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华夏以令人瞠目的速度在月球轨道建成“广寒宫”,并开始谋划更遥远的深空与月面基地时,大洋彼岸的鹰酱及其领导的北方联盟,在经历了初期的震惊、焦虑和策略调整后,也终于拿出了一份凝聚其传统航天实力与意志的应对方案。
尽管“阿波罗新时代”万亿美元计划的远景蓝图显得有些遥远,但他们深知,必须尽快在太空中拿出可见的成果,以提振士气,并向国内外的质疑者证明,西方世界并未在太空竞赛中出局。他们的策略选择了相对务实且能快速见效的路径:基于其目前最强大的运载工具——“星舰”系统,对现有的国际空间站进行大规模扩容和升级维护。
肯迪航天中心,发射场的气氛紧张而充满期待。不同于华夏“开拓者”级那近乎科幻的反重力静默升空,这里依然回荡着传统化学火箭的巨大轰鸣和震撼人心的火焰。
一枚超重型助推器托举着一艘经过特别改装的“星舰”(改型,充当货运飞船),在震耳欲聋的咆哮声中拔地而起,冲向蔚蓝的天空。这是经过数次失败和改进后,相对成熟的一次任务。
它的任务载荷,是一个重达20吨的新一代空间站节点舱段——“团结-II节点舱。这个舱段比国际空间站现有的任何舱段都更大、更先进,设计有多个标准接口,旨在成为未来西方空间站扩展的核心枢纽。
全球的目光,至少是西方世界的目光,都聚焦于此。无数人屏息凝神,看着火箭顺利穿越Max Q(最大动压点),一级助推器成功分离并开始尝试返回着陆——虽然最终着陆时姿态略有偏差,发生了一次略显狼狈的“硬着陆”,需要进行不少检修,但至少实现了部分回收,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成本。
而“星舰”二级则继续执行任务,成功将“团结-II”节点舱送入预定轨道。
经过数天的在轨机动和精确校准,“星舰”飞船最终成功与国际空间站对接。随后,空间站上的机械臂以及宇航员的多次舱外活动,将这个庞大的新节点小心翼翼地安装到预定位置。
当“团结-II”节点舱成功激活,并与国际空间站完美对接,所有系统运行正常的信号传回地面时,北美和欧洲的航天指挥中心内爆发出了如释重负的、热烈的欢呼和掌声!
“成功了!我们做到了!” “国际空间站迎来了它自建成以来最大的一次扩展!” “这表明我们的航天体系依然强大且充满活力!”
尽管这个过程相比于“鲲鹏”运输舰单次250吨的运力显得有些“传统”和“笨拙”,尽管回收环节依然不那么完美,但它终究是成功了。西方各大媒体立刻进行了铺天盖地的报道,将其誉为“对抗东方太空扩张的坚实一步”、“自由世界航天力量的伟大复兴开端”。
受此鼓舞,鹰酱政府与北方联盟航天局趁热打铁,立即联合宣布了 “自由之星”大规模空间站扩容计划。
该计划宣布:将以新安装的“团结-II”节点舱为核心,在未来两年内,继续利用“星舰”及其后续改进型,发射至少10个大型功能舱段(包括一个北方联盟制造的科学实验舱、一个鹰酱制造的能源与生活保障舱、一个脚盆鸡制造的技术验证舱和一个加国制造的机械臂服务舱),并配套发射大型桁架结构和更先进的太阳能电池阵。目标是将国际空间站的总质量和可用空间扩大近一倍,将其升级为一个更具科研能力和象征意义的近地轨道前哨。
这个消息,如同一剂强心针,注入了近期有些低迷的西方社会。民众的航天热情被重新点燃,社交媒体上充满了对“自由之星”计划的讨论和期待,民族自豪感和士气得到了显着的提升。许多评论员开始乐观地认为,西方正凭借其深厚的航天底蕴和联盟力量,稳步重回赛道的中心。
虽然所有人都明白,华夏的“广寒宫”在规模、技术先进性和战略位置上已然领先不止一个身位,但“自由之星”计划的启动,至少意味着竞争仍在继续。太空,这个最终的疆域,并未被单一力量所主宰,一场跨越太平洋的、更加激烈的竞争,已然在新的层面上展开。
喜欢蓝星:星星的快递到了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蓝星:星星的快递到了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