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星光下的代码
团队加入何阳这位技术高手后,“学业导航小助手”的开发进度明显加快。何阳虽然性格内向,但在代码世界里却游刃有余,他提出的时序分析和行为预测模型为项目注入了全新的技术视角。封瑶常常惊叹于他能够将复杂的情感需求转化为精准的算法逻辑,这恰好弥补了她虽有深刻洞察却缺乏技术实现的短板。
一周后的傍晚,封瑶在实验室里调试着用户界面,何阳则在一旁专注地优化推荐算法。徐卓远参加完一个学术研讨会后也赶了过来,手中还拿着几份相关资料。
“我刚刚在会议上遇到了一位教育技术领域的教授,他对我们的项目很感兴趣,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徐卓远将资料放在桌上,目光自然地落在封瑶身上,“用户调研的进展如何?”
封瑶抬头,眼中闪着光:“很顺利,我们已经收集了五十多份新生反馈,陈欣也帮忙在她的专业里做了推广。不少同学表示,‘课程匹配’功能特别实用,帮他们节省了大量选课调研时间。”
何阳推了推眼镜,插话道:“基于这些反馈数据,我正在优化协同过滤算法,让推荐结果更精准。不过...”他顿了顿,有些犹豫地看向封瑶,“封瑶学姐,我注意到有些用户对‘学习心理支持’模块的使用率不高,是不是我们的设计不够吸引人?”
这个问题恰好戳中了封瑶一直在思考的方向。她放下手中的工作,认真解释道:“我观察过,新生们不是不需要心理支持,而是很多人不愿意直接承认或寻求帮助。我在想,也许我们可以把这个功能做得更隐性、更自然一些,比如通过每日学习小贴士、压力自测小工具等形式,让支持悄无声息地融入他们的使用体验中。”
徐卓远赞许地点头:“这个思路很好。心理健康本身就是一个敏感话题,直接强调反而不利于推广。”
何阳若有所思:“那我可以在算法中加入一些轻量级的情绪识别,比如通过用户的学习行为模式变化来推测其可能面临的压力,然后适时推送相应的支持资源。”
“这个想法很棒!”封瑶由衷称赞,“何阳,没想到你对用户心理也这么有研究。”
何阳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我只是试着从数据中读懂人的故事,这是受封瑶学姐你的影响。”
徐卓远看着二人的互动,嘴角微微上扬。他注意到封瑶这些天明显更加开朗自信,不再是初识时那个总是带着一丝不确定和怯懦的女孩。她的领导力和洞察力正在项目中逐渐显现,吸引着团队成员自然而然地跟随她的方向。
“对了,”徐卓远从包里取出一张宣传单,“下个月学校有个创新项目比赛,我认为我们的‘学业导航小助手’很有竞争力,你们觉得呢?”
封瑶接过宣传单,眼睛一亮:“这是个好机会!不仅可以争取资源,还能得到专业评审的反馈。”
何阳也表示赞同:“我们的产品已经具备基本雏形,参加比赛正好可以督促我们进一步完善。”
三人讨论得正热烈,实验室的门被轻轻推开,一个扎着高马尾、气质干练的女生探头进来:“请问封瑶在这里吗?”
封瑶闻声转头,一时愣住——眼前的女生是她前世记忆中绝不可能出现在这里的人,苏晴。前世,苏晴是学校媒体中心的骨干,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在大三那年因一场意外离世。封瑶曾在一场校园活动中与她有过一面之缘,对她自信大方的印象极为深刻。
“我是封瑶,请问你是?”封瑶起身相迎。
苏晴微笑着走进来,利落地从包里取出名片:“你好,我是校媒体中心的苏晴。最近听说你们在做一个很有意思的项目,想看看有没有合作的可能。我们正在策划一系列关于校园创新项目的报道,第一个就想到了你们的‘学业导航小助手’。”
这突如其来的机会让封瑶又惊又喜:“太感谢你的关注了!我们很乐意配合。”
苏晴眼中闪着专业的光芒:“我看过你们的基本介绍,但对其中‘有温度的技术’这个理念特别感兴趣。这正是现在很多科技项目缺乏的——技术与人文的结合。如果可以,我想对你们团队做一个深度采访,特别是关于项目背后的故事和理念。”
封瑶下意识地看了徐卓远一眼,他微微点头,眼神中满是支持。
“当然可以,”封瑶落落大方地答应,“这是我们团队的荣幸。”
苏晴做事雷厉风行,当即敲定了采访时间。离开前,她似乎想起什么,回头对封瑶说:“对了,我认识一位心理学系的教授,他对技术与人性的交叉研究很有建树。如果你们需要,我可以帮忙引荐。”
“那真是太感谢了!”封瑶心中一动,这恰好解决了团队目前面临的用户心理建模难题。
送走苏晴后,封瑶仍觉得这一切巧合得不可思议。重生后,她不仅有机会弥补自己的遗憾,似乎也能间接改变他人的命运。她暗下决心,这次一定要找机会与苏晴成为朋友,或许能在无形中避免那场悲剧的发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