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包在“虹光”系统内触发层层警报,最终呈现在陆彬面前时,整个指挥中心陷入短暂的寂静。
“这可能是陷阱,”李文博率先打破沉默,“对方主动交出核心数据的行为完全不符合‘潘多拉之盒’的一贯作风。”
冰洁快速扫描着数据包结构:“加密方式很特别,像是......某种求救信号。”
就在众人举棋不定时,冯德·玛丽从日内瓦发来紧急通讯:
“我刚收到国际科研伦理委员会的通报,‘雅典娜’平台正在大规模收集用户的基因数据和认知特征。”
这一发现让数据包的性质变得更加复杂。
与此同时,在南极基地深处,汉斯博士站在巨大的观测窗前,凝视着窗外永恒的冰雪。
他的助手——一位年轻的人工智能专家艾琳娜正紧张地操作着控制台。
“他们还在犹豫,”艾琳娜报告,“‘虹光’团队尚未解密数据包。”
汉斯微微点头:“给他们一点提示。”
五分钟后,指挥中心的系统收到第二条匿名信息,这次只有一个坐标:南极洲,南纬90°,东经0°。
“这是......”艾伦调出卫星图像,“南极点的坐标?那里只有阿蒙森-斯科特科考站。”
更令人困惑的是,坐标下方还有一行小字:“真正的普罗米修斯之火需要被理解,而非占有。”
当晚,陆彬独自在办公室反复研究这两条信息。
谦谦和睿睿的欢笑声从隔壁传来,他突然想起昨天睿睿问他的一个问题:“爸爸,为什么月亮有时候会跟着我走?”
这个童真的问题让他豁然开朗——有时候最近在眼前的东西,反而最难看清本质。
他立即召集团队提出一个大胆假设:“如果汉斯不是我们的敌人,而是被困在系统内的盟友?”
这个想法让所有人震惊。
“还记得他传信的方式吗?”陆彬分析道,“第一次是通过我们熟悉的莫斯科线人通道。
第二次使用的是我们早期开发的加密协议。他一直在用我们能理解的方式沟通。”
冰洁迅速调取所有与汉斯相关的资料,发现一个被忽略的细节:
汉斯在加入“潘多拉之盒”前,曾是柏林自由大学最年轻的神经伦理学教授,专攻科技伦理领域。
“他的学术生涯在五年前突然中断,”冰洁展示着时间线,“正好是‘潘多拉之盒’开始活跃的时间。”
南极基地内,局势正在悄然变化。
艾琳娜注意到系统出现异常访问记录:“博士,他们在深入调查你的背景。”
汉斯嘴角浮现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是时候了。启动‘真相之镜’协议。”
突然,基地警报大作。红色的警示灯将冰雪映照得如同血染。
“他们发现了,”艾琳娜紧张地说,“理事会派来了清理小组。”
汉斯平静地站起身,将一枚微型芯片插入控制台:“把这些年收集的所有证据上传至‘虹光’网络。包括理事会成员的身份,以及他们真正的计划。”
指挥中心内,所有人都被突然涌入的海量信息震惊了。
数据清晰地显示,“潘多拉之盒”的真正掌控者是一个自称“命运理事会”的秘密组织。
他们计划通过基因编辑和意识操控来实现对人类文明的“定向进化”。
而汉斯,竟然是五年前自愿潜入该组织的卧底。
“他一直在等待合适的时机,”冯德·玛丽在视频中声音颤抖,“等待一个能够与‘命运理事会’抗衡的力量出现。”
陆彬立即做出决定:“启动‘极光行动’,我们要把汉斯博士安全带出来。”
然而,当沃克的极地救援队抵达坐标位置时,只发现一座空荡的冰下基地。控制台上留着一封未发送的信:
“当你们读到这封信时,我已经深入黑暗。不要追寻我的踪迹,因为每一道目光都会暴露更多光明的位置。”
“继续点亮‘虹光’,让知识的火焰照亮每一个渴望理解的灵魂。记住,真正的敌人不是某个人或组织,而是对知识的垄断与对进步的恐惧。”
信的结尾,是一串基因序列代码。
经李文博团队解析,这是汉斯留下的最后礼物——一种能够识别“命运理事会”基因标记的检测方法。
二十天后,“虹光图书馆”的用户突破一亿大关。在最新加入的节点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前“雅典娜”平台的用户,他们现在成为了“虹光”最坚定的守护者。
阿雅的“少女科学俱乐部”已经扩展到整个东非,她们发现的抗病毒植物正在当地医院进行临床试验。
夜深时分,陆彬看着全息地图上如星河般璀璨的“虹光”节点,轻声对身边的冰洁说:
“汉斯博士说得对,我们对抗的不是某个具体的敌人,而是无知与恐惧本身。”
冰洁握住他的手:“但只要还有人在传递知识的火种,光明就永远不会熄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