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三国:流放交州,我靠帝国系统暴 > 第52章

三国:流放交州,我靠帝国系统暴 第52章

作者:官小姑姑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04:20:14

既定目标明确后,刘耕将目光转向已与大汉断绝往来的西域。先前被清剿的异族残部逃往西域,如今境内皆平,正是肃清余孽之时。

随着军令下达,二十万草原铁骑迅速集结。原驻守幽州的四十五万骑兵中,十万已由太史慈率往青州,余下三十五万均在草原休整。

此次征讨西域,以\"异族血屠\"着称的公孙瓒当仁不让担任主将。二十万轻骑兵浩浩荡荡向西开拔。

西域篇·铁骑西征

刘耕扫过沙盘上的西域三十六国标记,指尖轻叩龟兹方位。

\"穷寇莫追。\"他想起太傅昨日进谏的八字,嘴角浮起冷笑。三十六个弹丸小国,自张骞凿空西域便跪着接汉使节杖,如今不过是被草原狼撕破几处帐子,值得大汉动干戈?

但铜镜里映出他摩挲下巴的动作。龟兹舞姬的银铃铛,楼兰王女的孔雀翎,这些倒是比战报更鲜活。

\"伯圭。\"他忽然将虎符掷在案上,\"带二十万轻骑去教教他们,什么叫汉家气象。\"

旌旗蔽日时,西域正上演着更荒诞的戏码。十三具小国的 ** 还冒着热气,二十三把弯刀已为分食遗产绞在一处。于阗的密使潜往扜弥,精绝的暗桩点燃渠勒粮仓——人人都做着吞并邻国后能与大宛、乌孙鼎立的迷梦。

乌孙昆弥却在寒夜惊醒。他摸到枕下那枚汉室颁的\"汉归义羌长\"印玺,冰凉如刀。

由于乌孙国毫无举动,周边小国愈加肆无忌惮。在他们看来,既然乌孙主动放弃这些领土,那抢占过来便是理所当然。

于是各小国之间爆发了连年混战。

但无人知晓 ** ——乌孙国的沉默,实因其国君正秘密筹备向大汉称臣事宜。

正当乌孙准备归顺之时,毗邻的大宛国却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

此前为抵御草原异族入侵,大宛与乌孙各派五万大军参战。得益于闻名遐迩的大宛马——这些高大健硕的战马为骑兵提供了绝佳防护——大宛军队几乎未受重创,战后仍保有近四万兵力。

这支精锐铁骑,加上原有数万步兵,令大宛国君信心倍增。眼见乌孙毫无动作,这位君主在宫廷中毫不掩饰对邻国的轻蔑:

\"简直愚不可及!竟对唾手可得的疆土视若无睹!\"

\"这等懦夫,居然想向衰落的汉朝称臣!\"

\"待本王逐个吞并这些小国,下一个就踏平乌孙!\"

沉浸在一统西域的野心中,大宛国君亢奋地下达了出征令。

此时西域各小国在混战中早已元气大伤。即使最强的某国,兵力也从万人锐减至五千,虽然勉强占领了五六个败亡小国的领地。

当该国君主正沾沾自喜时,大宛铁骑已开启横扫模式。凭借七万雄师,大宛逐一攻伐诸国。曾经令其忌惮的联盟,如今因各国积怨已深,再难形成合力。

首个小国沦陷时发出的求援,只换来其他国家的冷眼旁观。血仇未消的对手们,又怎会伸出援手?

转瞬间,整个西域陷入各自为战的乱局。

大宛国宛如潜伏的黄雀,静待西域诸国自相残杀后坐享其成。当首个小国疆土沦陷时,其占据的五六国领地尽归大宛所有。

初战告捷令大宛君主愈发亢奋,贪婪的胃口被彻底唤醒。乌孙国的纵容使大宛肆无忌惮地亮出獠牙,西域小邦接连成为其盘中餐。

\"糟了!\"

\"诸王领地皆被大宛吞噬!\"

\"必须停止内斗!\"

当大宛铁骑横扫诸国时,杀红眼的国君们才如梦初醒。可惜停战为时已晚,十国残余兵力不足万人,根本无力抗衡。

\"速速行动!\"

\"求见乌孙王!\"

\"若我等覆灭,乌孙亦难幸免!\"

危难时刻,几位国君遣使奔赴乌孙。使节队伍星夜兼程,很快云集乌孙王城。

乌孙王对来意心知肚明。眼见大宛已吞并十余国,即便联合剩余十国,兵力仍处劣势。乌孙四万将士恐难抵挡大宛雄师。

沉吟之际,乌孙王忽然灵光闪现:

\"本王决意归附大汉帝国。汉军铁骑威震天下,必能护我疆土周全!\"

使臣们带着这个意外消息,快马加鞭返回各自国都复命。

消息传来,乌孙王带来的讯息让西域诸王陷入沉寂。这些君主能在险恶环境中维系国祚,皆非愚钝之辈。然而身为一国之君——纵使疆土狭小——骤然要俯首称臣,难免令他们踌躇难决。

正犹豫间,前线急报如惊雷炸响:大宛铁骑又破一城!

\"快!速速联络乌孙王!\"

\"我等愿共奉汉廷为主!\"

\"再拖延下去,连立锥之地都要丧失!\"

诸王再也顾不得颜面,纷纷遣使奔赴乌孙。当各国使节接踵而至时,乌孙王抚须而笑。原本独力投诚难免势单,如今众邦同心,正合其意。

当乌孙王整装欲往长安时,北方尘烟骤起。公孙瓒统领二十万玄甲精骑已踏破戈壁,眼前的西域满目疮痍,战火肆虐的痕迹随处可见。

\"看来溃逃的胡虏在此掀起腥风血雨。\"公孙瓒勒马观察,身旁的赵云按剑颔首。这位年轻将领历经沙场洗礼,已褪去青涩。

行军途中,斥候突然发现一支满载珍宝的队伍。这正是乌孙王的使团。侍从望见遮天蔽日的军阵,惊慌失措:\"大王!有敌军!\"

乌孙王抬眼望去,猎猎翻飞的黑底汉旗刺入眼帘。这面他曾祖父时代就臣服的旗帜,历经百年风霜后,竟再度飘扬在西域苍穹之下。

大汉铁骑的威名在乌孙国史册中世代相传,这支所向披靡的雄师此刻再度出现在乌孙国君眼前。

\" ** 神威果真不可轻犯!\"

\"是大汉的铁甲精骑!\"

\"速速随我觐见 ** 钦使!\"

乌孙国君略作端详后,当即带着使团疾步上前拜谒公孙瓒。 ** 上国的威严早已融入这位君主的血脉,目睹公孙瓒统率的二十万铁骑,他立即行以大礼。

见乌孙国君疾趋而来,公孙瓒剑眉微扬。

\"来者何人?\"

\"西域为何沦落至此?\"

听闻公孙瓒厉声质问,乌孙国君叶尔阿斯勒慌忙伏地禀告:\"臣乃西域乌孙国君叶尔阿斯勒!目下西域战火纷飞,大宛国正蚕食周边诸邦!\"

待其禀报完毕,公孙瓒锐利的目光扫向国君身后的使团。

\"身为一国之主,携众来此所为何事?\"

面对诘问,乌孙国君不敢隐瞒,示意随从开启行囊。箱匣开启刹那,西域珍宝琳琅满目。公孙瓒见状,不由对这位君主另眼相看。

\"微臣本欲率团赴 ** 纳贡,岂料得遇王师,此乃天意使然。恳请大军移驾敝国,容臣略尽地主之谊。\"

听闻这番谦卑之词,公孙瓒与赵云低声商议后,遂率军随乌孙使团前行。这位国君深谙处世之道,面对强权时姿态拿捏得恰到好处。既决心归附大汉,自然明白当下处境。

在国君引领下,二十万铁骑顺利进驻乌孙王城。得益于西汉时期先祖打下的基业,这座都城足以容纳整支大军驻扎。

乌孙王城内,各小国君主闻风而至。

\"拜见上使!\"

\"恭迎大汉使者!\"

众国主携厚礼齐聚军帐,公孙瓒与赵云相视而笑。这些西域国君俯首称臣的模样,倒省了二十万大军的征伐之苦。

贡品堆积如山的帐内,各国主却神色惴惴。公孙瓒抚剑冷笑:\"尔等若有未尽之言——\"话音未落,寒芒乍现的刀锋已映出众人惨白的脸色。

原来大宛国铁骑已踏碎半壁西域,这些小国不过是想借汉军为盾。公孙瓒眼底杀意更浓,袖袍一挥:\"既无事禀告,诸位请回!\"逐客令下,众人面如土色踉跄退去。

这些西域小国的君主目睹现场情形,再不敢存有半点妄想,纷纷跪地乞求宽恕。刘耕借助系统地图审视西域全境,唯乌孙国君能入其法眼。

\"尊使开恩啊!\"

\"恳请发兵抵御大宛国!\"

\"这般离去我等必遭灭国之祸!\"

哀嚎声中,公孙瓒严格执行刘耕旨意,毫不留情地将众国君逐出宫门。

被驱离的君主们面如死灰。他们原想借汉军之力击退大宛国,好继续稳坐王位。如今非但未能求得援兵,国土反倒加速沦丧。

\"岂有此理!\"

\"堂堂 ** 上邦,既受臣服,岂能见死不救?\"

绝望之下,有人竟撕破脸皮叫嚷起来。公孙瓒却始终冷面相对。

\"滚!\"

炸雷般的怒吼吓得众君主魂飞魄散,慌不迭带着使团撤离乌孙国。失去大汉庇护,这些弹丸小国注定难挡大宛铁骑。返程路上,每个君主心头都压着千钧重担。

待闲杂人等尽数离去,乌孙国君恭敬献上西域疆域图。图中清晰标注着各小国版图——经大宛国连番征伐,西域仅余十数小邦苟延残喘。除乌孙国外,其余诸国无不暗藏祸心。

刘耕果断下达了军令。

公孙瓒统领的二十万铁骑毫不迟疑,如潮水般向西域诸国席卷而去。

此时,曾被公孙瓒驱逐的西域诸王却齐聚大宛王城。

大宛 ** 望着这群俯首称臣的丧家之犬,大喜过望,当即吞并了除乌孙国外的西域全境。

“妙极!既识时务——”

“本王便饶尔等性命,保你们后半生锦衣玉食!”

“不过……还需替本王办件事!”

话音未落,投诚的诸王已争先恐后表忠心:

“大王尽管吩咐!”

“纵是刀山火海,我等也万死不辞!”

大宛 ** 睥睨着这些摇尾乞怜的 ** 之君,放声大笑。

如今西域疆土尽归其手,唯剩宿敌乌孙国尚未降服。

他猛然挥袖喝道:

“举西域之兵,随本王踏平乌孙!”

————————

十万大军迅速集结,其中四万大宛铁骑皆策名马,锐不可当。

大宛 ** 亲临校场,望着遮天蔽日的旌旗激动难抑:

“天助我也!有此雄师,乌孙必破!”

浩荡军队即刻开拔,直扑乌孙国境。这位野心勃勃的君主,已然看见西域一统的曙光。

(大宛国 ** 亲自统率十万大军向乌孙国进发时,西域平静的大地突然开始震颤。

\"怎么回事?\"大宛 ** 疑惑地环顾四周,却什么也没发现。然而随行的其他小国君主们瞬间脸色煞白——他们知道乌孙国驻扎着二十万大汉铁骑。随着地面震动越来越剧烈,这些君主纷纷谎称身体不适,悄悄退至队伍后方。

当地平线上出现那面黑底绣着\"刘\"字的汉军旗帜时,大宛 ** 终于明白发生了什么。\"是大汉骑兵!\"他惊慌失措地喊道,\"他们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面对公孙瓒率领的二十万精锐骑兵,大宛军队根本无力抵抗。汉军轻骑兵在远处弯弓搭箭,箭雨倾泻而下,尚未短兵相接就让十万敌军折损过半。最终大宛 ** 在车驾上被乱箭射死,全军覆没。

此战之后,整个西域除乌孙外尽归大汉。刘耕在大宛王城建立据点,将盛产良马的西域纳入了版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