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并未能驱散林凡眉宇间残留的一丝疲惫,但那双眼睛却格外明亮,充满了跃跃欲试的兴奋。昨晚炼制出一阶法器的成功和50积分的入账,极大地鼓舞了他的士气。
Steven准时抵达,送来了两个箱子。一个箱子里是各种用小密封袋分装的特种合金、纳米材料样品,贴着详细的标签;另一个则是周老赠送的一个古朴的木盒,里面是一包色泽暗红、质地细腻的朱砂,以及三支用上等狼毫精心制作的毛笔,笔杆温润,一看就知不是凡品。
“谢谢,辛苦你了。”林凡检查了一下物品,对Steven的效率表示满意。
“您客气了,林先生。周老还特意嘱咐,让您玩得开心,不必有压力。”Steven微笑着转达了周老的话。
送走Steven,林凡立刻将东西搬进书房。他首先拿起那包朱砂,打开嗅了嗅,有一股淡淡的矿物腥气,但并无特殊的能量波动,确实是普通的上等朱砂。那几支狼毫笔也是如此,做工精良,但只是死物。
不过,用来练习基础手法足够了。
他按照《基础炼器术》中关于“灵墨”的基础配方,取了一小撮朱砂,又倒入少量蒸馏水,开始小心翼翼地研磨。这个过程需要耐心和均匀的力道,使朱砂尽可能细腻均匀地悬浮在水中。
研磨了足足半个小时,得到一小碟浓稠暗红的朱砂墨。
接下来,就是尝试绘制人生中的第一道符箓!
他选择的是《基础炼器术》记载中最简单、几乎没有任何攻击防御效果、纯粹用于练习的——“清洁符”。
这道符的符文结构相对简单,只有寥寥数笔,功效是激发后能小范围清除灰尘污渍,堪称修真界的“自动吸尘器”。
铺开一张普通的宣纸(高级符纸也需要特殊材料,暂时用普通纸代替),林凡深吸一口气,提起一支狼毫笔,蘸饱了朱砂墨。
屏息凝神,意守丹田,《基础灵目术》悄然运转,视觉感知提升到极致。笔尖悬停在纸面上方,他开始调动内气,尝试将其缓缓灌注于笔杆,再导向笔尖。
这一步就遇到了困难。普通狼毫笔根本无法有效传导内气,十成内气有九成九都溢散浪费了,只有极其微弱的一丝能勉强到达笔尖。而且内气的输出极不稳定,时断时续。
他集中全部精神,勉强控制着那丝微弱的内气,按照“清洁符”的符文轨迹,落下了第一笔!
笔尖接触纸面,内气通过朱砂墨与纸张产生极其微弱的能量反应,留下了一道暗红色的痕迹。
然而,就在他准备画第二笔时,因为内气输入的不稳定,第一笔画出的符文线条光芒微微一颤,瞬间黯淡下去,整道符箓的“气”立刻中断,失败了。
纸上只留下一个普通的红色笔画,毫无灵性可言。
林凡并不气馁,这早在他意料之中。没有符笔,没有灵墨,没有符纸,想成功绘制出真正的符箓,难如登天。他现在要练习的,是对符文结构的熟悉,以及对内气输出的极致控制力,哪怕只能利用那微不足道的一丝内气。
擦掉重来。 失败。 再重来。 再失败……
他一连浪费了十几张宣纸,绘制了数十遍“清洁符”,无一成功。最好的情况是勉强画完了整个符文,但线条歪斜,内气断续,符文毫无反应。
但他能感觉到,自己对那微弱内气的掌控,正在以一种极其缓慢的速度提升着。对“清洁符”的符文结构,也几乎烂熟于心。
直到精神力再次感到疲惫,内气也消耗了不少,他才停下来。
看着满桌子的失败作品,林凡苦笑一声。制符之难,犹在炼器之上。难怪周老说只是“玩玩”。
休息片刻后,他将制符的事情暂时放下,目光转向了Steven送来的另一个箱子——那些高科技材料样品。
这些才是他现阶段更可能找到“导灵芯”替代品的希望所在。
他打开箱子,里面是几十个小小的密封袋,装着各种形态的材料:有银白色的金属薄片,有黑色的碳纤维丝束,有泛着蓝光的硅晶圆,还有装着灰色粉末的玻璃瓶……旁边附有详细的说明书,标注着材料的名称、成分、物理化学特性(导电性、导热性、硬度、熔点等)。
林凡拿起一个密封袋,里面是几片据说用于最新一代战斗机蒙皮的特种钛合金,强度极高,耐腐蚀耐高温。他尝试输入一丝内气。
内气进入合金片,如同石沉大海,几乎没有任何反应,传导性极差。不行。
他又拿起一袋高纯度的单层石墨烯薄膜,据说导电性极佳。输入内气,内气倒是能通过,但就像通过一根毫无约束的管道,瞬间就散失了,无法进行任何引导和约束。也不行。
一种接一种的材料被他拿起,输入内气测试。大多数材料对内气毫无反应,少数能传导的,也根本无法达到“导灵”的效果,不是阻力太大就是流失太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