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重返校园
徐卓远那条带着家庭温馨气息的短信,如同一颗投入封瑶心湖的石子,漾开圈圈涟漪,久久不能平息。她反复摩挲着手机屏幕上“未卜先知的可爱女孩”那几个字,唇角弯起的弧度带着释然与暖意。这略带调侃的称赞,背后折射的是徐家姐弟间自然流露的亲情,以及徐卓远身上发生的、连家人都清晰感知到的积极改变——那份从前世冰冷轨迹中挣脱出来的、逐渐复苏的温度。这一切,都让她感到由衷的欣慰,也印证了她重生以来所有努力的意义。
周末过后,重返校园。秋意渐深,梧桐叶染上更浓重的金黄,如同打翻的调色盘,簌簌落下,铺满蜿蜒小径。走在熟悉的林荫道上,脚下是落叶松脆的声响,封瑶的心境与前世此时已截然不同。记忆中那个总是低着头,害怕与人视线接触,敏感地觉得四周都充斥着议论与审视目光的阴郁少女,仿佛只是镜中一个模糊的倒影。如今的她,步履从容,肩背挺直,眉眼间是沉淀下来的宁静与自信,偶尔与相熟的同学点头致意,笑容温婉而真诚,不再带有丝毫的勉强与防备。
“心域”项目进入决赛准备的关键阶段,她和徐卓远几乎将所有课余时间都投入到了实验室和图书馆。这一世,他们的合作彻底摆脱了前世徐卓远单方面引领与付出的模式,进化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并肩作战、思维碰撞。封瑶凭借着重生带来的超前眼界和对用户心理、未来科技趋势的细腻洞察,常常能提出切入要害、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意与方向性建议;而徐卓远则以其扎实卓越的技术功底、严谨的系统性逻辑和高效的执行力,将这些创意落地、优化、完善。两人之间的默契与日俱增,往往一个眼神交汇,一个简短的手势,便能洞悉对方未尽之意,工作效率极高。
这天下午,阳光正好,透过图书馆独立研讨室巨大的玻璃窗,在铺满纸张和笔记本电脑的桌面上投下温暖明亮的光斑。两人正针对决赛展示的最终流程进行核对与推演。
徐卓远修长的手指指着屏幕上不断滚动的数据流,眉头微蹙,神情是惯有的专注:“情绪识别算法的准确率,尤其是在‘困惑’与‘沉思’这类界限模糊的微表情捕捉上,还需要再提升至少两个百分点。这是评委可能会重点质疑的环节。”
封瑶闻言,凑近些,目光仔细地扫过那些复杂的数据曲线。她沉默了片刻,脑中飞快地掠过前世接触过的类似技术解决方案,随即开口道:“或许我们可以尝试引入一段动态校准程序?在用户初次使用‘心域’时,通过一组精心设计的、涵盖基础情绪光谱的标准表情交互流程,为每个用户建立独特的情绪基线。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减少个体生理差异带来的基础干扰。”她顿了顿,语气更加肯定,“我记得之前浏览国际顶会论文时,有一篇来自MIT媒体实验室的早期报告提到过类似思路,虽然他们应用场景不同,但核心逻辑可以借鉴,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针对我们的具体需求进行优化……”
徐卓远眼中瞬间闪过激赏的光芒,几乎是立刻,他的双手就在键盘上飞舞起来,开始构建新的模型框架。“非常棒的思路!瑶瑶,你这种对差异化问题和用户体验细节的敏锐度,确实是项目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他的语气带着毫不掩饰的赞叹,这种平等的、基于专业能力与独特贡献的认可,让封瑶心底涌起一股扎实的暖流。前世,她在他面前,乃至在整个技术氛围浓厚的环境中,总感到一种难以逾越的智识上的自卑,这种自卑又反过来加剧了她的敏感和退缩。而现在,她终于可以坦然地、充满自信地站在他身边,与他共同面对挑战,分享思维碰撞与问题解决的乐趣。
就在这时,研讨室的门被轻轻敲响。一个戴着黑框眼镜,身材高瘦,眉宇间带着几分聪慧与傲气的男生探进头来——是计算机系有名的才子,也是本次竞赛中另一个夺冠热门团队“智瞳”的队长,周昀。
“打扰了,徐神,封瑶。”周昀笑容爽朗,目光却带着锐利的探究,在并排而坐的两人身上迅速转了一圈,最终更多地落在了封瑶身上,“听说你们的‘心域’进展神速,迭代版本效果惊人?决赛临近,压力不小吧?”他的问候看似随意,却隐隐带着打探虚实的意味。
他的出现让封瑶微微一怔。前世,周昀的团队是他们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双方关系算不上融洽,甚至在几次公开讨论中有些针锋相对。周昀此人,才华横溢,技术实力过硬,但性格确实有些恃才傲物,前世没少明里暗里质疑过封瑶在团队中的实际作用,言语间常暗示她不过是依附于徐卓远光环的“点缀”。
“按计划推进。决赛成果说话。”徐卓远抬起眼,言简意赅,语气平淡中带着他对外人一贯的疏离感,形成一道无形的屏障。
周昀似乎早已习惯徐卓远的风格,不以为意,反而将目光更专注地投向封瑶,语气带着几分不容错辨的真诚探究:“封瑶,我仔细研究了你们项目中期展示的公开资料和用户反馈报告。那个‘情绪日记’模块的设计理念,尤其是通过结构化记录和非评判性引导,帮助用户进行情绪认知重构的部分,切入点非常巧妙,心理学的底层逻辑也很扎实。这应该是你主导的想法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