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风,就像一个调皮又任性的孩子,带着丝丝寒意,匆匆地穿梭在大街小巷。第一场雪,也跟着这风的脚步,比往年更早地降临到了剑桥。那细碎的雪花,如同轻盈的精灵,从灰暗的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它们先是慢悠悠地在空中打着旋儿,像是在跳着一场优雅的舞蹈,然后轻轻地落在了牛顿故居新修复的铜制屋顶上。那铜制的屋顶,在雪花的覆盖下,很快就换上了一件银闪闪的新衣,仿佛一位历经岁月沧桑的老人,突然穿上了华丽的晚礼服,显得格外庄重而又神秘。
林栀静静地站在图书馆的落地窗前,她的身影被窗外的雪光映照得有些朦胧。她的眼神有些迷离,望着庭院里渐渐染白的景观,那原本翠绿的草坪,如今已经被一层薄薄的雪花覆盖,就像铺上了一层柔软的白毯子;那些树木,也都披上了银装,树枝上挂满了沉甸甸的雪团,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她手中握着一封刚拆开的邀请函,邀请函的纸张质感很好,上面印着精美的图案和清晰的文字。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邀请他们在下个月的斯德哥尔摩颁奖典礼上,接受“科学传播杰出贡献奖”。这个奖项可不一般,它是该奖项首次颁给一个机构,而非个人。以往,这个奖项都是颁发给那些在科学传播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而这次,他们这个集体能够获此殊荣,实在是来之不易。
“需要准备获奖感言了。”陆辰言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到她身边,他的手中端着两杯热气腾腾的可可。那可可的香气,顺着热气飘散开来,弥漫在整个房间里,让人闻了就忍不住想要喝上一口。窗外的雪光映在他眼中,显得格外明亮,就像两颗闪烁的星星。
她接过杯子,指尖传来的温暖,就像一股暖流,驱散了初冬的寒意。“这个奖项属于每一个参与过我们项目的人。”她轻声说道,眼神里透露出一丝谦逊和感激。她知道,这个奖项不仅仅是对他们两个人的认可,更是对所有参与过他们项目的人的肯定。
午后,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户的缝隙,洒在他们的身上。他们开始整理三年来积累的资料。那些资料,就像是一部部珍贵的历史画卷,记录着他们这三年来的点点滴滴。从最初在蓝色小屋里绘制的设计草图开始,那设计草图上的线条虽然有些稚嫩,但却充满了创意和梦想。他们当时围坐在蓝色小屋里,一边讨论着设计方案,一边在纸上画着草图,时不时地还会因为一个想法的不同而争论得面红耳赤,但最终,他们总能达成共识,设计出一个个充满创意的方案。
到如今遍布全球的合作网络,他们通过不懈的努力,与世界各地的科研机构、学校和爱好者建立了合作关系。这些合作网络,就像是一张巨大的蜘蛛网,把他们和世界各地的人们联系在了一起,让他们能够共同分享科学知识,共同探索宇宙的奥秘。
从牛顿手稿的意外发现,那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在整理故居的资料时,意外地发现了牛顿的一些未曾公开的手稿。这些手稿里,记录着牛顿当时的一些思考和研究成果,虽然只是一些片段,但却让他们对牛顿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到“剑桥星光”苹果树的培育成功,这棵苹果树,是他们三年前亲手种下的,当时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在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了其独特的基因特性。如今,这棵苹果树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一个标志性成果,它不仅在肯尼亚等地的试点项目中取得了成功,还为他们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每一张照片、每一份数据都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坚持与梦想的故事。那些照片,有的是他们在观星台上观测星空时拍摄的,照片里的星空,璀璨而又神秘,仿佛藏着无数的秘密;有的是他们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时拍摄的,照片里的他们,专注而又认真,为了一个实验结果而不断努力。
“记得我们第一次在这里过冬吗?”林栀翻到一张照片,上面是他们在尚未完全修复的观星台上观测雪景的画面。照片里的观星台,还有一些地方没有完全修复好,显得有些简陋,但他们却毫不在意,依然专注地观测着雪景。
陆辰言微笑点头:“那时供暖系统还没装好,我们裹着毯子记录数据。你说,要是牛顿知道三百年后有人在他的故居里继续仰望星空,一定会很欣慰。”他一边说着,一边回忆着当时的情景,眼神里透露出一丝怀念。
雪越下越大,纷纷扬扬的雪花,就像一群群洁白的小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他们在壁炉前坐下,开始起草获奖感言。壁炉里的火焰,欢快地跳跃着,那跳动的光影在书架上舞动,仿佛那些书籍中的智慧也在参与这场对话。那些书籍,都是他们精心收藏的,涵盖了科学、历史、文学等各个领域,它们就像是一位位无声的老师,默默地陪伴着他们,为他们提供着知识和灵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