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 > 第32章 竞赛紧密的合作

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 第32章 竞赛紧密的合作

作者:清雪沐竹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07:21:05

第三十二章 竞赛紧密的合作

陈烁的出现,如同一颗意外投入湖面的石子,虽轻,却切实地扩展了徐卓远与他人连接的涟漪。图书馆那次短暂的书籍借阅后,陈烁似乎鼓起了更大的勇气。他开始偶尔在徐卓远独自于实验室验证某个理论模型时,抱着一叠草稿纸,远远地站着,直到徐卓远察觉到他存在,投去询问的一瞥,他才敢上前,磕磕巴巴地提出几个思考良久、颇具深度的疑问。

令人意外的是,徐卓远并未拒绝。他或许依旧言简意赅,点出的关键词甚至有些冷酷,却总能精准地切中问题核心,为陈烁拨开迷雾。这种纯粹建立在知识层面的交流,仿佛为徐卓远竖起的高墙开了一扇窄窗,允许一丝来自外界的、不带任何情感索求的清风吹入。

封瑶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那个以“学术为桥梁”的想法愈发清晰。她不再仅仅满足于自己埋头钻研,试图以问题引起徐卓远的注意,而是开始有意无意地,在四人小团体(或许现在可以勉强算上偶尔加入的陈烁,成为四点五人了)的学习交流中,引导更深层次的讨论。

一个周末的午后,阳光透过图书馆高大的玻璃窗,在地板上投下明亮的光斑。林修宇正对着一段复杂的程序代码抓耳挠腮,裴云深在一旁用平和的语调分析着逻辑结构。封瑶则和徐卓远讨论着一道涉及多维空间概念的物理难题,陈烁坐在稍远一点的位置,竖着耳朵听,时不时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录。

“所以,这里的度规张量引入后,时空弯曲的效应是否可以被类比于某种拓扑变换?”封瑶提出一个假设,目光清亮地看向徐卓远。

徐卓远尚未开口,一旁的陈烁却忍不住小声插话,带着几分不确定:“那个……我、我前几天看到一篇预印本文章,好像提到过类似的观点,但他们是从信息熵的角度切入的……”

他的话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林修宇和裴云深也暂时从代码中抽身,好奇地望过来。徐卓远的目光第一次在非答疑时间,主动落在了陈烁身上,虽然依旧没什么温度,却带着审视和探究。

“信息熵?”徐卓远重复了一遍,手指在桌面上无意识地敲了敲,“具体。”

陈烁受宠若惊,连忙翻出自己的平板电脑,手忙脚乱地调出那篇论文的摘要,结结巴巴地解释起来。他的叙述起初有些混乱,但在徐卓远几个关键问题的引导下,逐渐变得清晰。封瑶适时加入,从自己理解的角度进行补充。原本两人间的讨论,不知不觉扩展成了三人间的学术碰撞。

林修宇看得目瞪口呆,用手肘碰了碰旁边的裴云深,压低声音:“哇哦,这就是学霸的世界吗?我感觉他们好像在发光,还是那种我理解不了的光。”

裴云深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带着一丝笑意和了然:“很好的现象,不是吗?”他乐于见到这个团体因为共同兴趣而更加凝聚,更乐于看到徐卓远身上那层坚冰,被这种纯粹的智力激荡悄然融化一丝。

讨论暂告一段落时,陈烁因为激动和紧张,额头都冒出了细汗,但眼睛里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彩。徐卓远虽然没再多说什么,却破天荒地将自己手边一份相关的参考资料推到了桌子中央,示意大家可以传阅。

这个细微的举动,让封瑶心中一动。她意识到,徐卓远并非不需要同伴,他只是无法处理复杂的情感羁绊和社交规则。但在一个由知识和逻辑构建的、规则清晰的世界里,他是有可能接纳“同行者”的。

契机很快到来。学院即将举办一年一度的“星晖”学术科技竞赛,鼓励跨学科合作。消息公布后,校园里顿时热闹起来。

晚自习后,四人并肩走在回宿舍的林荫道上。月光皎洁,树影婆娑。林修宇率先打破了沉默,语气兴奋:“‘星晖杯’!听起来就很有意思!我们组队吧?老徐负责物理数学核心模型,云深负责数据分析和逻辑架构,封瑶心思缜密可以负责文献整合和部分实验设计,我嘛……”他拍了拍胸脯,“负责搞定所有硬件连接、程序调试,以及——给大家加油鼓劲!”

他搞怪的样子冲淡了讨论学术时的严肃气氛。裴云深轻笑出声,表示赞同:“跨学科合作是趋势,我们四人组合,确实能覆盖多个领域。”

封瑶的心跳微微加速,她看向一直沉默不语的徐卓远。她知道,这种团队项目对他而言是一种挑战。他习惯了一个人掌控所有环节,不信任,也似乎不需要他人的协作。

“徐卓远,”封瑶轻声开口,声音在夜色中格外清晰,“我记得竞赛指南里有一个方向,是关于利用量子纠缠原理优化经典通信模型的基础研究,这和你之前提到过的,对现有通信协议局限性的思考很契合。”她没有直接邀请,而是指出了项目与他个人兴趣的高度相关性。

徐卓远脚步未停,目光落在前方被月光照亮的路面上,似乎在思考。

裴云深适时补充,语气平和理性:“这类项目工作量不小,独自完成耗时耗力。团队合作可以优势互补,效率更高。而且,”他顿了顿,看向徐卓远,“最终的成果署名,会按照实际贡献度来,清晰明确。”

这句话,似乎触动了徐卓远内心深处的某个原则。他厌恶模糊不清,厌恶不公,厌恶被侵占。裴云深精准地提供了他所认可的“规则”。

良久,就在林修宇快要按捺不住再次开口时,徐卓远低沉的声音响起,只有一个字:

“好。”

封瑶悬着的心悄然落下,唇角漾开一抹温柔的笑意。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参赛的同意,更是他向着他们的世界,又小心翼翼地迈出了一小步。

组队消息不知怎的被陈烁知道了,他鼓起毕生勇气,在实验室门口堵住了徐卓远,脸涨得通红,声音细若蚊蝇:“徐、徐同学……你们队伍……还、还需要人吗?我、我可以负责资料检索和部分计算验证……我、我很擅长这个……”

徐卓远看着他,眼神依旧没什么波澜,就在陈烁快要绝望时,他开口:“明天下午三点,物理实验室302,带上前沿通信协议优化相关的综述报告。”语气公事公办,像是在布置任务。

陈烁却如同听到了天籁,连连点头,激动得几乎同手同脚地跑开了。

于是,一支略显奇特,但潜力无限的竞赛小队正式成立。徐卓远作为毋庸置疑的核心,负责理论框架搭建和关键难题攻关;裴云深是冷静的架构师,将天才的构想转化为严谨的逻辑和数据模型;封瑶是细腻的整合者,穿梭于浩瀚文献与实验细节之间,查漏补缺,调和思路;林修宇是行动力极强的工程师,将代码和硬件完美结合,让想法落地;而新加入的陈烁,则成了不知疲倦的资料库和人形计算器,默默承担了大量基础却繁琐的工作。

在一次次讨论、争辩、调试、失败的团队协作中,变化在悄然发生。徐卓远依旧话少,但他开始倾听。当林修宇插科打诨活跃气氛时,他不再完全无视;当裴云深提出不同方案时,他会基于逻辑进行权衡;当封瑶指出他某个假设过于理想化时,他会沉默,然后在下一次讨论中给出更完善的考虑。

最让封瑶触动的是一个深夜,他们为了调试一个关键的干涉仪参数,在实验室熬到很晚。连续几次失败后,气氛有些沉闷。林修宇累得瘫在椅子上,哀叹道:“完了,我感觉我的脑子已经和这堆电路一样,短路了。”

一直紧盯着屏幕数据的徐卓远,眉头紧锁,周身气息比平时更冷。封瑶递给他一杯温水,轻声道:“休息一下再看,也许只是个小问题。”

徐卓远没有接水杯,也没说话,忽然站起身,走到实验装置前,手指极其精准地调整了一个微小得几乎可以忽略的旋钮。然后,他回到电脑前,重新运行程序。

屏幕上,原本杂乱无章的噪声波纹,瞬间稳定下来,呈现出清晰、优美的干涉条纹。

“哇!成功了!老徐你神了!”林修宇瞬间满血复活,跳了起来。

裴云深也露出了放松的笑容。

封瑶看着徐卓远,他依旧没什么表情,但紧抿的唇角线条似乎柔和了那么一丝丝。在众人欢呼时,他极快地瞥了她一眼,那眼神深处,似乎掠过一抹极淡的、类似于“顺利解决了”的平静满足感。

那一刻,封瑶清晰地感觉到,他内心那座冰封的城墙,在那道名为“同伴协作”与“共同目标”的微光持续照耀下,又有一小块坚冰,悄然融化成了涓涓细流。

竞赛的压力和团队的紧密合作,如同一个高效的催化剂,加速着徐卓远内心坚冰的消融。然而,封瑶也明白,学术上的认可与团队协作的默契,所能触及的,或许还只是他心海的表层。那更深处的,关乎家族、亲情认同的冰川,依然巍然矗立,等待着更强大的暖流,或许,也等待着某个意想不到的契机。

但无论如何,桥梁已经架起,微光已成星火。他们正在以一种缓慢却坚定的步伐,向着彼此,也向着更好的自己,不断靠近。夜色渐深,实验室的灯光却温暖而明亮,映照着五个年轻的身影,也映照着一段正在被悄然改写的未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