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膳时通古今 > 第197章 天工开物与醋海微澜

膳时通古今 第197章 天工开物与醋海微澜

作者:星辰玄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18:00:46

朱载堉与徐寿峋两位音律大家的“知音盛会”持续了整整一天一夜,期间姜小勺只需要定时送去些清淡饮食和提神醒脑的茶水即可。两人废寝忘食,时而激烈辩论,时而抚掌狂笑,最终似乎在某项关键演算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激动得抱在一起老泪纵横。当徐寿峋带着满载的收获与不舍离去时,朱载堉虽面容憔悴,眼中却闪烁着前所未有的明亮光彩,仿佛年轻了十岁。

【…协助朱载堉完成关键性音律探讨与验证…朱载堉研究进度大幅推进…获得其深度感激…】

【…获得状态:【律吕调和】…效果:短时间内对节奏、韵律感知增强,处理需要精确时序的烹饪步骤(如发酵、熬糖)时稳定性提升…】

【…获得特殊物品:【协律心得·残】…效果:记载了部分音律和谐与数学比例的精要,可微弱提升对食材配比、味道平衡的直觉…】

姜小勺也为朱载堉感到高兴,这份“协律心得”虽非直接用于厨艺,但其蕴含的“和谐”与“比例”理念,对他理解五味调和颇有启发。

送走徐寿峋,安抚好激动过后沉沉睡去的朱载堉,时味居刚恢复片刻宁静,那口尽职尽责的铁锅便再次泛起波澜。这次的波动,带着一种务实、探究、细致观察的工匠气息。

一位身着明末常见儒生服,却挽着袖子,手上似乎还沾着些许墨迹与不知名颜料的中年人迈步而出。他面容朴实,眼神却充满求知欲与实干精神,一出来就敏锐地打量着厨房的结构、灶具、以及那些琳琅满目的现代厨具,口中喃喃:“此灶非柴非炭,竟有蓝火?奇哉!这些铁器(指不锈钢厨具)光滑如镜,是何工艺?”

姜小勺一看这做派,心中已有猜测,上前拱手:“晚生姜小勺,欢迎先生光临时味居。先生可是对庖厨之器感兴趣?”

那中年人这才回过神来,连忙还礼:“在下宋应星,字长庚。贸然闯入,失礼了。实不相瞒,宋某一生致力于记录天下百工技艺、万物机理,见此间器物前所未见,一时忘形,还望掌柜海涵。”

果然是《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这位可是中国古代科技的集大成者。姜小勺心中肃然起敬,笑道:“宋先生为天下记录百工,功德无量。此间器物确实有些特别,先生若有兴趣,晚辈可为您大致讲解一二。”

宋应星大喜过望:“当真?那宋某便厚颜叨扰了!”

于是,姜小勺便带着这位好奇宝宝般的科学家,在厨房里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导览”。他从燃气灶的原理(含糊解释为“地火”的一种),讲到不锈钢的冶炼(简化为“百炼精钢”),甚至打开冰箱展示了制冷效果(解释为“人造寒冰”),看得宋应星眼花缭乱,啧啧称奇,不停地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飞快记录,还画下了简单的草图。

“妙!太妙了!若能将这些技艺带回,必能利国利民!”宋应星激动不已,但随即又叹了口气,“只可惜,其中机理深奥,许多非宋某所能尽解,更遑论推广了。”

姜小勺理解他的遗憾,安慰道:“先生不必苛责,知识积累非一日之功。先生所做记录,已是照亮后人的明灯。不如先尝尝本店的饭菜?或许这烹饪之道中,也有先生感兴趣的技艺。”

宋应星闻言,注意力果然被转移:“哦?如此甚好!便请掌柜安排。”

姜小勺想了想,决定做一道工序相对复杂、能体现多种烹饪技巧和食材处理的菜——八宝葫芦鸭。这道菜需将整鸭脱骨而皮不破,填入八种馅料,塑成葫芦形,再经焯水、油炸、慢炖等多道工序,极其考验刀工、火候和对食材的理解。

他在制作时,刻意放慢动作,并向宋应星解释关键步骤:如何巧妙脱骨,如何调配八宝馅料使其口感味道和谐,油炸如何锁住水分,慢炖如何让滋味渗透。宋应星看得目不转睛,听得连连点头,不仅对烹饪本身,对其中蕴含的物理变化(如油炸时的高温瞬间反应)、化学原理(如馅料发酵产生的风味)也表现出浓厚兴趣,不断提问记录。

当那只形态逼真、色泽红亮、香气扑鼻的八宝葫芦鸭最终呈上时,宋应星更是赞叹不已:“鬼斧神工!这已非单纯口腹之欲,乃是技艺之巅峰!”他细细品尝,感受着外皮的酥香、鸭肉的嫩滑、馅料的丰腴与融合,更是对其中体现的“工巧”与“调和”理念佩服得五体投地。

【…接待特殊食客:宋应星…满足其“探究百工技艺与万物机理”需求…获得其高度认可与友谊…】

【…获得状态:【格物致知】…效果:短时间内观察力、分析力提升,善于发现食材特性与烹饪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获得特殊物品:《天工开物·膏液篇》补遗心得…效果:宋应星受现代厨房启发,对油脂提取、酱料酿造等有了新的理解与猜想,阅读可提升对食材深加工与风味物质提取的认识…】

宋应星心满意足,带着满满几页笔记和一颗被现代(相对他而言)科技与厨艺震撼的心离开了,想必他的《天工开物》若能流传至后世,或许会多出一些超越时代的、关于“异域奇器”与“神乎其技”的模糊记载。

……

时味居的日常,在林薇成为“知情者”后,似乎进入了一种新的平衡。林薇不再暗中调查,而是以一种更为直接但也更为谨慎的方式参与其中。她经常会带着那个纸质笔记本,记录下观察到的点点滴滴:苏轼对一道新菜的点评,袁枚关于某样食材古法处理的讲述,甚至只是朱载堉无意中哼出的一段古谱旋律。

她开始尝试理解并融入这个奇特的圈子,虽然依旧难免震惊,但更多的是以一种学术研究的态度在对待。她会帮姜小勺筛选和核实一些来自现代食客的、可能涉及敏感信息的疑问,也会利用自己的人脉,悄悄化解一些来自外界(如工商、卫生部门例行检查)的小麻烦,用实际行动证明着自己作为“盟友”的价值。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这日,那位之前被林薇吓退的“饕餮楼”老板钱富贵又来了。这次他不是一个人,身边还跟着一个穿着工商制服、面色严肃的中年男子。

“王科长,就是这家店!”钱富贵一进门就指着时味居嚷嚷,声音洪亮,引得店内食客纷纷侧目,“我严重怀疑他们使用非法添加剂和不明来源的食材!你看他们这菜的味道,根本不像正常手艺能做出来的!还有这些装修、这些摆设,故弄玄虚,指不定藏着什么猫腻!您可得好好查查!”

那位王科长面无表情,拿出证件在姜小勺面前一晃:“我们是区工商局和食品安全局的联合检查小组,接到群众举报,现依法对时味居进行检查,请配合。”

姜小勺心里一沉,知道这是钱富贵贼心不死,动用关系来找茬了。他强自镇定道:“我们店所有食材都有正规进货凭证,欢迎检查。”

检查人员开始仔细核查进货单、卫生许可证、员工健康证等。钱富贵则得意洋洋地在店里踱步,东摸摸西看看,嘴里还不阴不阳地说着:“哼,装得挺像!我看你们那后院里肯定有鬼!王科长,我建议后院也要重点检查!”

就在这时,林薇从她的角落座位上站了起来,脸上带着职业化的微笑,迎向了那位王科长:“王科长,您好。我是《城市探秘》杂志的记者林薇。”

王科长显然认得林薇,严肃的脸上露出一丝意外:“林记者?你怎么在这儿?”

“我正在对时味居做一期深度专题报道,关注传统美食与现代经营的结合。”林薇从容不迫地说道,同时看似无意地亮了一下挂在胸前的、货真价实的记者证,“关于时味居的食材和工艺,我之前已经做过一些初步调查和背景核实,他们的食材渠道虽然有些特殊(她意味深长地看了姜小勺一眼),但均符合安全标准,并且店主姜小勺先生对传统烹饪技艺的复原和创新,很有独到之处,这也是我们杂志关注的重点。”

她的话滴水不漏,既点明了自己在此的正当理由,又隐晦地为时味居的“特殊”做了背书,同时借助媒体的影响力,给对方施加了压力。

王科长的脸色缓和了一些。他清楚林薇在业内的口碑和能量,既然她都这么说,而且目前检查也确实没发现什么明显问题,再纠缠下去,尤其是硬要检查别人明确表示是“私人工作室”的后院,恐怕会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钱富贵见状急了:“王科长,她……她说不定被收买了!您可不能听她一面之词啊!”

王科长瞪了钱富贵一眼,低声道:“老钱,没有确凿证据,不要乱说!林记者的信誉我还是知道的。”他转身对姜小勺公式化地说:“姜老板,目前检查暂未发现问题,但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请务必继续保持。我们就不多打扰了。”

说完,便带着一脸不甘的钱富贵离开了。

姜小勺长舒一口气,对林薇投去感激的目光。林薇微微颔首,低声道:“看来,有人不想看你安稳做生意。以后这类麻烦,恐怕不会少。”

姜小勺点了点头,心中明了。钱富贵不过是跳梁小丑,但其背后可能折射出同行更深的忌惮与排挤。时味居的现代经营之路,在拥有了林薇这位特殊盟友后,虽暂时化解了一次危机,但未来的风浪,或许才刚刚开始。宋应星带来的“天工”务实精神犹在耳边,而现实中的“醋海微澜”已悄然翻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