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想明白那**为何要灭佛了。"
"说什么噩梦缠身,不过是托词罢了。"
"真正原因是这国的和尚实在太多,整日游手好闲却坐享供奉,疯狂敛财。小小邦国哪经得起这般消耗。"
陆南接话道:"更可恨的是,**颁布灭佛令后,这些和尚逃到荒山野岭,反倒成了拦路强盗。"
"可见这些僧人早非真正的修行者,分明是趴在百姓身上吸血的害虫。"
三藏听完二人讲述,轻声道:"原来如此。"
"当年魔祖说过,要让他的徒子徒孙披着袈裟混入佛门,败坏正法。"
"如今看来,果然应验了。"
"此等伪佛,该灭。"
"此等恶僧,当诛。"
三藏双手合十,低声说道。
陆南抖开被褥:"歇息吧,明日还要进宫。"
"把镇海禅林寺的事禀告**,权作见面礼。"
"换了通关文牒,我们也好继续西行。"
沙悟净恍然大悟:"原来师兄说的见面礼是指这个。"
猪八戒斜眼看他:"你这才反应过来?"
沙悟净老实点头:"是啊。"
猪八戒摇头叹气:"头回见到比猪还迟钝的。"
沙悟净摸着后脑勺,满脸委屈。
众人吹熄蜡烛安歇,一夜无事。
翌日清晨,众人整装出发,直奔皇宫。
宫门前,三藏重新穿上僧袍,披好袈裟。
守门侍卫看得目瞪口呆。
他们从未见过如此胆大的和尚。
如今全国都在捉拿僧人,别的和尚恨不得钻地缝藏身。
但这僧人竟敢在宫门前公然披上袈裟。
莫非是存心挑衅?
众侍卫蜂拥而上,欲将三藏拿下。
悟空咧嘴一笑,金箍棒往地上一划,金光闪过现出一道金线。
咚咚数声闷响——
冲在前头的侍卫刚跨过金线,便似撞上铜墙铁壁,个个鼻青眼肿踉跄后退。
那道金线上竟凭空立着透明气墙,将众人拦在外头。
陆南朗声道:"我等乃大唐使臣,速去通报你家 ** 。"
"若再敢无礼,可不止撞破鼻子这般便宜了。"
侍卫们面面相觑,这究竟是妖法还是仙术?
听得此言,众人慌忙奔向宫内禀报。
不多时,黄门侍郎匆匆出迎,恭请三藏师徒入宫。
三藏合十还礼,一行人随侍者穿过宫门。
待他们走远,侍卫们战战兢兢触碰金线——那堵无形墙早已消散无踪。
入得大殿时,正值早朝时分。
**端坐龙椅,文武百官肃立两侧。
"贫僧参见陛下。"
三藏站定施礼,呈上通关文牒。
**验看文牒上李世民御笔亲书,又核过大唐玺印,顿时起身相迎,亲自携三藏入座。
"原是唐王御弟光临,寡人未能远迎,失礼了。"
**笑着拱手致意。
**待三藏礼数周全,并未因僧人身份显露嫌恶。
三藏合掌道:"贫僧原恐陛下见憎佛门子弟,倒是小觑了圣心。"
**大笑道:"朕所恶者,乃本国蠹僧,非是佛法。"
"佛门真义,本为劝善济世。"
“只是我国僧人……”
话至此处,**不禁长叹一声。
“本国僧人久享供奉,却不知回馈众生。”
“良田沃土尽归寺院,百姓生计艰难。”
“农人终年劳作,七成收成供佛门,余下三成还要缴纳赋税。”
“寡人虽屡次减免税赋,民间仍饿殍遍野。”
三藏听罢,沉默不语。
此弊非一地之患,凡有佛门处皆然。
正因如此,明君贤主多不喜沙门。
“国运倾颓,唯有用重典整肃。”
“故寡人颁下灭法诛僧令。”
“这些僧人势力根深蒂固,唯有雷霆手段方能救国。”
**忽转向三藏:“圣僧以为,寡人是非对错?”
三藏合掌道:“陛下所为极是。”
“有僧为僧,亦有僧为魔。”
“一念菩提,一念修罗。”
**闻言展颜,如释重负。
“善哉!既得上国圣僧首肯——”
**冷眼扫过殿中文武,厉声道:“众卿还有何异议?”
满朝官员尽皆俯首,**。
陆南暗自嗤笑,看来朝堂早被佛门侵蚀。
利字当头,谁管黎民死活?
**凝视噤若寒蝉的群臣,冷笑执印,在通关文牒上重重钤章。
“谢圣僧开解,使寡人确信此道不谬。”
**恭敬递上文牒。
三藏接过道:“君王守土,自当心系苍生,以社稷为重。”
“陛下圣明,此举堪称明君典范。”
陆南接过三藏递来的通关文牒,随手收进包袱,语气平静地说道。
“我们途经一座寺庙,曾在那里借宿。”
“那寺庙名叫镇海禅林寺。”
“寺前破败不堪,成了山匪的巢穴。”
“但寺后却金碧辉煌,奢华至极,恐怕连皇宫都逊色三分。”
他整理好文牒,直起身子,看向 **,嘴角微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