有的纯粹理性和对“技术价值”的严格界定。研修室原本和谐的气氛瞬间有些凝滞,几位老成员也露出了思索的表情。

封瑶没有退缩。前世的她或许会在这种公开且犀利的质疑下感到窘迫和自我怀疑,但此刻,她内心充满了一种基于亲身经历的确信,以及想要证明这份“小事”价值的决心。

“林薇同学的问题非常到位,切中了项目的关键。”封瑶平静地回应,目光坦然迎上林薇的审视,“首先,关于技术创新,我们承认,在底层算法上可能并非颠覆性的。但这个项目的价值,或许不在于发明多么前沿的技术,而在于如何将现有技术以最人性化、最精准的方式‘编织’起来,解决一个真实存在的‘小问题’。稳定、易用和低门槛本身,就是产品设计上的挑战和价值。”她语气诚恳,不回避技术上的“平凡”。

“至于需求……”她顿了顿,声音里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情感重量,目光似乎穿越了此刻,回到了那个迷茫无助的过去,“我曾经……也真切地经历过那个阶段。深知对于部分来自不同背景、性格或许不那么外向的学生而言,那种无人指引的迷茫、信息过载却又无从下手的焦虑,是真实存在的,甚至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整个大学的适应过程和心态。我们提供的不是‘保姆’,而是‘导航’,是工具。就像一幅详细的地图不会代替你走路,但能让你知道方向在哪里,附近有什么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摸索和碰壁,将精力更集中在学业本身。最终的选择和行动,制定怎样的学习计划,如何利用时间,依然牢牢掌握在每个人自己手中。”她的话语不急不缓,却带着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那是源于共情和真实体验的力量。

徐卓远适时补充,他的声音理性而沉稳,恰好弥补了封瑶情感叙述后的逻辑衔接:“林薇的顾虑很有道理。所以,在正式投入开发前,我们计划先进行一轮小范围的需求调研和问卷分析,用真实数据来验证其必要性和潜在用户的接受度。同时,开发出最小可行产品(mVp)后,会进行严格的可用性测试,收集反馈,持续迭代。实验室开放、严谨的环境,正好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验证条件和数据支持。”他将项目的推进思路清晰地呈现出来,展现了务实的态度。

李教授赞许地点点头,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封瑶的共情能力和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徐卓远的务实思路和项目规划能力,两者相结合,非常好。林薇的质疑也极具价值,能帮助项目在诞生之初就思考得更全面、更严谨,避免盲目乐观。这样吧,这个‘小助手’项目就由封瑶和徐卓远主要负责前期调研和产品设计。林薇,”他转向林薇,“如果你有兴趣,我也非常希望你能加入团队,从技术实现可行性、系统架构以及潜在风险控制角度提供支持,你们的思维碰撞一定能产生更精彩的火花,如何?”

林薇似乎有些意外李教授这样的安排,她原本以为自己的质疑会让这个“小项目”搁浅,没想到反而被邀请加入。她看了看神情平静而坚定的封瑶,又看了看逻辑清晰的徐卓远,沉默片刻,最终点了点头,语气虽然依旧平淡,但那份审视的目光中,多了一丝对项目本身以及这两位搭档的探究:“好的,教授。我会关注并参与。”这算是接受了这个临时团队的组建。

首次见面会结束,封瑶和徐卓远并肩走出实验楼。傍晚的风带着丝丝凉意,拂过面颊,却吹不散封瑶心头的暖意和振奋。实验室的支持、初步的团队、明确的方向,一切都刚刚开始,却充满了希望。

“刚才,谢谢你。”封瑶侧头对徐卓远说,不仅感谢他关键时刻的补充支持,更感谢他最初点燃了这个想法的火花,并一路鼓励她走到这里。

“是你自己说服了大家,尤其是回应林薇的时候。”徐卓远看着她,眼神温和而肯定,“你讲述那个阶段感受的时候,眼里有光,很有力量。”他能感受到,那种力量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源于某种深刻的体悟。

那种力量,确实来自于与过去那个脆弱自我的和解,来自于将曾经的伤痛转化为助人意愿的坚定成长。

就在这时,封瑶的手机响了,是母亲周倩发来的消息,说张阿姨的女儿陈欣已经加了她微信,小姑娘听说她这么优秀非常崇拜,并再次替张阿姨感谢她肯帮忙。封瑶点开微信,看到了一个新的好友请求,备注是“张阿姨的女儿陈欣,请封瑶姐姐多多指教”。

她通过了好友请求,很快,对方发来了一个紧张又带着无比崇拜的问候:【封瑶姐姐好!我是陈欣,听妈妈和周阿姨说您特别厉害!拿了特等奖,还在李教授实验室!打扰您了真的很不好意思!】

字里行间,是一个高三学生在巨大压力下对“成功榜样”的向往和小心翼翼。

封瑶没有立刻回复大段的道理或鸡汤,而是先发了一个温和可爱的笑脸表情,试图打破距离感,然后写道:【欣怡你好呀,别紧张,一点都不打扰的。高三辛苦了,今天的学习还顺利吗?有什么特别累或者烦心的事儿吗?】

她没有摆出高高在上的指导者姿态,而是像一个刚刚经历过这段路程的、温和且能理解的学姐,从关心对方的当下状态开始,开启了对话。屏幕那头的陈欣似乎因为这份平易近人而放松了一些,开始断断续续地诉说最近一次模拟考数学成绩不理想、感觉复习进入瓶颈期的烦恼,字里行间透露出焦虑和自我怀疑。

封瑶一边慢慢走着,一边耐心地回复,分享自己当年面对类似困境时调整心态的小方法,告诉她偶尔的波动是正常的,关键是保持冷静,做好考后分析,查漏补缺,坚持自己的节奏,不要被一次考试打乱阵脚。她还推荐了两本自己觉得很有用的基础复习资料。徐卓远安静地走在她身边,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没有催促,只是在她需要看路或躲避行人时,自然地、轻轻地虚扶一下她的手臂,确保她的安全。

夕阳金色的余晖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交织在身后铺满落叶的小径上。一边是刚刚开启的、充满挑战与希望的科研项目,凝聚着技术、情怀与团队合作的初步考验;一边是悄然进行的、微小而具体的善意传递,连接着一个迷茫高三生的期待。

封瑶忽然觉得,重生后的世界,正在以一种无比真实和温暖的方式,在她面前徐徐铺陈开来。那些前世的遗憾与缺失,如同干涸土地上的裂缝,而如今,她正用自己的努力、思考和身边人的支持,一点点将这些裂缝填补,灌溉,甚至已经开始看到,那些象征着希望与成长的新芽,正从缝隙中探出头来,期待有一天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星火初燃,虽未成燎原之势,却已能照亮脚下的路,温暖需要帮助的手。这光芒虽微,却蕴含着无限可能。

她收起手机,脸上因为帮助他人而自然流露的柔和尚未褪去,她转向徐卓远,露出一个明媚而充满干劲的笑容:“走吧,阿远。我们的‘小助手’,得尽快把初步调研方案和产品需求文档做出来,可不能辜负李老师的期望和林薇同学的‘严格监督’。”

“好。”徐卓远颔首,眼底是她熟悉的、毫无保留的信任与支持,“回去就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