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因为审核问题我得研究研究是啥问题。第一次玩这小说还没搞懂规则。一个章节十处不合适发布)
“龙威”级星际战舰在国庆阅兵式上的惊世亮相,其带来的震慑效果是立竿见影且全球性的。之前还在国际舞台上各种小动作不断、试图通过外交围堵或技术封锁来延缓东方巨龙崛起的某些国家和势力,几乎在一夜之间偃旗息鼓。所有见不得光的渗透、破坏计划被紧急叫停,所有充满挑衅意味的军事演习被无限期推迟。
差距已经大到了令人绝望的程度。当对方已经能开着星际战舰在你头顶巡航,而你还在为可回收火箭的成功着陆而欢呼时,任何形式的对抗都失去了意义,反而显得无比可笑。世界格局,在一次阅兵之后,悄然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彻底重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由华夏主导制定的规则之下。
与此同时,国家层面的太空计划也在飞速推进。向寰宇定制的三艘“星梭级”工业舰如期交付,极大地缓解了国家自身太空建设的资源压力。依托这三艘巨舰的运输能力,“天宫”空间站启动了规模空前的第三次扩容工程。
此次扩容的核心目标直指自主太空造船能力。新的模块不再是单纯的科研或居住舱,而是开始仿照“广寒宫”的模式,构建大型封闭式船坞集群、超大型能源核心以及零重力精密制造车间。同时,国家航天集团正式从寰宇科技获得了“星梭级”和“龙威级”的完整技术图纸包。
拿到图纸后,国家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们并未满足于简单的复制。他们立刻抽调全国最顶尖的舰船设计、武器系统、动力能源专家,组建了数个保密等级极高的研究院,以“龙威级”为蓝本和技术起点,开始了属于国家自己的下一代星舰设计计划,旨在开发出更适合国家队需求、体现自身特色的星际战舰系列。自主创新的火种,已被寰宇点燃,并开始熊熊燃烧。
而在寰宇航天基地的总控室内,林辰的目光早已超越了近地空间和国家间的竞争。他凝视着全息星图上那两个已然亮起、标志着竣工运行的图标——火星轨道的“荧惑”船坞站与小行星带的资源中转站。人类的工业触角,已然延伸至火星和木星之间。
“陈航,”林辰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毋庸置疑的决断,“基础铺垫已经完成,是时候了。启动 ‘太阳系系统开发计划’。”
“是,老板!”陈航精神一振,立刻在控制台上操作起来,调出一份极其详尽的规划蓝图。
“计划核心,将以我们的‘星梭级’平台为基础,进行深度专业化定制,打造一支功能各异的星际舰队,以实现对太阳系的全面、高效开发和利用。”陈航开始阐述:
1. “星梭-运输型”强化版 目标:极致运力。进一步扩大货舱容量,优化能源分配,专注于在小行星带资源站、“荧惑”、“广寒宫”乃至未来更多基地之间构建起一条条高速、大容量的星际物流干线。它是太空中的超级货轮。运载能力提升至 80万-100万吨(地月转移轨道),持续巡航速度维持0.15C。
2. “星梭-工业型” 目标:移动工厂。强化外部工程接口和能源输出,可拖挂超大型空间构造物预制件,或直接搭载模块化精炼、制造单元。用于在目标星体(如木卫二、土卫六)轨道或表面快速部署前哨站、资源采集站、燃料工厂等。具备强大的现场资源转化和建造能力,是开拓新世界的工程先锋。
3. “星梭-科研型”深空版 目标:探索未知。强化舰体防护和长期自持力,搭载最先进的深空探测传感器、大型空间望远镜、多种无人探测器发射平台以及更完备的实验室。用于对太阳系外围巨行星、柯伊伯带天体、奥尔特云进行长期科学考察。巡航速度0.15C,可搭载 80名 各领域科学家。
4. “星梭-观测型” 目标: 太阳系预警与监护。部署在太阳系引力圈外围,建立永久性观测前哨。负责监测太阳活动、预警系外天体入侵(如异常小行星、彗星)、尝试探测太阳系外宇宙空间环境,充当人类文明的“远方眼哨”。高度自动化,可长期无人值守,数据通过超强量子通讯阵列回传。
“计划首批建造各型专用‘星梭’至少两艘,组成初步的太阳系开发舰队。”陈航总结道,“这将使我们的活动范围和质量发生质的飞跃,从目前的‘重点区域开发’正式进入‘全太阳系常态化存在与开发’的新阶段!”
林辰看着那份雄心勃勃的计划,满意地点点头:“很好。就按这个执行。资源优先向这个计划倾斜。我们要让太阳系的每一个角落,都响起人类工业的轰鸣声。”
命令下达,整个寰宇体系再次高速运转起来。“广寒宫”和“荧惑”的船坞内,新的龙骨开始铺设;智能工厂开足马力生产专用设备;无数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为新的目标而忙碌。
人类的脚步,不再满足于登陆和采样,而是要以整个太阳系为舞台,谱写一曲波澜壮阔的星际开发史诗。
喜欢蓝星:星星的快递到了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蓝星:星星的快递到了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