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第一个周一,空气里已经带着初冬的寒意。林栀抱着书本走向图书馆,呼出的气息在空气中结成白雾。距离陆辰言离开已经整整两周,虽然他们保持着每天简短的短信联系,但他始终没有说归期。这种不确定感像一根细小的刺,扎在她心里,不疼,但总也忽略不掉。
就在她准备推开图书馆大门时,一个熟悉的身影让她猛地停住了脚步。
陆辰言就站在他们常坐的那个靠窗的位置旁,正低头整理着桌上的书本。他穿了件深灰色的呢绒外套,侧脸在晨光中显得清瘦了些,但身姿依然挺拔。林栀的心跳突然不争气地加快,她甚至有点怀疑是不是自己看错了,或者出现了幻觉。她站在原地,一时不知该不该上前,心里莫名有些近乡情怯的感觉。
他似乎察觉到她的视线,抬起头。四目相对的瞬间,林栀看见他眼中闪过一丝她读不懂的复杂情绪,但那情绪很快被一个温和却带着些许距离感的微笑取代。
“早。”他朝她点头,声音比记忆中还要低沉几分,带着一点不易察觉的沙哑。
“早。”林栀走近,把书包放在旁边的椅子上,注意到他眼底下有淡淡的青黑,“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昨天下午。”他拉开对面的椅子,动作依旧从容,“坐下说吧。”
他们像往常一样开始辅导,但空气里分明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陆辰言依然耐心地讲解每一道题,条理清晰地指出她的错误,可他的目光总是若有若无地避开她的直视。当林栀的笔不小心滚落到他脚边,他弯腰去捡时,手指刻意而迅速地避开了任何可能发生的触碰。这种小心翼翼的疏离,让林栀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学长,”趁着讲解告一段落,林栀终于忍不住问出口,“你家里的事……都解决了吗?”
陆辰言整理笔记的动作几不可察地微微一顿,随即恢复常态,语气平淡:“暂时稳定了。”
他的回答简短得像是在下结论,带着明显的回避意味。林栀识趣地没有再追问,但心里的疑问却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她低下头,假装专注地看着笔记本,余光却忍不住瞟向他。他瘦了,也沉默了许多,好像这两周的时间在他身上留下了某种看不见的重量。
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进图书馆,在桌面上投下温暖的光斑。陆辰言讲解完最后一道题,轻轻合上课本。
“这周六,”他的声音很轻,像是怕惊扰了这片安静,“如果你有空的话……”
林栀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期待地看着他。
“课题组需要去科技馆收集一些数据。”他补充道,目光落在桌面的光斑上,“周铭他们都会去。”
“哦,好。”她点点头,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有点空落落的。原来只是工作安排。
周六的科技馆里人来人往,充满了孩子们的喧闹声。陆辰言和周铭在物理展区专注地测量着各种数据,林栀和赵静则负责在一旁记录。让林栀意外的是,今天的陆辰言格外沉默,就连周铭插科打诨地开玩笑时,他也只是淡淡地点头回应,嘴角勉强牵起的弧度转瞬即逝。
“他怎么了?”趁陆辰言暂时走开去洗手间的空档,林栀小声问周铭。
周铭收起一贯玩世不恭的笑容,罕见地叹了口气,压低声音:“他父亲的情况不太好。这段时间,他家里面……压力挺大的。”
林栀蓦地想起那些总是简短的、报平安似的短信,想起他每次谈及家里情况时的回避,心里突然像被点醒了似的,明白了些什么。那些她曾以为是疏远的表现,或许背后藏着她不了解的艰难。
午餐时间,大家聚在一楼的咖啡厅休息。林栀特意选了陆辰言旁边的位置坐下,把自己点的那杯没动过的热可可推到他面前:“喝点甜的吧,你看起来有点累。”
陆辰言明显怔了一下,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一瞬,才低声说:“谢谢。”
当他伸手接过杯子时,林栀注意到他左手手腕上多了一条细细的红绳,编织的方式很独特,不像市面上常见的款式,倒像是某种精心编织的护身符。
下午继续收集数据时,天空不知不觉飘起了细雨。科技馆巨大的玻璃穹顶被雨水模糊,馆内的人渐渐稀少。在一处演示光波原理的大型光影交互装置前,陆辰言停下了脚步。
“这个装置,”他指着墙上随着声波不断变幻流转的五彩光斑,声音在空旷的展区里显得格外清晰,“演示的是傅里叶变换的基本原理。”
那些彩色的光斑在墙上流动、交织,像是一场无声却绚烂的烟花。林栀看着那些变幻莫测的光影,轻声感叹:“真美啊。”
“再美的变换,背后也有它严谨的数学规律。”陆辰言的声音很轻,几乎像是在自言自语,“可是生活里有些事,却好像永远也算不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这是他第一次在她面前流露出如此明显的迷茫。林栀转过头,发现他正望着窗外的雨幕,侧脸在昏暗的光线中显得格外孤独,仿佛沉浸在一个旁人无法触及的世界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