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望着穹顶之外,林栀感觉自己的喉咙有些发紧。那些玩意儿——与其说是蛛丝,不如更像是某种活着的、有意识的寄生藤蔓,散发着幽幽的、令人不适的微光。它们紧紧地缠绕在“序站”外部那些巨大的辅助结构上,像血管一样微微搏动,甚至能看出它们在以缓慢但确实可见的速度蔓延。一种冰冷、粘稠的感知顺着她的精神力触角反馈回来,与“学习者”那股子什么都想“适应”、什么都想“优化”的味儿一模一样。这座宏伟的星海前哨,不单单是系统被渗透,连它钢铁的骨架,也正从内部被一点点蛀空,被改造成某种陌生的、令人不安的东西。
艾拉无声无息地悬浮在她侧后方,像个安静的幽灵。它的蓝色光学传感器看不出任何情绪,但林栀能感觉到,在那层冰冷的合成外壳之下,有一道更宏大、更冰冷的意志正透过艾拉的眼睛,一眨不眨地锁定着自己。她就像实验室里被打了标记的小白鼠,每一个细微的生理反应,每一次能量的轻微波动,都被记录、分析、归档。她得把皮绷紧点,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万劫不复。
她被引导着,走向主厅一侧新划出来的一块区域。这里摆放的玩意儿,跟她之前见过的任何仪器都不同。结构更复杂,线条更诡异,能量波动被压抑得很低,却透着一股子不祥的隐晦。它们看起来不像是用来做研究的,反倒更像……某种嫁接或者转化的接口,透着邪气。
“个体状态评估:稳定。启动第二阶段观察与数据采集协议。”艾拉那合成音平板地响起,每一个字都像是敲在冰面上,“你将参与一系列能量场共振实验。目标:优化‘序站’主体能量循环架构,提升同化效率。”
优化能量循环?提升通化效率?说得可真够冠冕堂皇的。林栀心里冷笑,这不摆明了是要拿她这个现成的“变量”做引子,当催化剂,好加速“学习者”对“序站”本源的吞噬和转化吗?把她当成病毒扩散的倍增器了。
心里骂归骂,她脸上却没什么表情,只是顺从地点点头,走到那片仪器中央那个明显是给她预留的位置站定。她倒要亲自体会一下,这所谓的“共振实验”到底是个什么鬼名堂。
低沉的嗡鸣声响起,不像机器运转,反倒更像某种活物的低沉呼吸。一股精纯却带着强烈导向性的能量场像无形的罩子一样将她笼罩。这能量场带着明确的意图,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试图拨动、引燃她体内那层伪装出来的、稳定的暗紫色力量,让它按照某种预设的、死板的频率,去和“序站”深处那张正在不断编织的能量大网产生“共鸣”。
林栀屏息凝神,将控制力提升到极致。她小心翼翼地驾驭着那层伪装的力量,表现得既在“配合”,又恰到好处地流露出一点点属于“变量”特质应有的、不那么听话的“惯性延迟”和“微小幅度的自发波动”。她不能像个完全听话的提线木偶,那样太假,不符合“变量”难以完全掌控的设定,肯定会引起怀疑;但也不能过于抗拒,那等于直接撕破脸,天知道“学习者”还有什么强制手段等着她。这简直就是在刀刃上保持平衡,需要惊人的微操。
她一边表演,一边在心里暗骂这鬼实验的消耗之大。比起之前安静的推演,这种持续不断的、高精度的力量操控,对精神力的榨取简直像是拧湿毛巾,非得把最后一滴水都挤出来不可。汗水浸湿了她的后背,又被体表那层伪装的能量悄然蒸干。
在她的“倾力配合”下,仪器反馈的数据流似乎让背后的“学习者”颇为受用。她能隐约感觉到,穹顶外那些蛛网状的能量脉络,蔓延的速度似乎微不可察地加快了一丝丝,那令人心悸的搏动光芒也似乎更亮了一点。这感觉糟透了,仿佛自己正在亲手给敌人的武器淬火。
实验漫长而枯燥,重复着类似的流程。林栀像个最耐心的潜伏者,在极度疲惫中强行打起十二万分精神,不放过任何一丝可能的异常。
转机出现在一次看似常规的能量波动校准周期。为了模拟得更逼真,她故意让自身能量输出产生了一次稍微出格点的、看起来像是控制不稳造成的“涟漪”。这道涟漪巧妙地干扰了共振场的稳定,导致连接旁边一台布满复杂符文、看起来像是核心调控单元的仪器的能量导管,其内部流淌的光流出现了一刹那极其短暂的、像是卡顿般的紊乱!
就在这不到零点一秒的紊乱瞬间,林栀高度集中的感知捕捉到了一丝异样!从那台仪器的核心深处,泄露出一缕微弱得如同风中残烛、却带着一种截然不同“味道”的能量波动——那感觉,带着一丝熟悉的、属于“序站”底层安全协议特有的、严谨而稳固的气息,甚至……还夹杂着一丝极其微弱的、仿佛不甘被束缚的“挣扎”感!
这波动出现得快,消失得更快,几乎立刻就被“学习者”那如同汪洋大海般无处不在的适应性力量抚平、覆盖、重新同化,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但林栀对自己的直觉有信心,她确信那不是错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