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膳时通古今 > 第123章 东坡肉灵感与林薇的深度探访

膳时通古今 第123章 东坡肉灵感与林薇的深度探访

作者:星辰玄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18:00:46

经历了电瓶车惊魂,苏轼对现代造物的好奇心不仅没减,反而愈发旺盛。他围着熄火的电瓶车研究了半天,又对赵四那身外卖员制服产生了兴趣,甚至试图把那个亮黄色的头盔戴在自己头上,被姜小勺哭笑不得地劝住了。

“苏大人,这头盔是防风防撞的,您戴着…不太合适。”姜小勺看着头戴亮黄头盔、宽袍大袖的东坡先生,那画面太美不敢看。

苏轼却毫不在意,反而乐呵呵地:“防风?甚好甚好!若是当年老夫谪迁路上有此物,也能少受些风寒之苦。”他顿了顿,又指着电瓶车后备箱,“此物既能保温,又能疾行送餐,着实便利。若我大宋酒楼亦有此等利器,何愁佳肴不能及时送达食客手中?”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姜小勺心中微微一动。外卖…保温…苏轼的这句话,似乎触动了他脑海里某根关于美食的弦,但一时又抓不真切。

送走对电瓶车念念不忘的苏轼,姜小勺继续投入到“药融”系列的研发和应对现代麻烦中去。

他严格按照狄仁杰“正己”的指点,将后厨管理做得井井有条,甚至比那些吹毛求疵的要求更加规范。同时,他也开始留意收集那些黑帖的发布规律和内容特点,记录下来。

林薇那边也很快有了回音。她似乎对这次“深度探访”很有兴趣,特意选了一个工作日的下午,客流相对较少的时候,带着一个小的拍摄设备过来了。

这次她没提前打招呼,算是搞了个“突然袭击”。

“姜老板,又来叨扰了。”林薇今天穿着一身利落的休闲装,扎着马尾,显得干练十足,“不介意我看看你们真实的后厨运作吧?放心,就随便拍拍,不会泄露商业机密。”

姜小勺心里有底,自然不怕,大方地引她进去:“林记者请便,我们这小店,没什么机密,就是干净和用心。”

赵四看到林薇,尤其是她手里的相机,有点紧张。姜小勺拍拍他肩膀,示意他自然点。

林薇进入后厨,目光锐利地扫过每一个角落。灶台、案板、水池、储物架、冰箱…她看得非常仔细,甚至还用手摸了摸一些不容易注意到的死角,查看是否有油污。

结果让她有些意外。后厨比她想象中还要整洁得多。各种器具摆放井然有序,地面干燥,垃圾桶及时清理,就连抹布都分门别类,颜色分明地挂在不同的挂钩上。食材处理区的生熟分开做得极其严格,几个冰箱里的食材也都分类存放,贴好了标签,标注了进货日期。

“你们这…管理得可以啊。”林薇忍不住赞叹了一句,“比很多大酒店的后厨都规范。”

姜小勺笑了笑:“糊口的小生意,不敢马虎。食材新鲜,环境干净,是最基本的。”他顺手打开一个记录本,“这是我们近期的食材采购记录和每日卫生检查记录,林记者有兴趣可以看看。”

林薇接过本子翻看,记录详细清晰,来源明确,时间连贯,不像临时抱佛脚能做出来的。她心中的天平已经开始倾斜。

接着,她又提出要观看烹饪过程。姜小勺自然应允,系上围裙,亲自操刀,做了一道简单的“清炒时蔬”。

林薇将镜头对准了他的操作。只见姜小勺手法娴熟,动作行云流水,对火候的掌控更是精准得不像话。蔬菜下锅的时机、翻炒的频率、调味料的投放,都恰到好处。尤其是最后出锅前,他习惯性地用炒勺轻敲锅边,那清脆的响声和瞬间腾起的锅气,仿佛带着某种韵律感,让整个烹饪过程看起来如同艺术表演。

就连对美食不算特别热衷的林薇,也不得不承认,看姜小勺做菜是一种享受。而且成品出来,青菜翠绿欲滴,油光润滑,香气扑鼻,让人食指大动。

“你这手艺…是祖传的?”林薇忍不住问。

“算是吧,加上自己瞎琢磨。”姜小勺含糊道,总不能说是有菌泥辅助和跟古今名厨偷师吧。

拍摄间隙,林薇状似无意地提起:“最近网上有些关于你们店的负面消息,看了吗?”

姜小勺苦笑:“看了。说我们用地沟油、用冷冻肉…真是冤枉。我们的油都是品牌桶装油,肉是每天清早去市场挑的鲜肉,这些票据都留着呢。”他指了指墙上的一个文件夹,“至于拉肚子…更是无稽之谈,我们开店至今,从没接到过吃出问题的投诉。”

林薇点点头,她刚才已经暗中观察过,油壶确实是新的品牌油,垃圾桶里也没有可疑的包装。至于拉肚子的指控,没有实质证据,确实更像是抹黑。

“树大招风。”林薇收起相机,下了结论,“你们生意太好,又不肯接受收购,被人盯上很正常。不过你们自身做得硬,别人想搞垮也没那么容易。我会根据今天看到的情况,写一篇客观的报道。”

姜小勺松了口气,连声道谢:“真是太感谢林记者了!”

“别高兴太早。”林薇瞥了他一眼,“我的报道只会陈述事实。至于那些背后搞小动作的人,你们自己还得小心。寰宇餐饮那帮人,手段多着呢。”

送走了林薇,姜小勺感觉肩上的压力轻了不少。有这位较真的记者帮忙发声,至少能挽回不少声誉。

心情放松之下,他忽然又想起了苏轼那天关于外卖保温的话。

“保温…及时送达…”姜小勺喃喃自语,目光扫过灶台上正小火慢炖着的一锅红烧肉。那是他给自己和赵四准备的员工餐,用的是最传统的做法。

忽然,一个念头闪过脑海!

苏轼的“东坡肉”!正宗的东坡肉,需要慢火煨炖长达数个时辰,使肥肉酥烂而不腻,瘦肉软糯而不柴,汤汁浓稠醇厚。这对火候和时间的要求极高,很多现代餐馆为了省事,要么用高压锅 shortcut,要么就欠些火候。

如果…如果能解决外卖途中保温的问题,甚至…能在外送过程中,利用某种方式,让这慢炖的过程继续微妙地进行呢?

比如…利用菌泥的【熔炼·改】的精准低温加热特性?或者【后勤·改】的保温效果?

他被这个大胆的想法刺激得兴奋起来!

当然,不可能把菌泥罐子塞外卖盒里。但是…如果能将菌泥的一丝能量特性,或者将那种“药融”理念,融入到盛装东坡肉的特殊容器中呢?

他立刻行动起来。找来找去,找到了几个以前买的高品质保温性能极好的陶瓷焖烧罐。他尝试着在焖烧罐内壁,用极其细微的精神力引导【熔炼·改】的能量,进行了一次“附魔”,试图赋予其极其微弱且持久的恒温效果。

这个过程极其耗费心神,几乎抽干了他刚恢复不多的精神力,也只成功了一个罐子。

然后,他将炖煮了七成熟、调味完毕的东坡肉连汁水一起放入这个特制的焖烧罐中,盖紧盖子。接着,他又尝试着将一丝【后勤·改】的“调和保温”意念,以及一丝源自孙思邈药融理念的“缓慢渗透”意境,融入其中。

做完这一切,他几乎虚脱。让赵四赶紧将这个特殊的焖烧罐,和另外几个普通饭盒装着的菜,一起送去给一位住在附近、点了外卖的老熟客,并嘱咐赵四一定让客人最后再打开这个罐子。

赵四虽然不明所以,但还是照做了。

一个多小时后,赵四回来了,脸上带着不可思议的表情:“老板!神了!那位客人刚给我打电话,说咱们今天的东坡肉简直绝了!比他上次在店里吃的还好!说什么肉入口即化,味道全都‘钻’进去了,香得他舌头都快吞掉了!还问咱们是不是换了新配方?”

姜小勺闻言,疲惫一扫而空,猛地一拍大腿!

成功了!虽然只是雏形,但这条路走得通!

利用菌泥能量和药融理念,结合现代保温容器,或许真的能创造出一种能“在路上”继续微妙熟成、提升风味的“灵性外卖”!

而这灵感,竟然来自于苏轼对外卖电瓶车的感叹!

这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他兴奋地看向墙上那幅张旭的狂草,又看了看角落里静静恢复的菌泥罐子和药王香苗。

古今的界限,在这一刻因为美食而变得模糊。古人的智慧与现代的科技,因他的小店而奇妙交融。

或许,“时味居”的未来,远不止是一家连通古今的饭店那么简单。

而此刻,他最想做的,就是等苏轼下次来,好好跟他聊聊“东坡肉”的新做法,顺便…得好好看住他,别再碰电瓶车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