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三国:流放交州,我靠帝国系统暴 > 第64章

三国:流放交州,我靠帝国系统暴 第64章

作者:官小姑姑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04:20:14

察觉曹操神色黯然,刘耕温言开解:\"孟德何必介怀?天下即将归于一统。\"

\"汝乃吾之征西大将军,他日百姓自当同样敬仰。\"

闻言曹操精神大振。追随刘耕南下征战,中原统一指日可待。届时他便可实现毕生夙愿,以大汉征西大将军之姿开疆拓土。

想到此处,曹操抛却所有杂念,全心辅佐刘耕终结乱世。

收编曹操势力后,兖州唾手可得。刘耕未在兖州久留——此地经曹操治理已颇具规模,无需额外整顿。大军毫不停歇,直指毗邻兖州的徐州。

徐州物阜民丰,虽为兵家必争之地,然州牧陶谦素有贤名,深得百姓爱戴。然天下一统大势所趋,刘耕毅然挥师东进。

\"急报——!\"

\"主公!大皇子刘耕大军已迫近徐州边境!\"

\"曹操举兖州全境归顺刘耕麾下!\"

刘耕大军甫入徐州地界,陶谦遣出的探马便火速将消息传回城中。

听闻曹操都已归降,陶谦面色倏然灰败。

大皇子刘耕挥师百万南下,兵威之盛无人能挡,连曹操都俯首称臣,我陶谦又怎能独善其身?

\"传令...举州归顺大皇子殿下吧。\"

陶谦话音未落,堂下诸将神色骤变。两位陶公子自当遵从父命,而以陈登、陈珪为首的陈氏族人却各怀心思。徐州四杰之首的曹豹更是目光阴鸷地盯向陶谦。

其余将领虽表面遵令,但散帐后,曹豹即刻与陈氏父子暗中聚首。

\"老匹夫当真昏聩!\"

\"放着诸侯不做偏要投降,简直荒谬!\"

\"此事绝不能从!须得提早行动!\"

陈氏父子愤然与曹豹密谋。作为守城大将的曹豹向来作威作福,加之陶谦年老放权,岂甘心就此失势?

三人正商议间,忽闻府外脚步声大作。原来早有精兵将宅邸团团围住。

\"逆贼胆敢阻挠大皇子天下一统!\"

\"拿下!\"

还在密谋的三人猝不及防,转眼便被按倒在地。

\"放肆!尔等何人?!\"

\"区区贱民安敢犯上?!\"

曹豹等人拼命挣扎,却见四周百姓面容冷峻。这些往日畏他们如虎的徐州子民,此刻却如铁钳般将他们牢牢制住。

刘耕统帅的百万雄师声势浩大地挺进至徐州城外。陶谦早已下达指令,沿途各郡县望风归顺。

当这支军容肃穆的部队兵临城下时,城头的陶谦暗自庆幸。他深知以大皇子这般雄厚的军力,莫说徐州全境,即便集结大汉十三州之力也难以抗衡。

\"速速随我出城恭迎大皇子!\"

\"备好州牧印信!\"

陶谦急忙率领文武官员出城相迎。徐州城门大开,官吏百姓诚惶诚恐地列队而出。

\"臣陶谦叩见大皇子殿下!\"

\"殿下恩泽万民~~\"

陶谦俯首跪拜,身后群臣纷纷效仿。

\"此乃徐州牧印绶!\"

\"全州军民愿效忠殿下!\"

当众官跪伏之际,陶谦高举印信缓步出列。刘耕见这位年迈诸侯如此识时务,便温言道:

\"陶州牧深明大义。\"

\"平身吧,献城有功,他日天下大定必有封赏。\"

听得此言,陶谦喜形于色,连连叩首称谢。原本忐忑不安的徐州将士见状,也都放下心来。可简雍、孙乾、糜竺等人却注意到曹豹不知所踪。

正疑惑间,忽见城中押出一队人犯,曹豹与陈登父子赫然在列。众人见状皆惊,生怕节外生枝。此时为首的百姓上前禀报:

\"启禀主公!\"

\"此三人图谋不轨,欲阻王师!\"

\"恭请主公发落!\"

至此众人才恍然大悟,原来大皇子早就在城中布下眼线。

念及此,众人只觉脊背发凉。

幸好未曾抵抗,否则待大殿下兵临城下之时,便是他们命丧黄泉之日。

往日不觉,今日才知这徐州城中竟遍布大殿下的耳目,当真令人胆寒。

刘耕闻言,微微颔首。

目光扫过被缚的曹豹、陈登、陈硅三人,眼中寒芒一闪。

三人见大殿下亲临,岂会不知眼前之人是谁?霎时面如死灰。

\"求殿下饶命!\"

\"我等鬼迷心窍!\"

\"陈家愿为殿下效犬马之劳!\"

\"某虽不才,亦愿为殿下驱使!\"

三人慌忙叩首求饶。

然而此刻的刘耕气势如虹,待天下归一,何愁不得良才?

此等反复无常之辈,又牵扯徐州陈家,岂能留之?

\"咎由自取。\"

刘耕冷声一喝,大军随陶谦入城。

曹豹三人当即身首分离。

陈家满门,亦难逃清算。

陶谦等人这才惊觉,大殿下仁德之下,亦有雷霆手段,凡阻统一大业者,皆难逃一死。

至此,徐州众官方知陶谦之明。

刘耕入主徐州,迅速掌控全境,将盘踞已久的世家大族尽数列入诛除名单。

徐州世家再遭血洗。

虽有世家欲起兵作乱,然在刘耕铁骑之下,不过蜉蝣撼树。

糜家当机立断,举族投效。

其家主糜竺更将贤淑的妹妹献与殿下为妾。

然大业要紧,刘耕暂将婚期延至天下一统之日。

糜竺自无不从。

得糜家之力,徐州尽归刘耕掌控,城镇中心迅速建立。

糜家则举族迁往幽州商都,专营商事。

糜氏一家被送往幽州北平城,与甄姜同住。刘耕迅猛攻占徐州全境,各路诸侯这才惊觉,这位大皇子势不可挡。众人惶惶不安,唯恐刘耕大军将至。

刘耕夺取徐州的消息迅速传遍九州。诸侯们震惊地发现,他不仅击败了袁绍,更在短短时间内轻取兖徐二州。如此神速令众人望尘莫及,纷纷收缩兵力以求自保。

从冀州仓皇逃出的袁绍遭遇纪灵后,随即投奔扬州袁术。昔日的三州之主已丧失与刘耕争锋的勇气。

\"公路!必须立即撤离!\"袁绍一见袁术便急切劝说道,\"扬州亦非久留之地!\"袁术凝视这位失魂落魄的兄长,不禁默然。虽素来不服袁绍,但不得不承认其才能远胜于己。眼前之人与当年雄踞北方的袁氏家主判若两人。

袁术认真权衡着建议。刘耕摧枯拉朽般击溃百万袁军,又势如破竹连克二州,这般雷霆之势确实令人胆寒。\"可天下之大,又能逃往何处?\"袁术苦笑。刘耕一统天下之势已成,终究无处可逃。

此时田丰与沮授两位谋士出列献策:\"公路大人可与主公共渡长江。\"自兵败以来,袁绍对二人言听计从,视若救命稻草。

扬州幅员广阔,又有长江作为天然屏障!

\"我们可南渡长江,凭借天险抵御大皇子刘耕的军队!\"

田丰二人献计后,袁术当即拍案叫绝。

这奔腾不息的长江确是绝佳天险,南渡据守实为上策。

\"妙极!与其在寿春白白消耗兵力,不如及早渡江据险而守!\"

得此良策,袁术喜形于色。

至少能偏安江南,继续做他的皇帝美梦。

迁都之事立即提上日程,寿春城再次被搜刮一空。本已民不聊生的百姓更加困苦,城中易子而食的惨剧频频发生。

待袁术大军南渡后,寿春彻底失去了州郡大城的模样。

\"大皇子殿下,救救我们吧!\"

幸存的百姓发出撕心裂肺的呼喊。

此时刘耕已迅速平定徐州,继续挥师南下。豫州半壁在曹操手中,另一半由袁术占据。随着曹操归顺,豫州半数已入刘耕囊中。

剩余守军未得撤退命令,竟敢抗拒刘耕的百万雄师。

\"呸!给我杀!什么 ** 大皇子!\"

豫州守将雷簿猖狂叫嚣。

但亲兵们却纹丝不动。

\"反了你们!\"

雷簿怒目圆睁。

话音未落,已被亲兵按倒在地。

\"阻挠主公统一大业者,才是真正的乱臣贼子!\"

雷簿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自己周围的这些壮年男子都是大皇子刘耕安 ** 来的眼线。

望着当下的处境,雷簿只得苦笑着摇了摇头。

可惜现在说什么都太迟了,如今这天下,再没有人能阻挡大皇子刘耕一统江山的步伐了。

\"陛下...微臣先走一步!\"

雷簿话音刚落,身旁的亲兵就手起刀落。与此同时,刘耕安插在豫州的农民们也纷纷行动起来。

在众多农民里应外合之下,大批壮丁被征召入伍,豫州转眼间就被完全掌控。

............

就在刘耕以迅雷之势拿下豫州后。

他片刻未停,立即率领大军向扬州袁术盘踞的寿春进发。

\"袁术德行败坏,竟敢公然僭位称帝!\"

\"刘氏子孙岂能容此逆贼!全军出击!\"

随着刘耕一声令下,百万雄师浩浩荡荡杀向寿春。

可当大军抵达时,却发现这里早已人去城空。袁术早已带着残部逃之夭夭。

只见城外遍地饿殍,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刘耕的眼神瞬间变得冰冷刺骨。

\"袁氏一族必须连根拔起!\"

\"袁术罪该万死!\"

在袁术称帝的都城尚且如此民不聊生,可见其统治何等黑暗。

刘耕立即下令赈济灾民,同时在城中秘密建起粮仓,用资源兑换出一袋袋粮食。

得到救济的灾民捧着沉甸甸的粮袋,纷纷跪地叩谢,不少人更是痛哭流涕。

目睹百姓的惨状,刘耕不禁眼眶发红。

要知道这仅仅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恶果。

待到魏晋之时,五胡乱华期间汉人被称作\"两脚羊\",中原十室九空,那才是真正的灭顶之灾。

虽然这一世不会有五胡之祸,但寿春的惨象让刘耕更加坚定了统一天下的决心。

随着刘耕进驻寿春,劫后余生的百姓无不感激涕零。他们日盼夜盼的大皇子,终于来了。

刘耕现身在寿春街头,当地民众热泪盈眶。

百姓们清楚,大皇子的到来意味着苦日子的终结——那些沉重的赋税将不复存在。整座城池的氛围为之一松。

不过此刻的寿春仍是一片待重建的景象。长期受压的百姓们亟待新城崛起,刘耕遂令百万雄师暂驻于此。

通过百姓之口,刘耕得知袁术已带兵南渡长江。

\"袁公路帐下倒有几个明白人。\"刘耕笑道。

谋士郭嘉立即接话:\"主上,袁术这是要借长江天堑抵御我军啊!\"

众谋士闻言都露出会心笑容。袁术此举必是有人指点,这下他们总算能大展身手了——终日空怀韬略却无处施展,实在令人憋闷。

正当谋士们准备献上各种计策时,刘耕却露出神秘微笑。只见两名魁梧将领疾步入帐,正是执掌无敌水师的孙伯符与甘兴霸。

\"参见主上!\"二人抱拳行礼。

刘耕早料到袁术想凭长江拒守。此刻他的水师舰队已从入海口溯江而上,密密麻麻的战船正泊在寿春港口。

\"全军休整。\"刘耕下令,\"待平定江北,便是南征之时!\"

众人领命退下。刘耕则开始运用特殊能力重建残破的寿春城。

对岸的袁术见刘耕按兵不动,暗自欣喜计谋得逞。但随即采纳袁绍的警示,开始彻查军中可疑人员——毕竟袁绍兵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临阵倒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