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日子过得跟复制粘贴似的,表面上看,风平浪静。
陆辰言肩膀上的伤好得差不多了,只要不抡胳膊干重活,日常起居没啥影响。他恢复了实验室、教室、公寓三点一线的生活,偶尔会跟周铭碰个头,俩人要么缩在没什么人的咖啡馆角落,要么就在空教室里,脑袋凑一块儿低声嘀咕,脸色是外人看不明白的严肃。
林栀的开题报告在陆辰言的点拨下,有惊无险地过了关,她悬着的心总算落回肚子里,开始埋首在成堆的文献里,琢磨着怎么把初稿的架子搭起来。她能感觉到陆辰言好像比平时更忙,身上时不时会冒出一股低气压,但每回他看向她的时候,那双琉璃色的眼睛总是温和的,带着能安抚人的静气。
他没再提过威胁短信或者他爸那边的任何破事,她也识趣地不问。只是在他晚上对着电脑屏幕,眉头拧成个疙瘩的时候,会默默给他手边放杯热牛奶;在他想事儿想得忘了饭点儿,就直接去实验室或者教室门口堵他,拽着他去食堂,点他爱吃的糖醋排骨,盯着他吃完。
这是一种不用说的默契。她用她的方式,守着他,给他一个能喘口气、暂时不用绷着的窝。
这天下午,林栀刚从图书馆出来,打算去找陆辰言一起吃晚饭,包里手机就“嗡嗡”震起来。是个本地的固定电话,号码瞅着有点眼熟。
她划开接听:“喂,您好?”
“是林栀同学吗?”电话那头是个挺温和的中年女声,“我是校报编辑部的李老师。”
林栀想起来了,之前她心血来潮,写了篇关于现代诗的小随笔投给了校报,李老师就是负责文学版块的编辑。
“李老师您好!”林栀赶紧应声。
“你的稿子我们编辑部都传阅了,写得很有灵气,主编也夸你呢。”李老师声音带着笑,“我们决定下一期就给你登出来。想跟你约个时间,谈谈稿费的具体事宜,顺便啊,我们校报正在策划一个毕业生专栏,想邀请你做我们的特约撰稿人,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
这可是天上掉馅饼的好消息!校报的毕业生专栏特约撰稿人,对中文系的学生来说,那可是实打实的认可,写在简历上都亮眼。林栀的心“噗通噗通”直跳,脸上瞬间笑开了花。
“真的吗?太谢谢李老师了!我有空!我非常有兴趣!”她忙不迭地答应。
跟李老师约好第二天下午去编辑部面谈,林栀挂了电话,兴奋劲儿还没过去,走路都感觉轻飘飘的。她第一个念头就是赶紧告诉陆辰言。
她脚步轻快地往数学系大楼走,刚到楼下,正好撞见陆辰言和周铭一块儿从里面出来。俩人好像正说着什么,周铭表情有点沉,陆辰言则微蹙着眉,眼神跟刀子似的,锐利得很。
一看到林栀,陆辰言脸上的凝重立刻散了,嘴角弯起个浅浅的弧度:“怎么跑过来了?”
“有个天大的好消息告诉你!”林栀雀跃地蹦到他跟前,眼睛亮得跟星星似的,也顾不上周铭还在旁边,迫不及待地分享,“校报要登我的稿子啦!还邀请我当毕业生专栏的特约撰稿人!”
陆辰言眼里闪过真实的欣喜,他伸手,习惯性地揉了揉她的发顶:“真厉害。恭喜你,栀栀。”
他夸得简单,但特真诚,林栀觉得心里跟灌了蜜一样甜。
旁边的周铭也笑着凑热闹:“行啊林栀妹妹,这就朝着大作家的路子狂奔了?等以后出书了,签名版可得给我留一本!”
“周铭学长你就别笑话我啦!”林栀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随即注意到陆辰言手里拿着个挺厚的牛皮纸文件袋,鼓鼓囊囊的,“你们这是……要出去办事?”
“嗯,处理点小事。”陆辰言把文件袋换到另一只手拿着,语气轻松,“你先去食堂占个位子?我们很快弄完就过去。”
“好吧,那你们先去忙。”林栀点点头,虽然心里有点好奇那文件袋里是啥,但也没多问。冲他们挥挥手,转身往食堂方向走去。
看着林栀走远,周铭脸上的笑模样收了起来,压低声音:“确定是这地儿?”
陆辰言低头看了眼手里的文件袋,眼神又变回那种冷峻:“几个渠道的信息交叉比对过,重合度很高,可能性超过八成。去瞄一眼就清楚了。”
俩人没开车,溜达着出了校园,拐进了跟学校后门就隔两条街的一片老城区。这儿跟A大周边那种现代化气息完全不同,街道窄巴巴的,两边是些上了年纪的居民楼和各式各样的小店,卖五金杂货的、剃头的、小吃摊啥都有,生活气息浓得化不开,空气里都飘着股油烟和旧房子的味儿。
周铭看着手机导航,带着陆辰言在跟迷宫似的小巷子里穿来穿去,最后在一家看起来毫不起眼、甚至有点破破烂烂的网吧门口停下脚。
网吧招牌写着“极速网络”,霓虹灯管有几个字母都不亮了,门口挂着厚厚的、油腻腻的防风帘,里头光线昏暗,隐约能听到噼里啪啦敲键盘的声音和年轻人打游戏的叫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