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天空,就像被一块巨大的灰色幕布笼罩着,沉闷而压抑。第一场雪在午夜悄然降临,就像一位神秘的访客,不声不响地来到了人间。细碎的雪花,如同轻盈的羽毛,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覆盖了牛顿故居新铺的瓦片。那些瓦片原本是深灰色的,在雪花的覆盖下,变成了一片洁白,仿佛给这座古老的建筑披上了一层洁白的薄纱。林栀站在修复完毕的观星台里,那观星台是新修建的,采用了现代化的建筑材料,但是外观却保留了古老建筑的风格。她透过新安装的防反射玻璃望着飘雪的夜空,那防反射玻璃清澈透明,就像没有玻璃一样,让她能够清晰地看到外面的雪景。供暖系统发出轻微的嗡鸣,那声音就像一只小蜜蜂在耳边飞舞,与窗外雪落的寂静形成奇妙的对比。
“测试数据出来了。”陆辰言沿着旋转楼梯走上来,他的脚步声在楼梯间回荡。他手里拿着一个平板电脑,屏幕上显示着刚刚完成的系统检测报告。“所有设备都达到设计标准,比预期提前了两周。”他笑着说,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神情。
她接过平板,指尖划过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参数。那些参数就像一群密密麻麻的小蚂蚁,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经过半年的修复与改造,这座三百五十年的建筑终于完成了向现代科研教育基地的蜕变,同时完好保留了历史的印记。那些古老的墙壁,虽然经过了修复,但是依然保留着原来的砖石结构,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那些新安装的设备,却充满了现代科技的气息,让人感受到了时代的进步。
“山田博士捐赠的仪器明天就能到位。”他指向观星台中央预留的基座,那基座是一个圆形的平台,表面光滑平整,就像一个巨大的圆盘。“她的团队会通过全息投影远程参与安装。”陆辰言解释道,他的眼神里透露出对这次合作的期待。
晨光初现时,雪渐渐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在雪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工人们开始清扫庭院里的积雪,他们拿着扫帚和铲子,忙碌地穿梭在庭院里。为即将到来的设备安装做准备。林栀在检查图书馆区的最后布置时,发现了一个被遗忘在角落的木箱。那木箱是木质的,表面已经有些斑驳,箱盖上用花体字写着:“致未来的守望者。”那花体字就像一幅精美的画作,让人忍不住想要欣赏。
“这是什么?”随后进来的陆辰言好奇地问。他的眉毛微微上扬,眼神里充满了疑惑。
他们小心地打开木箱,那木箱的盖子发出“吱吱呀呀”的响声,就像一位老人在缓缓诉说着过去的故事。里面是一套保存完好的19世纪天文绘图工具,那些工具看起来有点古老,但是依然锋利。还有一叠泛黄的星图,那些星图的颜色已经变得暗淡,但是依然能够清晰地看到上面的星座图案。最上面的一张标注着:“为追寻星光的人留下火种。”那字迹虽然已经有些褪色,但是依然能够辨认出来。
工具盒的夹层里有一封信,那信纸已经有些发黄,上面的墨迹虽已褪色,字迹依然清晰:
“致发现此箱的后来者:这些工具曾属于我的祖父,他用它们绘制了第一张南半球星图。若你读到这封信,请继续用它们记录星空的美妙。——维多利亚,1888年秋”
这意外的发现让两人沉默良久。林栀轻轻抚过那些依然锋利的绘图针,那绘图针的针尖很细,就像一根细细的针。仿佛能感受到一个多世纪前那位天文绘图师的温度,她仿佛能看到那位绘图师在夜晚的星空下,用这些工具绘制星图的专注神情。
“我们应该把这些工具放在显眼的位置。”陆辰言郑重地说,他的眼神里透露出对这些工具的尊重。“让每个来访者都知道,科学探索的旅程是由无数这样的薪火相传组成的。”他解释道,就像一位老师在给学生讲解知识。
午后,山田博士团队的设备准时送达。在全息投影的指导下,工人们小心地安装着一台精密的星体光谱仪。那光谱仪看起来很复杂,有很多精密的零件和线路。当仪器最后一块外壳合拢时,投影中的山田博士微笑着鼓掌:
“这台仪器能够分析来自不同恒星的光谱,就像阅读星星的指纹。”山田博士解释道,她的声音通过全息投影传出来,就像从遥远的地方传来。
调试过程中,光谱仪捕捉到了猎户座参宿四的光谱线。数据显示,这颗红超巨星正处于演化的晚期,可能在未来的十万年内爆发成超新星。那参宿四是一颗巨大的恒星,在夜空中看起来非常明亮。
“想想看,”林栀望着屏幕上跳动的光谱线,那光谱线就像一条条彩色的线条,在屏幕上闪烁着。“我们看到的星光,可能来自恐龙时代。”她轻声说,眼神里充满了感慨。
这句话让控制室里的人都陷入了沉思。在这些古老的光线中,时间以另一种方式流淌着。那些光线从遥远的恒星出发,经过漫长的旅程,才到达地球。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地球上发生了很多变化,恐龙已经灭绝,人类却诞生并发展壮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