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大汉展现出的恐怖实力,安息**面色沉重地扫视殿中群臣。此刻已到帝国存亡之际,每一步都必须如履薄冰。安息就像踩在即将碎裂的冰面上,稍有不慎便会坠入万丈深渊,万劫不复,甚至导致整个帝国灰飞烟灭。必须立即想出万全之策。
随着君王的发问,大臣们纷纷陷入沉默。面对如此可怖的大汉,那摧枯拉朽的军力令人生畏,他们确实束手无策。良久,右大臣出列谏言:"王上,眼下唯有以静制动。若大汉无意西进,自然相安无事;倘若对方铁骑西来......"话到此处戛然而止。但满朝文武都明白,以安息的实力,恐怕唯有开城请降一途。
"放肆!!!"
"本王绝不答应!!即刻调集重兵驻防边境!!"
"泱泱安息岂能不战而降?!"
"此事休得再议!!"
在一片死寂中,安息**突然暴怒拍案。群臣闻言,皆面露苦笑。
此刻的他们恨不得冲上前去,将口出狂言的安息王痛揍一番。
这个狂妄之徒当真不知天高地厚,难道他对安息帝国的军事实力毫无自知之明?
整个安息帝国仅有二十余万兵力。
从逃难而来的贵霜百姓口中,他们早已得知,大汉帝国的军队绝非区区数十万之众那般简单。
仅已知的情报,汉军便拥有五十万铁骑。
如此庞大的骑兵军团,足以将他们碾作齑粉。
念及此处,众人不禁脊背发凉。
"请陛下三思!!!"
"强如贵霜帝国都难挡汉军锋芒!"
"我安息立国尚浅,若贸然抵抗,只怕百年基业将毁于一旦啊!"
面对群臣谏言,王座上的安息王陷入沉默。
这位带领安息崛起于罗马与贵霜两大帝国夹缝中的雄主,向来心比天高,誓要开创前所未有之盛世。
然而此刻,面对汉军压境的恐怖威势,安息王心底同样明镜似的——倘若负隅顽抗,安息恐将步贵霜后尘。
"罢了......"
"今日先退朝。"
"速派斥候探查汉军动向!"
"务必即时奏报!"
叹息声中,这位壮志未酬的君王第一次体会到深深的无力。群臣行礼告退后,整个安息帝国已然陷入恐慌的漩涡。
"听说了吗?汉军要打过来了!"
"什么?灭了贵霜的那个巨无霸?!"
"天神啊!我们该怎么办?"
"快收拾细软逃往罗马吧!"
街头巷尾的恐慌如同瘟疫般蔓延。曾经见证贵霜覆灭的安息子民,此刻仿佛已听见汉军铁骑的雷鸣。
【烽烟四起时】
当"汉"这个恢弘的帝国名号首次烙印在安息百姓意识中时,犹如巨象踏进蚁穴。战云未至,恐慌已如野火燎原,无数家庭连夜捆扎行囊,在谣言与真实交织的夜色中仓皇西逃。
** 的队伍像决堤的洪水涌向罗马边境。在这些惊弓之鸟的认知里,虽然汉军铁骑令人胆寒,但七丘之城的雄鹰图腾更能带来安全感。每增加一个逃亡者,就在沙盘旁那位孤寂君王的眉间刻下一道阴翳。
贵霜疆域在地图上泛着血色的光泽,安息统治者指尖划过那片已成汉土的区域时,王座扶手上的金漆正簌簌剥落。窗外雷云翻墨,恍惚间他看见自己披着汉家绛袍挥师四方的幻影——直到雨滴砸碎这份妄想。
【血色扩张线】
贵霜故地的夯土尚未干透,汉 ** 匠已在废墟上竖起崭新的界桩。城镇如同雨后毒菇般疯长,每根梁木都浸透着 ** 的意志。而在西方,通往罗马的官道被逃难者的包裹磨得发亮,车辙里积满混着泪水的泥浆。
安息皇宫的沙盘终日被阴云笼罩,那位决策者数日未换的朝服已染上霉斑。当东方的战鼓声穿透雨幕传来时,最后一批犹豫的百姓终于推开了家门,他们身后,贵霜宫殿的汉家匾额正在夕阳下反射出刺目的光。
此时曹操统领的西征军团非但没有遣散,反而收编了孙策麾下二十万水师,悉数并入"七二零"西征军团。
这支水军的加入,令西征军团从五十五万铁骑扩充至七十五万混编劲旅。
手握如此雄兵,曹操对讨伐诸国的信心愈加炽烈。
但曹操并未即刻挥师进攻,深谙"欲速不达"之理——新占之地根基未稳,不宜操之过急。
如今汉室国运昌隆,只需稳扎稳打即可。
思及此,曹操神色从容地望向城外正在重建的贵霜故地。
在刘耕治理下,原贵霜疆域已迁入众多汉民,其中既有西域移民,更有经城镇中心催生之众。
随着汉民定居,具有汉家风韵的屋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整齐排列于各郡城内。
刘耕更将郡城规模拓展,将残垣断壁改筑为铜墙铁壁。
目睹这般景象,曹操不禁心生感慨。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转向长安方向——那座在他心中无比神圣的皇城,当世汉室中兴之主的所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